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珑 (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山西大学 太原 030006)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三十多年,参与和主持了大大小小各种中长期规划、五年规划、行动计划、可行性报告、实施方案、章程、规程的制订,既有本馆单馆层面的,也有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还有CALIS、CASHL等全国性的,也有某个项目的,涉及的时间范围短则1年、长则20年,常见的多为3~5年。到山西大学工作一年以后,也对中小型图书馆的困难体会颇多。所以,我常常遇到图书馆管理层提出如下这类问题:如何制订“十四五”规划?如何考虑环境和影响因素?一个完整且具可行性的规划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看待当前的发展热点?大中小馆的情况不同,大馆的规划可以为中小馆应用学习吗?
如果把这些都总结出来,可以称得上是一类知识——关于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方法论。在知识管理领域里,这就是所谓的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有利于图书馆同行之间互相学习、分享、重用、协作、持续改进和与时俱进[1]。所以,我试着总结了几点规划内容之外的想法,近似于方法论知识,供大家参考。
“十四五”规划,同时兼具战略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之功能,具备全局性、中长远性、前瞻性、适用性、模糊性、创新性、挑战性、竞争性、法规性、可操作性等诸多特点,进而指导、实施、评价和有效控制图书馆未来5~7年的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规划制订者在思考制订规划的时候,常常为各种不同的困局所烦恼,诸如学校不够重视,经费严重不足,馆舍难以为继,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低,等等,这是阻碍图书馆发展的几类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规划制订颇有困难,最难的是规划发展目标、愿景与使命,要做到且虚且实,实为不易。
这些困惑,若要破局,就不能只是向下、向内看图书馆内部,而是要提升层次、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再回过来解决问题。这就是现在常常提到的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升维思考。这种思考模式的改变,会让规划制订者获得一种“元视角”,也就是能从空间、时间、具体到抽象“全方位俯瞰”,让我们看待“十四五”规划的角度更加全面、完整、有广度和深度。
国家宏观环境,代表了社会对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生存的大方向和各种客观条件。由于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因此在制订战略发展规划时尤其需要考虑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特别是国家发展战略。尽管这些外部因素与高校图书馆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2]。
就“十四五”规划而言,最直接可参考的,就是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3]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4]。例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建设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建设方案,研究建立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燎原计划、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紧缺高端复合人才培养。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创新服务能力,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支持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寥寥几句话,可以帮我们看清图书馆所处的宏观环境,从中读出很多制订目标和规划的依据。例如,加快实施双一流建设,就意味着图书馆可以协助学校开展学科分析和科研数据建设,深化创新学科服务;开展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图书馆就需要开展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方面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就意味着我们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更上一层楼。所有这些具体的行动计划,都将融入“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走出本馆、走出一省一市的图书馆群,站在行业发展层次上进行考察和比较,会帮助我们将视野放大,一方面发现本机构特点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参考其他机构的做法,形成自己的愿景、目标、核心竞争力等。当然,高校图书馆的行业扫描不应仅限于图书馆行业,还应扩展到数据化信息化发展和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如上游的数字出版业,以及百度、谷歌、情报所、咨询公司等。
具体到“十四五”规划,行业内可以参考和关注的目标很多,包括:
国内外一流图书馆的现状和规划,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提出的包容、提升知识、激发探索、促进发现、塑造话语、以及赋予员工权力的6大战略方向[1];重庆大学图书馆提出的十一项任务目标[5]:持续的“双一流”学科文献保障、数字特藏的生态系统、四大专藏体系、“以本为本”服务体系、纸电统筹的文献服务流程再造、面向用户的文献情报服务体系、应用于智慧服务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实践、制度的完善、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图书馆综合改革、空间改造、数据驱动的全面信息化;等等。类似的优秀规划,都应在制订规划时广泛阅读参考,开拓思路与视野。
同时需要关注图书馆共建共享组织的发展,如OCLC、CALIS、CASHL、CADAL等国际性国家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和服务,JALIS、ZADAL等地方图书馆联盟及财经图书馆联盟等行业组织的发展,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联盟已经发展的资源和服务,如CALIS的联合目录、馆际互借、DRAA集团采购、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系统(如CALIS与多方合作的FOLIO平台),CASHL的文献传递、大型特藏、文科外文图书收藏,CADAL的各种专题资源库等,我们都可以在规划中不做重复建设,而只是追求如何以彼资源、服务好自己的用户。
