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慕课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2020-08-27 13:26刘佳亲程焕文中山大学广州510275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学课程内容

●刘佳亲 程焕文 (中山大学 广州 510275)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浪潮正在席卷各个学科领域,以慕课(MOOC)为主要形式的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亦如火如荼。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1],将慕课定为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形式。2016年3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爱课程”网联合发起成立图书馆(学)在线课程联盟(http://lis.icourses.cn/)[2],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的慕课建设开始从各自为战进入到协同发展的新阶段。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详见表1),自2014年5月迄今,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上线的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慕课大约有20门,其中6门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品质较高;慕课建设的院校主要有3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学院系为主,尚有较多图书馆学专业院系没有开展慕课建设。

从统计结果可见,已经上线开课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慕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信息素养慕课。这类课程由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和图书馆专业馆员建设和开设,其显著特点是起步早,数量多,品质高,影响大。从已经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主讲的“信息检索”、四川师范大学周建芳研究馆员主讲的“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和中山大学潘燕桃教授主讲的“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来看,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已经实现了从专业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使信息检索课程从高校走向了全社会,成为人人得而用之的信息素养教育媒介。其中,黄如花教授和潘燕桃教授主讲的课程在2019年还相继被列入“学习强国”平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的资源。除此以外,各高校的教师和图书馆员还开设了不少类似的信息素养课程,但是因为分散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不易统计。

第二类是图书馆学专业慕课。目前主要有武汉大学司莉教授主讲的“信息组织原理与利用”、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主讲的“图书馆管理”和南京大学郑建明教授主讲的“目录学”。这类课程的起步相对较晚,品质和影响力尚待时间检验。

第三类是与图书馆学专业相关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专业公共课程,例如,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主讲的“信息管理学基础”,南京大学孙建军教授主讲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等,以及图书馆学专业学生选修的相关专业课程。

一般而言,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的受众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相对偏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图书馆实践工作的针对性相对较弱。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更能体现图书馆学作为一门致用科学的实践特性,使高校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成果惠及图书馆界的广大从业者,这是图书馆学专业慕课建设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教学团队于2019年初选择“图书馆管理”课程作为探索途径,在获得中山大学校级慕课建设项目的专项资助后,于2019年9月开始集中全部力量全面建设“图书馆管理”慕课,并于2019年12月底之前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开课。目前,“图书馆管理”慕课已有4 460人在线学习,学生评价普遍较好,符合课程设计的预期。该慕课的第一期开课仍在进行中,预定2020年3月21日结束,尽管如此,及时地总结其设计理念和教学实践,既可以不断完善该慕课的建设,亦可为其他图书馆学专业慕课的建设提供参考。

1 课程定位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3]。尽管如此,各图书馆学专业院系开设该课程的并不多,也缺乏新的教材。各图书馆学专业院系大多以“信息管理”或者“信息资源管理”之类的课程替代“图书馆管理”课程或者涵盖“图书馆管理”课程的内容,因此严重模糊了“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指向,削弱了该课程的专业价值。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教学团队长期坚持开设“图书馆管理”课程,形成了以程焕文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图书馆管理”教学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中山大学“图书馆管理”教学团队确立了“图书馆管理”慕课的基本定位。

(1)课程目标定位。在过去的网络课程建设中,程焕文教授主讲的“信息资源共享”课程曾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因此,在“图书馆管理”慕课的课程目标定位上,图书馆管理教学团队一如既往地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对照教育部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标准和要求,确立了打造图书馆学专业“金课”[4]的课程建设目标定位。

(2)课程受众定位。“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各类型图书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与学习的必修课。在线开放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既要满足高校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又要满足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学习需求,如何寻找者二者的平衡点是该慕课建设的关键。经过研究,“图书馆管理”教学团队确立了立足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面向广大图书馆员的课程受众定位。

