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0-03-13 11:48冯春艳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泡茶茶艺茶文化

冯春艳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其他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也肩负着立德树人责任,要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儒、释、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价值。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中国茶道精神所倡导的中庸和谐、修身齐家、天人合一、以俭育德等高尚品质、处世哲学和爱国思想都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深入挖掘茶艺基础课程中蕴含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础上,探索专业课程教学如何通过专业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以及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 立足课程特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

高职院校要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渠”作用和育人功能。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了儒释道思想精髓,与民族、民俗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华茶文化。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茶文化本身就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历代爱好饮茶之人常常“以茶为范”,强调茶品即人品,以茶抒情,以茶阐理,以茶施礼,以茶颂德,以茶审美,以茶怡情,以茶教伦等。茶艺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日常饮茶的艺术化表现,既展现了泡茶和饮茶的技巧,又体现了泡茶和品茶的艺术,同时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参悟人生哲理。

茶艺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茶艺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教授学生茶艺基础知识和泡茶饮茶技艺的同时也承担着思政育人的功能。正因为茶文化中蕴含的教化功能与茶艺基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有着高度的趋同性,因此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就需要从茶文化的思想体系中去挖掘思政育人要素。在中国茶文化哲学体系中“和谐”是核心思想,“礼仪”是基石,“尚美”是精华,“俭德”是情操,因此把“和、敬、美、俭”做为课程的育人元素。同时教师结合课程以培养学生泡茶品茶技艺为核心,最终确定“精、美、敬、和、俭”为课程的思政育人的核心元素。其中“精”指执着、不放弃、精益求精;“美”指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敬”指以利束己、真诚谦恭、敬人敬己;“和”指亲和自然、以和为贵、和睦共处;“俭”是指清心雅志、修身养性、清廉俭德。

2 茶艺基础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茶艺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所确定“精、美、敬、和、俭”育人元素来确定教学目标;在实现茶艺知识和技能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去践行精、体验美、表达敬、认同和,养成清廉俭德的品质,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

2.1 践行“精”

茶圣陆羽倡导“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所谓“精行”就是“行为专诚”,对事情不放弃的一种“执着”。这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努力精进才能够成就一流的技艺。学习茶艺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和践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过程,对于一款好茶来说,无论是茶园的选址、茶树的栽培还是茶叶的采摘和加工都需要精益求精,而在整个沏茶待客的工程中,茶艺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同样需要精益求精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学生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必须经过反复练习,从最不起眼、最基本的动作开始反复练习,才能打下最坚实的基础,熟练掌握泡茶的方法和程序之后经过不断地自我精进,实现由技术到技艺的一个升华;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思想的深度”。反复尝试各种办法,不屈不挠地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好为止,这是成功的最务实的做法。

2.2 体验“美”

自古以来,茶就是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美的物质基础。通过茶艺课程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茶的物质之美,还可以感受茶的精神之美。茶的物质之美主要体现在茶的外形之美,茶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既为“艺”,就需要提供给人们一个欣赏的中间过程,茶艺表演则是这一欣赏过程的艺术化。从本质上讲茶艺表演就是一个展示茶之美,并使人感悟茶之美的具体形式,它以泡茶技艺为基础,通过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艺术化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在茶艺基础课堂上,学生修习茶艺,参与茶艺表演,优美的环境、精致的茶具、精湛的茶技、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和动人的解说词都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学习茶艺的基础上加深对美的认识和领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和实践去体验茶艺之美,获得美的感觉享受。

2.3 表达“敬”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素有以茶待客、客来敬茶的传统,泡茶、奉茶都有很多礼节要求。学生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必定要学习各种茶艺礼仪,通过茶礼的学习和实践运用,去让学生体会“敬”,学会表达“敬”。首先在茶事活动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衣服、装饰要得体、合宜,体现出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尊敬;在泡茶的过程中通过鞠躬礼、伸掌礼、奉茶礼及寓意礼等表达对别人的恭敬;在喝茶、品茶的过程中学会还礼,双手接过,点头、扣指进行致谢,呈现出谦逊和礼貌;学生通过学习泡茶、品茶,浸润在茶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使自己的举止、语言和仪容仪态与茶艺内涵相协调,逐渐培养学生谦逊有礼的良好品德。

2.4 认同“和”

“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与精髓,茶艺基础课程无论是“美”的体验还是“敬”表达,其核心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和”的认同。茶本身是天地人和的产物,在泡茶的过程中“和”既表现为茶叶与茶水的融合,又表现在茶具的形神兼备,一杯好茶是人、茶、器、水“和”的结果;在品茶的过程中,还表现在茶人的交谈之中;通过泡茶、品茶培养学生对“和”的理解和认同,并且把“和”作为人际交往、与自然相处、与社会相处的标尺,在追求“和”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5 升华“俭”

