冯硕
摘 要:幼儿生命教育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命教育的探究和实践从未停歇。本文致力于从新颖的视角,探索幼儿舞蹈教学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分析其适用性,实用性,以及如何利用舞蹈教学资源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幼儿舞蹈;舞蹈教学;启蒙教育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伴随人一生的课题,当人的思想相对成熟之时,便乐于思考关于生命关怀、生命价值的问题。近三十年来,我国针对幼儿的生命教育从缺乏到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现如今幼儿园纷纷开展生命教育,力图借此潜移默化地使幼儿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领域中幼儿能喜欢观看舞蹈、音乐等艺术作品,能通过其身体律动和舞蹈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想象。由此可见,舞蹈在幼儿的艺术能力发展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对于幼儿生命教育,学界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指出,幼儿阶段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生命教育在幼儿阶段是具有启蒙性的、指引性的、塑造性的。生命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观、生命意识、生命情感的教育,从而使教育对象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使个体能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质量,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完满。
幼儿期具有其特殊性,虽与生命其他阶段相比,幼儿期生命教育的最终旨归并无二致,但在具体内容和要求上是大有不同的。教师或其他指导者需根据幼儿特点和一日生活,把握教育时机,因材施教。对于幼儿来说,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教给他们保护身体健康那么简单,它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萌发对生命的尊重、热爱、珍惜,是一种充满爱和希望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教育,它教会幼儿与自己、他人、自然、社会相和谐处,帮助幼儿能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有研究发现,一些幼儿教师的舞蹈创编出现了成人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创编内容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创编动作不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相违背,创编过程忽视幼儿主体地位等。总的来说,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处于成熟过程中的基础之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舞蹈与幼儿生命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对于舞蹈,我们很多人的认识只停留在了它动作上的技能的认识,其实舞蹈中蕴涵了很多对生命的价值、历程的思考。比如杨丽萍老师的舞蹈中,笔者很喜欢她的《春之祭》。《春之祭》是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然的体会,是生命的舞动,是留存人心的震撼与感动。一个看似简单的伸展可以有多种表达,它也许是树枝在抽芽,也许是小河在流淌,也许是鸟儿在飞翔……当然,这样舞蹈与对生命的理解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仅是只有舞蹈大家才能做到,幼儿通过成人的引导一样可以,而成功之关键就是成人该懂的如何运用。
舞蹈创编是幼儿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儿舞蹈最灵动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故事、图片、角色扮演等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动作甚至感受舞蹈主旨。以浙江省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为例,它的教学难度与其适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其中1~3级童趣可爱,动作简单,特别适合幼儿学习。这里,笔者以一个3级舞蹈《我的身体会唱歌》为例。这个舞蹈属于身体反应的练习,技能方面需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的指示展示自己的不同器官,如小脚、小手、眼睛等,动作简单易学,夸张可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渗透身体各器官的特点,以及对器官的保护,萌发幼儿爱护自己身体的情感。除此之外,例如1级舞蹈《合拢张开》中幼儿是以两两一组的形式进行互动的舞蹈动作,在游戏式的舞蹈中,教师可通过引导让幼儿乐意与人友好相处,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幼儿舞蹈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选择蕴含生命教育主题的舞蹈
幼儿舞蹈的种类较多,主题更是丰富。而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舞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成人积极构思情节,甚至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在此之前,得先保证该舞蹈的主题是健康的,与生命或生活相关的。在幼儿舞蹈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大致包括了自然类、社会类。自然类涵盖了对动植物的生长以及环境的认识,例如树叶会凋零,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等,成人可引导幼儿萌发对其的喜欢和爱护之情。例如,在《小树叶》舞蹈中,教师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认识到树叶有自己的生命规律,也会经历“死亡”——落叶,通过”吹落叶“这样灵动的舞蹈动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品质。社会类旨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内容包含了对亲人、朋友、家乡、社会的喜爱和尊敬。例如,在《我的好妈妈》舞蹈中,教师可通过创编与歌词相对应的让妈妈坐下、给妈妈端茶等动作,加之以语言的引导,让幼儿体会到妈妈的辛劳,萌发孝顺之情。
2.内容符合幼儿身心特点
除了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能性以外,舞蹈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人应以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立足点,去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蕴含生命教育的舞蹈。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渐渐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掌握了代名词“我”,并可以用“我”来表达他们的主观意愿。中班幼儿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到了大班,幼儿开始关注周围环境和他人的生老病死等,对于“死”是什么有了疑问。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进行舞蹈素材的选择是对幼儿进行良好生命教育的前提之一。
3.动作与生命主题巧妙结合
根据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的特点,要想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舞蹈的内容、意义,相对应的动作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分两种情况,其一是针对有歌词的舞蹈。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歌词的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例如《小树叶》舞蹈中,教师可指导幼儿先四指微曲做半握拳状,再慢悠悠地把四指伸直,边重复手的动作边把手臂从上到下移动,模仿树叶落下来的情景。当然,教师在教学时无需如笔者上诉所说教予幼儿,幼儿擅长模仿,建议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配合动作,这样更有利于幼儿掌握。幼儿随着音乐模仿落叶落下,再把落叶捧起吹向天空,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就是对他们尊重、热爱生命的感染。
4.家园共育,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好帮手,家长的配合可以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园应利用多元的途径,向家长推广普及生命教育的理念,帮助家长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梅梅. 幼兒生命教育的现实考察及策略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李宁.幼儿舞蹈编创成人化的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