(3)课程内容定位。确立慕课的课程目标定位和课程受众定位相对比较容易,确立慕课的课程内容定位则相对比较困难,也是慕课课程建设的关键之所在。一般而言,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三基”教学,开放课程固然要体现“三基”教学的要求,但是又不能囿于“三基”教学模式,否则,就会失去课程的大众吸引力,达不到广泛传播专业知识的预期目标与效果。为此,“图书馆管理”教学团队确立了以“图书馆管理”理念为主线贯穿“图书馆管理”实践全过程的课程内容定位。这个课程内容定位颠覆了“图书馆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体系,既可以使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通过慕课学习获得更多的图书馆管理实践认知,又可以使广大的图书馆从业人员通过慕课学习立竿见影地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

(4)课程教师定位。慕课是开放课程,特别注重教学团队的名师效应。中山大学“图书馆管理”教学团队有多位骨干教师,对于授课教师的安排,确定由课程负责人程焕文教授一人主讲,其他团队成员负责相关教学支持工作的模式,以保持授课风格的前后一致性,避免多人授课可能出现的授课风格间断或者跳跃。程焕文教授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在学界和业界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学30多年,担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20年,具有丰富的图书馆管理教学经验和独特的图书馆管理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地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传播力,符合名师效应的慕课特点。

表1 “爱课程”网图书馆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慕课统计表(截至2020-03-09)

2 内容设计

一般而言,在课程内容上,面对面的大学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必修课程,对学生而言具有强制性,无论课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哪怕极其枯燥无味,也没有太大关系,学生必须学习。可是,慕课是开放课程,不具备强制性,必须以兴趣为导向,以吸引非本校学生和大众学习。更为重要的是,面对面的大学课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一般都是45分钟一节课。可是,慕课则不同,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兴趣具有不确定性。无法按部就班地长时间学习是普遍现象。因此,慕课特别强调微课程资源的特点,以短小的视频课程为主,一个视频讲授1~3个知识点即可,无需全面系统地讲授。针对慕课的这些特点,“图书馆管理”慕课教学团队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根据以“图书馆管理”理念为主线贯穿“图书馆管理”实践全过程的课程内容定位,对“图书馆管理”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重组。

中山大学现有的“图书馆管理”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组织架构、政策法规、组织文化、行政管理、发展规划、管理方法、空间管理、馆藏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宣传推广、危机管理、总结评估,共14章56节,系统而全面。对于慕课内容的设计,课程团队选取了图书馆管理的10个重要理念,并将这10个理念总结为“一流图书馆的十大管理法则”:

第一法则:图书馆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

第二法则: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

第三法则:图书馆文化是魂

第四法则:图书馆是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第五法则:规划不是鬼话

第六法则:资源为王 服务为本 技术为用

第七法则:空间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第八法则:馆员是天使 经费是翅膀

第九法则:阅读是图书馆发展的命脉

第十法则: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

以上述10个法则为主线,从原有的“图书馆管理”课程体系中选择核心内容构建了“图书馆管理”慕课的课程内容:第一,核心价值:图书馆核心价值,馆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第二,经典理论:美国杜威的“三最论”与“3R论”,印度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国图书馆馆员的“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程焕文的“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第三,组织文化:组织理念,组织形象,专有标识;第四,组织架构:法人治理,馆长负责制,民主集中制,机构设置,总分馆制,业务联盟,专业组织;第五,发展规划:规划,目标,经费;第六,业务管理:资源为王,服务为本,技术为用;第七,空间管理:馆舍建设,空间布局,空间优化;第八,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第九,宣传推广:全民阅读,读书节日,阅读推广,文化传播;第十,总结报告:阅读报告,年度报告。

这种慕课的课程内容设计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理念导向。“图书馆管理”的关键不在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而在于管理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运用。“十大法则”是程焕文教授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多年的管理实践与理论创新而归纳的“图书馆管理”核心理念,具有鲜明的“程氏理论”特色。“十大法则”通俗生动,既已为学界和业界所知,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指向。在理念的引导下,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直接指向当今图书馆管理的具体实践,不空谈任何理论与方法,只专注于图书馆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因而课程内容新鲜生动,切合实际。例如,图书馆发展规划内容庞杂,学生掌握不易,于是采用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办法,着重强调规划中落实经费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明了“规划不是鬼话”的真谛。

