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朝乐
摘 要:数学学科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与实际紧密相关。生活情境方法是数学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举措,是落实文化教育知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举措,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之路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合理运用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成长,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小学生比较容易对新鲜、形象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相比较于枯燥的数学专业术语教学,将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模式,以趣味的方式呈现,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打破学生对数学固有的刻板印象,真正体会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一、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是生活情境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是非常显著的一个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经常带给学生一种非常严肃的感觉,加之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客观性、真理性,很多小学数学题目有多个解题过程,但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在考试时不会就是真的不会,只能空着答卷。在教育领域的所有文化课学科中,数学常年占据学生最害怕学习、最难学习的榜单第一。为什么一个班级里总会出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甚至讨厌数学课的情况?这是需要数学教师努力克服的一点。生活情境教学能够弱化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在日积月累中愿意主动开始学习数学,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有助于带领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与数学之间的互通关系。现代化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在各学科方面的实际应用技巧,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师会带领学生逐步深入生活,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来发现,后期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便于学生较快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数学学习综合运用能力。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是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趣味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人口普查统计的大数据新闻报道,向学生介绍我国各个省市区的人口总数,要用到比万还大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基数之大。再用电子算盘标注好计数单位,带领学生从个位开始数起,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就是10万,再以此类推往上叠加,按照数字大小顺序从上往下排列,再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数位表,把课件上的数字填写上去,明确每个数级包含的数位有哪些,比如个级包含了个、十、百、千四个数位。待学生能够正确写出数字,再带领学生正确读出数字。也可以多播放一些能用到大数据报道的新闻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跟读数字,类似全国举办了马拉松长跑比赛,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节当天某省各地区学校、社工单位、企业共组织多少人员参与植树环节,共种植了多少棵树等,都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报道案例。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案例,对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大有裨益。
二是教师组织课堂互动小游戏,巩固学生当节课堂学习成果。例如在《测量》教学中,教师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分发不同长度、宽度、高度的物体,可以是书本、铅笔盒、魔方、水杯等,让学生先观察物体,画出从正面、侧面观察的物体平面形态,互相讨论观察的方法,教师在旁指导学生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全方位思考问题。然后学生拿出尺子进行测量,尺子要贴合物体的某一面,眼睛平视物体,正确读出刻度,记录在练习本上,再向教师询问正确答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获得正确答案,符合人本教育理念提出的教学要求,合作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都会产生积极形影响。其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重视学习的体验感,这也是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展示在学生能直观看到的平面空间内,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的数学体系基础,也要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客观看待不同事物的态度,将生活情境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价值。
三、總结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也同样应用于生活。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实现数学生活化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运用能让梨,从而更好地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巧兰.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31):125-126.
[2]叶晓琛.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90):87-88.
[3]张桂瑜.浅析灵活运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