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兰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454000
感染控制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同时对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普遍将患者术后感染作为研究重点,而忽略了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因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从而发生相关损伤的情况。有研究发现,有超过65%的护理人员对于手术相关防护认知水平较低,有超过80%的护理人员有过手术过程中发生器械损伤的经历,另外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大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都存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也因此可能受麻醉剂等化学试剂残留或废气的伤害[2-3]。因此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不仅需要针对手术室的环境、空气、器械、设备等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需不断地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全面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本研究以此为目的,对既往的手术室控制感染措施作了进一步的改良,现将改良前后的效果比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7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手术室及2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点,其中2017年3—12月采用改良前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措施,2018年1—2月为管理措施改良及培训阶段,2018年3—12月采用改良后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措施,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在岗在编手术室护理人员,女22名,男2名,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0.14±2.69)岁,排除研究期间离岗时间≥1周的护理人员。手术患者选取标准:(1)术前无感染;(2)无心、肝、肺、肾等功能异常;(3)无合并传染性疾病。改良前后患者及手术一般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改良前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日常不定期进行感染相关培训和考核,定期由院内相关部门对护理人员手部消毒、空气消毒进行抽查,具体护理措施见表2。
表1 改良前后患者及手术一般情况比较(n)
改良后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感染控制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组间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由2名护士长担任组长,4名护师担任督察,其余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2)每日晨会由督察检查护理人员装束,更换消毒服装,头发完全包裹在手术帽内,保持指甲清洁,随机取样1名或多名护理人员进行手部细菌数检测,细菌数≤5CFU/cm2为合格。(3)由督察分别于术前5min和术后5min对手术室空气、无菌物品、仪器设备表面取样进行含菌量检测;(4)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制定感染控制月评定表,对手部检查不合格、装束不合格以及手术室消毒责任完成不合格等进行详细记录,作为绩效考核标准之一。(5)每周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和考核,强调手术护理过程中安全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其他细节措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改良,情况见表2。
1.3 观察指标 (1)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护理人员手部以及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测,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对检测结果进行合格判定。(2)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过程中损伤的发生情况。
表2 改良前和改良后细节护理措施对比
2.1 改良前后手术室消毒合格率比较 改良前共进行手术1 231台,手术室空气检测1 231次,仪器设备表面取样检查1 231次,护理人员手部表面抽样检查921例,无菌物品取样检查1 231次。改良后共进行手术1 305台,手术室空气检测2 610次,仪器设备表面取样检查1 305次,护理人员手部表面抽样检查1 005例,无菌物品取样检查1 305次。由表3可见,改良后手术室空气、仪器设备表面、护理人员手部表面以及无菌物品取样合格率均较改良前明显提高(P<0.05)。
表3 改良前后手术室消毒合格率比较[n(%)]
2.2 改良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2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改良前共参与手术6 152人次,改良后共参与手术6 587人次。由表4可见,改良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损伤发生率相比改良前明显减少(P<0.05)。
表4 改良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损伤发生情况比较[n(%)]
手术室是院内感染高发病区,研究显示,我国院内感人发生率约占院内感染的30%,显著高于病房感染发生率,其原因普遍认为,一方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往往较低,因此对于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不高。另一方面手术室在一段时期内需接受多名患者的手术治疗,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于手术护理人员来说,长期在手术室工作,环境空气的洁净程度也是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4-5]。而在手术或围手术期发生物理或化学损伤,也是造成手术室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室环境、空气的清洁以及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及行为成为本次研究的焦点,也是我院着力改善手术室感染的核心。
路径化护理措施是近年来临床各领域护理措施改良的主要形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不同科室对护理的专业性要求,规范标准护理流程,同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或执行表等提高护理人员相关护理操作的标准性,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护理措施在不同患者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6-7]。手术室消毒作为控制手术室感染的首要环节,在既往的感染控制管理中多以加强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提高消毒处理能力,严格消毒规范等,虽然一定程度上能维持手术室消毒质量,但在长期的抽样检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8-10]。本研究通过收集改良手术室控制感染措施前手术室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在手术室空气、仪器设备表面、护理人员手部表面、无菌物品等重要检测点中其合格率分别为84%、83.27%、80.02%和81.97%,表明各项检测点中的不合格率均超过10%。而同时期护理人员的自我损伤发生率高达35.74%,其中包括针刺、安瓿划伤、手术利器损伤等机械性损伤、体液沾染、血液沾染、分泌物沾染等生物性损伤、化疗药、消毒液、化学用品接触等化学性损伤以及疲劳损伤、扭伤等物理学损伤,其中以生物性损伤发生率最高,达10.63%。在此情况下,本研究对原有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规范进行了改良,主要在于(1)加强了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监管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所有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对经手消毒或护理措施的执行负责,并与绩效相关,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的目的。(2)增加取样检测次数,既往对于护理人员手部的消毒检测为不定期抽样,改良后为每日抽样,以提高护理人员术前手部消毒的质量。(3)避免可能增加手术室污染风险的因素,如观摩人数过多、不常用仪器设备过多等[11]。而改良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仪器设备表面、护理人员手部表面以及无菌物品的取样合格率均较改良前明显提高,合格率均超过95%。而在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方面,其各种损伤的总发生率从改良前的35.74%下降到10.69%。由此表明,改良手术室控制感染措施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改良手术室控制感染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消毒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手术损伤,建议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