此外还要聚集现代技术发展给行业带来的挑战,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将逐渐取代图书馆员上百年来的人工操作和服务,如何适应并将其应用到图书馆中是图书馆员需要学习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服务业各类公司的很多举措也是非常值得图书馆关注和学习的,例如,科睿唯安公司和爱思唯尔公司,本来是处于图书馆上游的出版公司,这几年却开展了大量深度咨询服务,为企业、学校提供了不少分析报告和分析服务,他们由于拥有数据,服务可以做到数据规模化、方法细粒度、产品针对性强;相比之下,图书馆确实在这方面劣势明显。但图书馆的优势是贴近高校用户,了解需求,且可以同时运用多源多模态数据开展独立第三方服务,分析报告能够做到完整、客观而不偏颇,其竞争力更具有可持续发展强项。这种比较,可以让图书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规划中扬长避短。
大学是大学图书馆的母体机构,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要得到全校师生的支持,让师生感觉到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就需要把图书馆的规划放到学校层面上来设计,规划制订者要站在学校的层面上来思考,要对大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所认识,对大学图书馆特定用户群的需求进行分析。这直接决定着大学图书馆未来的走向甚至是具体规划的实施,是确定大学图书馆发展愿景和目标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近期战略发展规划,就是由4名学生、17名教授、7名图书馆馆长和馆员组成的图书馆咨询委员会,用了将近两年时间调研、起草、反复讨论修改而成的;北京大学图书馆2010年制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由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外专家、院系领导和教师代表、总图书馆领导及其部门负责人、分馆负责人等组成的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战略发展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起草、讨论、修改和审核而成的。这样的发展规划一俟确定,就成为学校的规划之一,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还成为校内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性文件。
作为学校层面的规划,首先要把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的目标绑在一起,例如,“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目标,要远比孤零零提出“成为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目标更为牢固、强大、现实,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承认。
同时,如果学校没有关于图书馆的其它正式文件,也可以把某些关于图书馆定位的内容写进规划里,例如,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关于图书馆的定位文字[6]“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可以写进规划里的。再如,文献信息资源发展,资源建设的数据目标要清晰,经费要有保障,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增长,等等。
总之,这种升维思考模式,从国家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会帮助我们打破旧的思维框架,发现应该摒弃的、需要拓展的、鼓励创新的,如此下来,有些老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有些困难是容易解决的,还有些则已经酝酿成为了新的出发契机。
所谓降维行动,就是在升维思考的基础上,回头放低姿态,找到破锯点,从最容易的事情做起,强调可操作性,重点是创新突破、执行到位。“十四五”规划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理论性文件,更不能制订后即束之高阁,因此要充分考虑如何付诸于实际行动。
作为一个为期五年的规划体系,“十四五”规划实施时从何处入手?怎样寻找具体的突破点?
第一,可在大方向大目标确定的前提下,调研分析目前的发展热点,从中选择适合本校本馆特点的发展方向,例如,支持双一流特别是一流学科发展的知识服务;以本为本、支持教学、结合阅读与素养的学习服务;包括机构知识库、科研数据体系、开放获取在内的研究生态系统建设的支撑;智慧图书馆与人工智能服务应用探索;数据建设、管理和服务应用;印本为主转向数字为主的文献资源完整体系建设;馆员导向与用户导向结合的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知识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特藏资源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知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养元素养、提高元认知能力、具备个性化特点的信息素养体系建设;面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深阅读服务;图书馆公共学习与文化空间资源与服务建设;需求与服务交织的总—分馆体系建设;专业馆员素养与专业能力发展;跨行业、跨地区的图书馆共建共享;等等。
第二,不同的方向可以寻求不同的突破点。例如,读者服务方面,来自一线的读者和工作人员需求往往最能够提供答案。以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战略发展规划为例,在讨论如何开展教学支持服务时就有很多意见,是像以往那样做好教学参考书服务还是其它什么服务呢?这时候学生们提出:图书馆加入教学委员会;图书馆与教学中心合作;图书馆对课程教学提供系统性支持;规划新的学术课程需咨询图书馆。
能够鼓励团队不断释放能量、不断创新的图书馆,可以考虑实施“十四五”规划里做这样几件工作。一是组织架构要能够随业务发展而非固化,能随着“用户流”“知识流”调整,敢于打破传统的“文献流”体系架构;同时不要过于扁平化,固定的部门与打破部门界限的团队交叉;以保障每个馆员都有发展与上升的空间,组织内部总是能形成随时随地头脑风暴的氛围[7]。
二是随着专业馆员制度在我国图书馆的逐渐发展,对专业馆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要进行不断的培训,要有组织学习、有行动学习,提升其专业能力;三是相信馆员,组建团队时给予充分的信任,充分挖掘其隐形知识与经验;四是要敢于大胆实行聘任制,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不能只在规划里写一堆空口号,也不可计划一步实现,更不要写完了就把规划束之高阁,而是要以框架和纲要的方式将规划分解为具体的建设任务、完成指标及所需要的建设保障,以保证规划能够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执行。指定相关的部门或者新成立团队具体负责,而负责的团队还需要再进一步就任务的目标、步骤、流程、时间安排、预算、团队组成、评估核验等做出更进一步具体的规划,再开始操作实现。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就是在确定6大战略方向之后,又制订了17个可能的战略方向倡议,成立了17个团队,制订进一步的建设内容与行动。
在国家、行业、大学更高层次上的升维思考,和注重突破、激发、执行的降维行动结合,可以有效指导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的制订。但不管怎样,这也仅仅是五年计划。要保障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还要眼光长远,立足但不限于“十四五”,要看到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发展,做到基础性工作、原始积累与创新突破结合,才是一个图书馆管理层制订发展规划时的理想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