教师在茶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茶艺就要以现代茶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德。从茶性俭、茶味苦中学习茶的淡泊、洁静、高雅;品茶的过程思考人生苦后回甘,理解人生一样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才会有先苦后甜的圆满人生;进而体会“啜苦可励志,咽甘思报国”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 茶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措施

3.1 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有机融入教学内容

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共包含5个项目,分别是初识茶艺、识茶选茶、茶叶冲泡、茶艺礼仪和茶艺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本着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把茶艺基础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内涵“精、美、敬、和、俭”贯穿到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精的实践、美的体验、敬的表达、和的认同最终实现俭的教化。

3.2 多渠道进行课程思政育人

3.2.1 充分发挥课堂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教师为了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课前把茶艺实训室布置得干净、整洁、美观,搭配优雅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优雅的上课环境;课上在传授茶艺基础知识和茶饮冲泡技能的基础上,把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启发学生自觉认同“和、敬、美、廉”的茶道精神;课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长处,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喜爱,在专业教学平台、课程QQ群、微信群上传茶艺视频、茶叶介绍、茶文化的相关文章,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学习茶艺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思想内涵,体会茶文化的魅力,使以此提升课程思政对学生影响的深度。

同时教师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关键还是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部分学生行为散漫、纪律性差等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从学生的着装、发型、手部卫生的要求到上课的坐姿、上下课给老师行礼、茶具的准备和清洁都做严格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让学生从关注自身的形象和行为出发,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个人精神面貌,提升个人的思想素养。

3.2.2 精细设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来说,特别是对于思想教育与引领感知来说,如果仅仅是凭借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是很难给予学生必要的启迪与认知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茶艺基础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教师还通过举办“茶艺比赛”“无我茶会”“成人茶礼仪”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丰富课程内容。举办“茶艺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学生亲身体会茶艺背景音乐、茶艺解说词、茶艺礼仪和茶艺表演动作的有机结合,体会“精、和、雅、敬”的真正含义;教师举办“无我茶会”,向学生宣传“无我茶会”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悟一杯茶,除了具备满足生理需要的物质属性之外,还包含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的精神属性,进而引导学生要有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私欲和冷漠,多一点公心和爱。为年满18周岁的学生举办成人茶礼仪,对当代青年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成人茶礼这种仪式化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做一个有责任、能担当的当代青年。

3.2.3 知行合一,通过实践巩固课堂思政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将认识落实到具体行为上,促进知行转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如重阳节到社区进行“重阳节敬老”茶艺表演;传承孝道文化,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德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茶艺社团为学生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与学校的外国留学生一起品茶、交流茶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自信;真正把知识技能付诸行动,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达到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境界。

3.3 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程考核

传统的茶艺基础课程考核是以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茶艺冲泡实操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茶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茶艺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方面的考核,难以掌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效果,这也影响着后续顺利进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茶艺基础课程的进行了考试模式改革。在考核与评价中在保留原有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思政育人元素的理解和实践的考核。

课程考核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1)期末考核部分。理论考核的内容不局限于茶艺基础知识,加大了对茶文化内容的考核题量;茶艺冲泡实操部分融入了茶席设计,考核学生茶艺技能(精、美)、茶席设计(美、和、俭)以及茶艺礼仪的展示(敬)。2)平时考核部分。平时考核部分除了对学生出勤、仪容仪表、礼节礼貌和课程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外,还把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也纳入考核体系;对课程作业的内容也做了调整,弱化对知识的考核,强化对课程思政内容理解(如:你如何理解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和实践(如:运用所学茶艺冲泡和茶艺礼仪知识录制一段“我敬长辈一杯茶”的视频)的考核,把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精、和、敬、美、俭”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的考量。3)增加了课程加分部分。教师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学校、社会各级各类活动,充分利用自身所学茶艺知识和技能,弘扬茶文化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关爱社会、服务社会效果作为评价依据,纳入学生思政考核范畴,并将活动次数和时长作为课程加分的依据。

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一方面增加了考核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更加认真地上课、听课、及时提出问题并努力去参与社会实践,保证了课程思政育人;另一方面,考核模式改革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4 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茶是礼让、友谊的象征,是亲和、和谐的体现。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商贸、以茶休闲已是最广泛的社会活动。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茶更是和平的使者、礼仪的象征、文明的化身。弘扬中华茶文化是对当代大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教师还需开动脑筋、创新思维,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精选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使茶文化中体现的“精、美、敬、和、俭”的思想价值真正入大学生的耳、脑和心,让学生通过泡茶、赏茶、闻茶、饮茶等具体的茶事活动,展现茶的神采风度、表达情感、加强交流、修心养性、参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茶人”。

猜你喜欢
泡茶茶艺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保温杯泡茶太久会让人中毒?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鲸鱼”泡茶器等
Sim Sim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