(3)前沿视野。在“图书馆管理”案例的教学中,一方面以开阔的国际视野,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最新政策和欧美图书馆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引入到教学案例的分析之中,如IFLA的“全球愿景”(Global Vision)计划,UNESCO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另一方面扎根中国大地,突出中国特色,把中国图书馆管理创新成果和热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共图书馆法》、全民阅读推广等,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具有面向世界,面向现实和面向未来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力。

3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慕课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设计理念决定慕课制作的质量。慕课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视频设计两个方面:教学设计包括课件内容、学习材料、测验习题、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图书馆管理”慕课建设中,课程团队把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的主要训练内容,确定由博士生、硕士生组成助教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程建设,协助教师搜集学习资料、草拟测验习题和讨论话题。视频设计包括脚本制作、视频剪辑、风格色调等,是一项专业技术的工作。课程团队通过招标遴选慕课视频制作公司承担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教学设计由助教团队共同参与,视频设计由视频制作公司共同参与,如果没有统一的设计理念,成员就会在分工后出现理解偏差,导致各章节课程资料不协调、视频效果参差不齐、内容风格不统一等问题。

我国慕课建设自2013年起步,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各大平台上线免费开放的慕课已超过万门,慕课的教学设计和制作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然而,无论慕课的形式如何创新,其本质是为教学服务,对技术手段的使用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一味地认为元素越多越好,设计越复杂越好,应该因课而异,因课制宜,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案。根据“图书馆管理”课程的基本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团队确定“视频讲授为主,拓展资源为辅,增强互动交流,减少技术干扰”的课程设计理念。整个课程设计理念的特点在于突出名师导向,尽量展现教师的授课风采,减少不必要的图片和动漫等视觉跳跃和干扰,通过大量的课后资料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抛出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激发师生互动交流,从而巩固线上视频学习和线下自主学习的成果。

(1)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课程团队结合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基本功能,将阅读材料、参考文献、小节自测、自由讨论、单元作业和单元测验作为每章节必配的学习资料。

阅读材料、参考文献、小节自测是每小节课程内容的参考性学习资料。阅读材料的选取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图书馆管理”慕课的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程焕文教授及其他授课教师的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教学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行业规章等公开性文件。参考文献的内容主要是按照引文格式详列的阅读材料与相关文献的出处。小节自测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为学生自行检验学习效果提供测试资源,使学生通过作答题目加深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小节自测的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题目数量不等,自测成绩不作为考核依据,自测题目只是进一步提示课程重点,帮助学生自主复习。每小节阅读材料、参考文献、小节自测的内容集中整合在教学视频之后。

自由讨论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内容,是“图书馆管理”慕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每小节课程的最后都会向学员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自由讨论,同时结合小节知识点予以提示。截至2020年3月9日,学生在自由讨论题目下的跟帖回复量达2 600余条,其中参与讨论人数最多的三道开放性问题是“为什么说平等是图书馆最核心的价值观?”(跟帖回复158条)“为什么保护文献遗产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跟帖回复123条)“为什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员的最高理想”(跟帖回复116条)。课程在讨论区共设有“综合讨论区”“教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三个模块,自由讨论的开放性问题集中整合在课程讨论区的“课堂交流区”模块。

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是每章结束后的测验考核资料。根据课程章节数,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各有13套,每套单元作业由两道主观题组成,每题各占50分,题目主要来源于自由讨论的开放性问题,评分方式为学生互评。单元测试由15道题组成,包括5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5道判断题、3道填空题,满分100分,题目主要参考小节自测的习题,学员有3次重做机会,由系统进行评分,课程团队也会定期检查系统评分的准确性。所有章节的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的内容集中整合在课程的“考核”栏目。

