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祥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南昌市 330006
胆囊结石的发病群体主要以成年人为主,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群体,尤其对40岁以上的成年人而言,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目前结石主要分为胆固醇结石与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以及黑色结石为主[1]。针灸治疗胆囊疾病的经验十分丰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曾有记载:“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取阳陵泉”,意为患有胆囊方面的疾病,经常存在口苦等临床表现,其治疗穴位可选择阳陵泉穴[2]。现代医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证实针刺阳陵泉穴位对患有胆囊疾病患者的胆道系统有调节作用。因此按照传统医学中“合治内府”的治疗理论,可选择胆腑下的阳陵泉穴作为治疗胆囊结石的常用穴位[3]。为此,本研究选取28只家兔作为研究材料,展开电刺治疗家兔胆囊结石的研究,旨在探究埋线刺激阳陵泉穴防治胆石症的机制。
1.1 实验对象 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选取28只由北京海淀区兴隆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的成年健康大耳白家兔,月龄均3个月,体重(2.1±0.6)kg,雌雄比例为1∶1。实施1周适应性喂养后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阳陵泉穴埋线组、阳陵泉穴周边组织埋线组(穴位外3cm),每组7只。
1.2 方法
1.2.1 埋线: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颗粒饲料;高胆固醇组喂以含1.2%胆固醇颗粒饲料;阳陵泉穴埋线组(双侧阳陵泉穴分别埋入可吸收肠线,每15d重复埋入)埋线后第1天开始喂以含1.2%胆固醇颗粒饲料;阳陵泉穴周边组织埋线组(穴位外3cm,非穴位位置)与阳陵泉穴埋线组同天一起埋线,并于埋线后第1天开始喂以含1.2%胆固醇颗粒饲料。动物分笼饲养4周,自由进食饮水。
1.2.2 标本收集:实验动物处死前禁食12h。苯巴妥钠麻醉,将兔仰卧固定在兔板手术台上,碘伏消毒后开腹,解剖出胆囊及胆总管,切除胆囊连同胆囊内胆汁一起备检。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胆囊结石:正常胆囊胆汁内无结石形成,结石判定标准:肉眼观察胆汁内棕黑色、成型颗粒,米粒大小;镜下见致密大团块胆固醇结晶。
1.3.2 分析胆囊内胆汁成分:胆固醇、胆汁酸的测定采用酶比色法,磷脂测定采用酶显色法,以及各组的胆汁成石指数(iithogenic index,u),通过Carey表计算。
1.3.3 实施胆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取相同部位的部分胆囊壁组织,常规用10%的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
2.1 各组家兔的结石形成情况 通过对各组家兔的结石形成情况分析发现,高胆固醇组的成石率最高,各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家兔的结石形成情况
2.2 各组家兔胆汁内胆固醇值的比较 通过对各组家兔胆汁胆固醇进行检测发现,高胆固醇组的胆固醇值最高,并且除了正常对照组,阳陵泉埋线组的胆固醇值最接近正常值,各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家兔胆汁内胆固醇值的比较
2.3 各组家兔的胆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 通过对各组家兔的胆囊壁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并不存在炎细胞浸润;高胆固醇组的胆囊上皮黏膜变短,并且存在全层坏死改变,此外该组家兔的胆囊上皮存在乳头水肿以及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情况;阳陵泉埋线组的胆囊黏膜层较为完整,但腔内存在分泌物,并且间质内存在较少的炎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情况;阳陵泉周围埋线组的胆囊上皮存在乳头变短以及增粗情况,并且在黏膜上皮的基底层处以及胆囊周围的疏松组织内能够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且血管腔内也可发现成堆的中性粒细胞。通过对各组家兔实施病理切片观察和分析发现,高胆固醇组的炎性反应最重,其次为阳陵泉周围埋线组,第三位阳陵泉埋线组,最轻的为正常对照组。见图1~4。
图1 高胆固醇组
图2 阳陵泉周围组
图3 阳陵泉组
图4 正常对照组
胆囊结石具有全球性以及多发性的特征,其中该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为7%~10%,并且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一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目前针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风险,例如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以及胆囊穿孔等。据了解,早在公元前2000年针灸便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该治疗方式是指通过针刺或者艾灸身体穴位的方式,经过全身经络对患者机体的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并且有学者的研究资料显示针灸治疗疾病的效果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穴位埋线治疗是指将羊肠线埋入对应穴位,并利用羊肠线对穴位实施持续性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是在针灸留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能够保持针灸的持续作用,也可以增强对患者的治疗作用。穴位埋线所使用的羊肠线能够在患者机体中逐渐软化、分解直至液化吸收,该治疗方案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刺激的时间长达20d甚至更久,因此穴位埋线不仅能够弥补针刺时间短的缺点,而且能够巩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近几年很少有关于利用穴位埋线治疗胆囊结石的研究,只有针刺治疗的相关研究。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示,通过针刺虽然能够提升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结石的排出以及治疗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28只家兔模型,并开展胆囊结石相关研究的方式探究阳陵泉埋线对胆囊结石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胆固醇高的家兔其结石的形成率非常高,即高胆固醇组>阳陵泉周围埋线组>阳陵泉埋线组>正常对照组,并且分析比较4组的胆固醇值发现高胆固醇组的胆固醇值最高,其中阳陵泉埋线组的胆固醇值最接近正常值,4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胆固醇是判断和检测患者是否患有胆囊结石的关键指标之一。此外,本研究结果表示高胆固醇组的炎性反应最高,其次是阳陵泉周围埋线组,随后是阳陵泉埋线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证明高胆固醇能够提高胆囊结石患者的炎性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家兔饲喂高胆固醇饲料的方式建立结石模型,并探究阳陵泉穴埋线对模型的影响。此外,分析各组胆汁成分也证明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可以通过刺激阳陵泉穴改变胆汁中黏蛋白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本课题从侧面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阳陵泉埋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囊结石疾病的胆固醇值,从而达到减少结石量的目的,进而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研究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