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和谐观
——《族群和谐与公共治理》读后感

2020-03-12 07:57胡象明
公共治理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李教授民族国家

胡象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占人口的90%以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地区,一般称为民族地区。由于各少数民族一般都存在自身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因而在我国政治制度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族自治制度,从而使我国民族地区的公共治理具有自身的特征。李俊清教授的新著《族群和谐与公共治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和谐”观点作为一根主线贯串于全书之中。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统一

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的存在正是基于人们对某些民族标记、文化、历史记忆和价值观的认同,或者说,所谓民族认同,正是基于这个民族的人群对某些共同的民族标记、文化、历史记忆和价值观的认同。如果要承认民族存在的合理性,就得承认同一民族的人对这些共同的民族标记、文化、历史记忆和价值观认同的合理性。在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总归是少数。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存在着多个民族,这就意味着可能存在多个民族的民族标记、文化、历史记忆和价值观,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就不是实事求是。但国家认同则要求全体国民对该国的国家标志(如国旗、国微等)、制度、文化、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具有无差别的认同感。如果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对立起来,国家认同就会出现问题。只有将民族认同融于国家认同之中,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统一,这样民族认同不但不会消弱国家认同,反而会对国家认同起到增强的作用。李俊清教授以中国朝鲜族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朝鲜族不但具有鲜明的民族认同意识,而且具有高度的国家认同意识。这也是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主流。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影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增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统一,对于一些负面的影响因素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其中提出的有关政策建议对于改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和谐统一

如果民族认同不是与国家认同和谐统一,而是相互冲突,那么就会成为国家认同中的民族问题,就会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起破坏作用。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边疆地区,因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国家的边疆安全紧密相关,而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样,在李教授看来,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国家安全问题。在李俊清教授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中,对《西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指出“藏独”的本质是复辟政教合一的政体,海外的“藏独”分子及其国内的代理人里应外合,对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同样,新疆的“疆独”对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疆独”、“藏独”的存在,这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与一些非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性质有所不同,它直接威胁到国家边疆的安全,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统一,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李教授认为,国家应把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加以认识,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那么,应该如何促进和保障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呢?李教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如以西藏为例,可以通过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来改善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以新疆为例,可通过城镇化在民族地区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各兄弟民族的族群和谐;等等,这些措施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李教授强调,国家应投入更多资源来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包括财政资源、市场资源和人才资源等,以确保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同时,还专题研究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公共治理,就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的跨界民族与边疆公共事务治理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对有关决策部门应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应以发展为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而所谓发展,首位的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当然,社会发展也不完全是被动的,社会发展也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从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出发,应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统筹十大关系,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文中,李教授通过研究提出,对于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来说,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十分必要:一是要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长治久安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带动发展与利用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发展之间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对口支援建设与自治民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发展之间的关系;七是要处理好投入发展与实际收益评估之间的关系;八是要处理好援助科学规划与规范运作之间的关系;九是要做好智识引进与提升本地人力资源存量之间的关系;十是要处理好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这是李教授通过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研究之后提出的深邃见解,对于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四、国家公共治理的普遍性与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特殊性的和谐统一

国家公共治理理论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国家公共治理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李教授在这一著作中,专题讨论了国家公共治理的一般理论问题,如《论互联网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试论开放式政府及其治理模式》等,都是对国家公共治理一般理论的探讨和思考。当然,本书主要的内容是探讨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民族地区公共治理是国家公共治理的一种特殊形态,它需要遵循国家公共治理的一般规律。因此,要做好民族地区的公共治理,有必要以国家公共治理理论为指导,将国家公共治理的理论及其原则应用于民族地区的公共治理实践之中。但民族地区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如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性格特征、文化和历史特征以及他们所生产生活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此这些地区的公共治理必须要考虑其特殊性,在遵循国家公共治理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去发现这些地区公共治理的特殊规律,因地制宜地做好民族地区的公共治理工作。当然,国家公共治理理论即是从各地区公共治理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对民族地区公共治理实践及其规律的探讨,反过来有助于丰富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促进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发展。因此,李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做好民族地区的公共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李教授民族国家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多元民族
育槐
把国家“租”出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厨子救人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