在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的设置上,课程团队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计分功能,将参与课程讨论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以单元测验成绩(20%)+单元作业互评次数(20%)+期末考试成绩(20%)+参与课程讨论次数(40%)的比例分配期末总评成绩,设置“合格”(总评成绩达到60%~84%)“优秀”(总评成绩达到85%以上)两档成绩标准,为学员申请中国大学MOOC图书馆管理课程的认证证书提供依据。

(2)视频设计。在视频设计中,课程团队确立了化繁为简的视频制作基本要求,慕课的拍摄地点选取在中山大学独具文化特色的学人文库,主讲人以座谈的形象出镜讲课。教学视频的设计尽量减少动漫卡通类元素的使用,视频中的文字图片服务于内容,每个知识点的衔接之间出现思考题,激发学员在听讲过程中的思考。

课程团队在向视频制作公司提供内容脚本的同时提出具体设计要求,指导视频制作公司进行拍摄、剪辑和加工,牢牢掌握慕课视频制作的主导权,从而避免视频制作公司在缺乏对课程认知的情况下反客为主,自我发挥,随意添加字幕、插图等,偏离课程的设计要求,以致可能出现侵犯知识产权、肖像权等问题。

在进行大批量剪辑制作之前,宣传片和样片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纠错与磨合机会。根据宣传片和样片的效果,课程团队确定了视频制作的整体色调、统一的片头片尾等制作元素。在宣传片和样片的制作过程中,课程团队认识到,监制是视频制作过程管理的关键,必须自始至终与视频制作公司进行充分沟通,及时纠正每个细节的偏差和错误。

时间管理是一切计划成功实现的保障。课程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慕课制作进度安排,与视频制作公司密切沟通,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个课程单元的制作。“图书馆管理”慕课于2019年11月拍摄完毕,52个课程视频(共800多分钟),能够在12月底顺利上线,也有赖于视频公司加班加点的剪辑和制作。尽管视频成片中还有一些设计没有实现,但是在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相互接力下,课程团队跑赢了时间,将最新鲜的课程如期呈现给所有选课的学生。

4 课程维护

课程上线,宣传先行。2019年12月17日,“图书馆管理”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发布宣传页,提前发布宣传片、课程概述、授课目标、课程大纲、参考资料等,同时开放报名入口。2019年12月23日正式开课当日,选课学员已达1 959人。目前,“图书馆管理”慕课首次开课仍在进行中,截至2020年3月9日,课程数据:选课总人数4 460人,收藏总人数36人。在课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坚持及时响应,随时互动的基本原则,充分保持课程团队与学生的粘度。

课程团队每天查看学员在讨论区的发帖,及时答疑解惑,参与互动讨论。截至2020年3月9日,“图书馆管理”慕课的课堂交流区已发主题帖49条,跟帖2 679条;老师答疑区主题帖25条,跟帖53条;综合讨论区主题帖14条,跟帖28条。

“图书馆管理”慕课的开课时间跨越元旦假期和春节假期,且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课程团队在元旦、春节期间以发布公告的方式向学员表达节日祝福。按照课程计划,“图书馆管理”慕课共有13章课程,固定每周一发布一章,预留两周时间供学生复习,共需15周完成全部开课任务,定于2020年3月31日结课。今年2月,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有高校延期开学,教育部于2月4日发布《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5],高校停课不停学,慕课成为各高校应对疫情的重要教学资源。“图书馆管理”课程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指示,于2月14日发布公告将原定陆续发布的课程内容全部提前发布。2月15日,“图书馆管理”慕课的全部课程资源:51条教学视频、47篇阅读材料、139条参考文献、150道自测习题、49条讨论题目、13套单元测试题和13套单元作业全部发布,及时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5 结语

“图书馆管理”慕课的首次开课还在进行中,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等的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尽管如此,“图书馆管理”慕课已经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或许可以为今后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参考。目前,中山大学“图书馆管理”课程团队正在编写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规划的《图书馆管理》统编教材,并将结合课堂教学逐步建立图书馆管理SPOC,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图书馆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为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持续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学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智能化管理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