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跃武 (四川大学 成都 610065)
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的收官之年,要在收官的同时为“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布好局。因此,2020年也是“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的谋篇之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攻坚克难成为“收官之年”和“谋篇之年”新的关键词。无论是“贸易战争”“新冠疫情”等不期而至的“黑天鹅”事件,还是“管理倦怠”“信息安全”等司空见惯的“灰犀牛”事件,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更需要我们立足“十三五”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基础,在全面把握发展现状、认真总结主要成绩、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同时,面向“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需要,更加努力地科学设计发展目标、充分明确主要任务、切实做好发展保障。
在罗伯特·D·斯图亚特和芭芭拉·B·莫兰的《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管理(第七版)》中,作者引用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一段话:“‘劳驾,请你告诉我,离开这里该走哪条路?’爱丽丝问。‘这要看你想上哪儿去?!’猫说。”[1]作为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发展规划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通途,是发展目标和发展“思想”的汇聚和对接,必须“根本性地再思考”“关键性地再设计”,努力去“穿透明天看不见的帷幕”。面向“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之思,我们必须重点思考并认真回答四个问题,即“发展四问”。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被认为是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图书馆、实验室、师资队伍被认为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更是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性质、主要职能和主要任务。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的今天,社会经济、高等教育和图书馆事业进入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简单地理解或者沉溺于过去的、固有的、甚至是一厢情愿式的所谓支柱和地位,而不重新思考高校图书馆的现实价值和发展愿景,是完全不可取的。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现实的历史方位,必须立足新时代的新环境和新背景,坚持以“三个至上”,即“师生至上”“服务至上”“发展至上”作为基准,把师生是不是满意、服务是不是到位、事业是不是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定位的依据。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落实到以师生为中心上来,从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高度,认识和理解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是什么。
为此,四川大学全面修订和正式出台《四川大学图书馆规程》(川大馆〔2019〕3号)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职责和基本要求。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学图书馆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牢记“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使命,切实履行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逐步建立和健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六大体系”。
一是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现有基础,按照共建共享要求,加强各类文献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益评估,制订和实施文献信息资源发展政策和规划,建立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二是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体系。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组织和报道,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等协同服务,建立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体系。
三是高效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完善多校区服务模式,夯实基础文献服务,突出知识服务和创新服务,充分利用融合媒体,优化服务空间,注重服务体验,开展社会服务,建立高效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四是规范的文献信息资源安全体系。引进和开发新技术平台和系统,加强文献保护与修复,加强受赠文献的规范管理,加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重视公共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文献信息资源安全体系。
五是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体系。全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全覆盖,实施数字人文工程,突出特色资源开发,建立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体系。
六是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开展全校文献信息管理服务协调,探索总分馆管理服务体制,加强馆藏文献资产管理和全校图书资产归口管理,做好各类统计数据管理,建立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高等教育和高校图书馆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期。在“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事业借“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在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技术优化、服务转型、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尤其是在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为“十四五”期间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强化“三个大局”意识,即“紧紧围绕大局”“时时聚焦大局”“处处服务大局”,通过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不足和问题,明确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干什么,从而服务于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局。
在“十三五”期间,尤其是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四川大学图书馆紧密围绕学校“两个伟大”,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一流大学建设新的伟大事业,加快推进以“四位一体信息资源构建计划”“四类高端知识服务打造计划”“四季书香阅读推广发展计划”“四大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计划”为主要内容的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方案,不断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2]。
在“十三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以“十个进一步”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各项管理服务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深度融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之中,即以主题教育和巡视巡察整改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管理服务效益评价为牵引,进一步提升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以发掘特色文化资源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文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以建设学校发展智库为目标,进一步打造品质化高端化知识服务;以一体化服务和空间再造为根本,进一步提升师生管理服务体验;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支撑管理服务全面升级转型;以系列化精品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书香川大和学习文化建设;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进一步构建新时代文化育人新体系;以特色化融合媒体平台为路径,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社会影响力;以管理协同创新为关键,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十三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把夯实基础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为学校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有力的发展保障和重要的智力支持。四川大学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819万册,可访问中外文文献数据库325个,拥有电子期刊11.7万种、电子图书280余万种和中文音视频近20万小时。近五年,平均每年新到中外文图书7万余种、12万余册,完成国内外科技查新300余项,代查代检4 000余项;教学周开放时间从108.5小时延长至115.5小时,平均每年到馆师生400万人次,借还纸本图书超过140万册次,数字图书馆访问量近2亿次,电子资源下载量和纸本图书借还量等重要管理服务数据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前列;平均每年1 500余人次参加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队服务,工作时长近3万小时。
