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明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时常显得枯燥乏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形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動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一、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果教学时不能尽快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很快就会走神,并且很难“回过神”来。所以笔者常常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的复习课时,笔者常常和学生一起玩两个小游戏进行课前复习。第一个小游戏是复习数的组成时的“对口令”游戏,笔者:“7的组成我说2。”学生接着说:“您说2我对5。”然后组织全班一起说、指名某位学生单独说。第二个小游戏是“找伙伴”。笔者把提前制作好的数字卡片分发给不同的学生,然后任意说一个大于1的数(例如8),然后请生1(持有卡片数字2)到黑板前面来举着卡片说:“我的伙伴在哪里?”生■说:“你的伙伴在这里!”并走到生■旁边,两人一同说:“2和6组成8,8是由2和6两部分合并起来的。”然后让全班学生依次完成此游戏。这样,既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找到乐趣,又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做游戏是形式,思考才是目的,要引导学生在做游戏时学会观察,游戏结束后学会思考,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就能轻松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生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们要多多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游戏,使数学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学生们乐在其中,兴趣盎然。
二、创设故事情境,体现数学趣味
纯粹的数学知识给学生的感觉常常是冰冷、深奥、令人生畏的。为了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使数学更有趣味,更有人情味,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常常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课堂共鸣。
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的内容时,笔者用“分蜜桃”的故事作为课堂写入:孙悟空给小猴们分蜜桃,8个蜜桃分给4只猴子,猴子说太少了,问猴王能不能多给点。孙悟空于是给小猴们80个蜜桃分给40只猴子,小猴子不知足,还想要多点。猴王生气了,于是把800个蜜桃分给400只猴子,小猴们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笑呢?学生们对三次分桃展开讨论,说出了他们的发现:原来每次分桃的过程中,每只猴子都只分到2个。笔者随即指导学生共同探讨商不变性质的原理。这样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学生就被课堂内容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兴趣盎然,自然就会学得更认真,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三、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价值
教师要有敏锐的数学眼光,努力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创设基于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将生活问题情境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时的重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位置”的内容,可以利用生活中“买票进电影院”的场景,设计“找电影院座位”的活动,让学生把教室当成电影院,进场找座位。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开展“班级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模仿日常的购物活动,通过活动不但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一个个生动且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下,学生能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讨中,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学习任务也随之顺利完成。
四、创设操作情境,领会数学道理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动手操作情境,通过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寻、总结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提炼的全过程。这不但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笔者让学生以“先摆后说”的方式展开学习。如教学8的组成时,笔者给学生每人发8根小牙签,让学生把8根小牙签分成两部分,看看谁的方法最多。在学生摆好后请几个学生到投影仪下摆,摆好后让学生讲出8的组成,并有意识地按顺序板书。这样,通过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规律,获得知识,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让他们动手操作试着将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并找出两个图形的联系,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长乘宽来求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成两块,再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底乘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过程的讨论与辨析,学生讨论后提出:第一位同学的做法改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求出的长方形面积不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二位同学的做法求出的面积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而且学生的探索欲望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奥秘。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五、创设挑战性情境,点燃探究热情
如果课堂教学模式太单一,就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找圆心的活动。起先让学生找一个完整圆的圆心。学生利用圆的轴对称性质,通过对折两次,很快就找到圆的圆心。接着笔者又出示一个不完整的圆(如图1)让学生找圆心。进行了一番思考和讨论之后,很快就有学生给出解决方案。有的学生将两个不完整的圆重叠在一起,把其中一个旋转一定的角度就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线段部分不重叠),问题就转化成找一个完整圆的圆心。有的学生将不完整的圆左右对折,然后再沿着曲线部分上下对折,使圆的边线重叠在一起也能找到它的圆心(如图2)。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不但使学生对圆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高山中心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