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武
摘 要:中职美术写生作为艺术专业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职业美术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当前中职美术教育顺利转型。开展写生教学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色彩、空间以及搭配等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但目前中职美术写生教学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提高中职美术写生课堂的教学质量。简要分析中职美术写生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当前写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探究一些能够有效提升中职美术写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美术;写生课堂;提升策略
写生以其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美术绘画专业的学生來讲,写生基本功是学生在学习美术阶段不可忽视的训练内容之一。写生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对空间、色彩以及搭配等方面的协调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美术能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但目前我国中职美术写生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间接阻碍了写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中职美术写生教学的过程中要侧重从多个教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充分做好中职美术写生的教学工作。
一、中职美术写生课的教学意义
目前,我国的中职美术教育课程还主要沿用以往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美术技法表现课程。但随着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与发展,中职美术教学改革要求也曾明确指出,中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应是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中职美术学生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摒弃传统教学目标中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临摹技巧。由此可见,开展写生课程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二、当前中职美术写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部分中职学校的美术学生课堂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写生教学的领域还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引起广大美术教育者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一)忽视写生教学的实践过程
中职美术写生教学普遍重视教学理论而忽视教学实践过程。目前在大多数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理论教学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而忽视突出训练学生掌握写生这一充满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过程,在开展写生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地制定一个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直接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写生教学的前期备课工作中准备工作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系统地给学生介绍关于写生地点的人文特色和历史,学生缺乏对写生对象背景的充分了解,自然会直接影响自身写生效果的提升。
(二)学生在学习写生时经验不足
当前社会中存在一种学生为了考学而报考美术特长的现象,由于学生没有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就會在写生过程中体现出经验不足、无法领会教师布置的任务思想、不能够及时完成写生绘画任务等问题。由于学生的美术功底不足,缺乏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因此,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缺乏钻研的耐心和热情,自然也就无法配合教师顺利完成写生教学任务。
三、有效提高中职美术写生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传统枯燥乏味的美术课堂不能够为学生创造新鲜的感觉,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长久的学习就会产生相应的厌学情绪,而通过开展美术写生课就可以为学生带来新鲜的感觉与体验,学生也就会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除此之外,美术写生教学还能够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能力。野外写生教学还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
(一)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确定写生教学目标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美术写生教学则更加倾向于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在与自然沟通的过程中练就娴熟的美术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充分备课,做好写生教学的开展工作
美术教师是写生教学中的引导者,整个写生教学过程的开展需要教师明确责任并勇于承担责任,做好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师还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美术写生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写生绘画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与其他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还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评论,自由的发表自身的见解和看法,促进组员之间写生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之间共同进步。
总之,中职美术写生课程是学生的艺术启蒙课程,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扩展,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美术素养。开展写生教学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教条主义,在大胆想象和创造作品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艺术灵感,活跃自身的思维想法,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尤斐.趣味性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评论,2010(5):23-24.
[2]潘华.中职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5):12-14.
[3]林扬浪.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的“表现写生”教学探究[J].艺术品鉴,2016(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