在“十三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以特色化、定制化、开放式、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和创新服务为引领,构建面向师生、面向社会和面向发展的现代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在全国率先发起成立四川省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建设联盟,面向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系统文献中心、文献服务联盟等图书情报机构实施协同创新发展战略。近五年,四川大学图书馆积极建设全国首家高校红色文献主题空间“学习书屋”、全国首家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天府文库”、全国首家高校图书馆“馆史展览馆”、个性化学科发展智库“知识服务速报”、富集性文化育人平台和学人文库“明远文库”、榜单式阅读报告“明远学习榜”、集成化线下文化展览空间“明远展厅”、开放式双创教育空间“圕学新工坊”、定制化指尖图书馆服务系统“明远驿站”、主题文化阅览空间和晨读空间“进德堂”“桂菀”“花间”“湖泮”、多元化校外访问平台“大川为朋(SCUVPN)”等创新服务,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正如泰伦斯·莱温所言,“只顾埋头于工作,而拿不定真正的方向、目标。……他只像一艘无舵之舟,到处飘荡而没有所成”[3]。在“十四五”建设中,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干什么,首先是主动融入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和轰轰烈烈的发展热潮中,从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把握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矛盾,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准服务需求与图书馆相对不足的卓越服务品质之间的矛盾。最为关键的是,要努力做到“三个跟上”,即“跟上时代要求”“跟上实践要求”“跟上人民要求”,在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抓住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和契合广大师生的新期待中,规划好高校图书馆发展目标、明确好高校图书馆主要任务、夯实好高校图书馆发展保障。
在“十四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要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努力打造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川大力量”,用好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金钥匙”,打造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持续发展的“新硬核”,坚持以学校“两个伟大”为中心,围绕中心定位、服务中心对标和融入中心对表。
在“十四五”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和强调,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在学校“两个伟大”中,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要“上舞台”“上阵地”“上前沿”,既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基本方面军,更是“功成必定有我”的重要生力军,还是“功成一定是我”的强大主力军。
在“十四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要将中国梦、川大梦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最前列高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目标的两大任务,即以“打造引领知识服务和创新服务的智慧图书馆”为方向,以“打造最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的高校图书馆”为根本,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十四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知识服务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四川大学图书馆《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行动计划》《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全领域行动计划》等发展计划。要重点加强和率先推进五大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大川助教(SCU CourseMate,教材教参选荐用平台)、大川博雅(SCU Extension,通识类教育资源平台)、大川创学(SCU Initiative,创造性学习服务平台)、大川智圕(SCU Repository,机构知识库)、大川智产(SCU Intellectual,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十四五”建设中,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要怎么干,就是要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压力”转化成发展“动力”、发展“特点”转化成发展“特色”、发展“资源”转化成发展“资本”、发展“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在“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中,高校图书馆要努力保持目标、措施和步骤的统一性,牢牢抓住“三个加强”,即“加强建设”强基,“加强管理”护航,“加强服务”固本。
在“十四五”建设中,在大力推进学校“两个伟大”的生动实践中,四川大学图书馆必须跑出一流建设、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加速度”,打造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加快发展“新样板”,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不为;一切从师生出发,坚持服务创新;一切从事业出发,坚持管理创新。
在“十四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要以基本建设和资源建设为前提,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式和发展生态现代化。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大力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利用、服务、安全、开发、管理“六大体系”,为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
在“十四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要以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以基本管理制度、组织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协同创新制度等为主要支撑和以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为根本保证的新治理结构,推进一流大学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到精准对接师生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师生服务体验、充分挖掘深厚文化底蕴、有效聚合独特文献优势。
在“十四五”建设中,四川大学图书馆要以“夯实基本服务,创新知识服务”为路径,大力加强以“大爱无疆(爱党爱国、爱校爱馆、爱书爱人)”的“服务精神”、“师生为本(师生要什么,服务有什么;师生在哪里,服务到哪里)”的“服务准则”、“广快精准(服务每个师生,提供广泛服务;强化每个岗位,提供快捷服务;完善每个环节,提供精致服务;重视每个细节,提供准确服务)”的《服务公约》和“文明热情”的《服务用语》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打造优质服务和品质服务。
关于高校图书馆“发展四问”,要贯穿于“十四五”建设的始终,做到“常问常答”“常答常思”“常思常新”。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我们必须看到:外延发展的时代早已结束,内涵发展的时代早就到来。资源累积的时代早已结束,资源开发的时代早就到来。数量为王时代早已结束,内容为王时代早就到来。传统技术时代早已结束,高新技术时代早就到来。自我发展时代早已结束,协同发展时代早就到来[4]。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向着“十四五”发展的新目标,直面“十四五”发展的新挑战,让我们积极思考后“疫”时期如何实现应急管理常态化、例外管理规范化、能力建设持续化等新变化,坚持发展方式集约化、服务成果品质化、管理过程精细化,从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推进高校图书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迎接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