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丰林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破五唯”来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或指挥棒作用。那么“破”以后,如何解决“立”的问题呢?我们认为重在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重在强化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客观性和发展性,重在建立以人、魂、道、爱、术为基础的“五维”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 破五唯 正三观 立五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破五唯”写入文件,即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1]那么“五唯”为什么会成为影响科学的教育评价的顽症?不破不立,“破”了之后我们又应该“立”什么呢?
一、“破五唯”的根本是“正三观”
“五唯”之害在于“唯”。“所谓‘唯,不仅是单一评价的问题,更是将单一评价指标极端化。”[2]在这样一种“唯”意识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出了问题,因此,我们要“破五唯”,首先就必须要正这“三观”。
(一)教育发展观
关于教育发展观,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教育发展观是一种思潮,“理想的教育发展观应该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科学教育和人文必须融合”。[3]也有人认为,“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反映的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取向……教育发展观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模式、战略和内容,对教育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4]其实,从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功能来看,我们所讲的教育发展观,更应该指后者。根据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要坚持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就是他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提出的“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更加深刻地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二)人才成长观
人才成长观就是如何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每一个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这“两个坚持”的核心,便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两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就是新时代科学的人才成长观的核心要义。
(三)选人用人观
从选人用人的角度来看,“破五唯”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意义。选人用人代表着需求侧,长期以来,因为“五唯”的需求导向,形成了人才的“高消费”状况。于是,分数、名校、文凭、论文、帽子成了社会追捧的热点。结果出现了学校以培养高分为目标,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局面;人才以追求名校为目标,出现了高分低能、德薄志短的局面;单位以寻找帽子和文凭为目标,出现了重学历轻能力、重帽子轻素质的局面。这样,“五唯”就成了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怪圈。教育作为国之大事、党之大事,如果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必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贻误发展良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二、“破五唯”的基础是“强四性”
“五唯”貌似表现在评价的某个点上,但其实质是一个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因此,要彻底地“破五唯”,就必须要在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客观性、发展性上下一番大功夫。
(一)科学性
关于教育评价的科学性问题,在21世纪初就有过比较集中的讨论。有研究者认为,“教育评价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人们对事实判断的科学性与科学化毫无疑义,却对价值判断的科学性与科学化一直持有怀疑”。[5]也有研究者认为,“在观念上一定要承认,教育评价科学性是相对的,是对于教育价值主体需要和作为评价客体的教育事实而言的;理论上要研究各种各样的教育评价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不同教育评价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使理论能真正贴近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提出“教育评估的科学性是教育评估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的评估是指教育评估者在一定条件下所做出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对客体价值的衡量”。[7]可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能否做出有效评价的基础。因此,《方案》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同时,还要“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
(二)整体性
“五唯”是单一的评价,也是片面的评价,更是不科学的评价。《人民教育》在2019年第6期的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认为,教育评价“除了分数、知识、能力标准外,还应包括德、智、体、美、劳系统评价标准”。文章引用了中国教育科学院邓友超的观点,认为“这些标准并非简单做加法,而是对体系的重构”。[8]这里所谓系统重构,其实就是评价改革的整体推动问题,而整体性推动则是本次教育评价改革成败的重要保障。所以,《方案》坚持系统的观点,在评价内容上,要求从学段、对象、领域等方面做到全覆盖;在评价方式上,要求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到综合评价统筹运用;在评价主体上,要求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到社会用人单位共同联动。
(三)客观性
客观性是与评价的科学性相关联的。因为如前所述,科学性就是要找到评价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最佳价值判断,力求做到客观,以达到合规律与合目的的要求。但因为任何评价都是由人这个评价主体做出的,所以要做到绝对的客观,显然是不客观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研究者提出,教育评价其实是应然性与实然性之间的一种博弈和超越,认为“教育评价的实然状态因偏于主观性标准和客观性标准而存在两种状态。偏于主观性标准的教育评价不强调评价内容的客观性,而重视评价主体的经验和权威……偏于客观性标准的教育评价则强调评价内容的客观性”。但并非客观性标准就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一味追求客观性往往会使“教育评价走向刻板化和统一化”。[9]可见,我们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实质上,就是要找到评价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一个最佳价值判断点。因此,《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其实,这也就是说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科学、专业、客观地做好评价提供循证的基础。
(四)发展性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在根本上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认为,发展性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方向。从《方案》的要求来看,发展性应该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立德树人,这体现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人才之魂,教育评价就是要发挥监视器的作用,确保人才成长发展的方向正确;二是“五育”并举,这体现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评价就是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确保德、智、体、美、劳的任务与要求落地生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成为有用之才。
三、“破五唯”的方略是“立五维”
正如《方案》所说的那样,我国的教育评价在过去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顽瘴痼疾。我们认为,如果用形象的隐喻来描述,就是“硬邦邦”,缺魂;“冷冰冰”,缺爱;“空蕩荡”,缺人。正是在这样一个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改革的深层,就是要突显评价中“人”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起有人、有魂、有道、有爱、有术的评价体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立五维”的“五维”,其中“人”是主体,“魂”是方向与理想,“道”是目标与格局,“爱”是底色与基调,“术”是手段与方法。(如下图所示)
为了立这“五维”,我们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方案》明确提出了多元评价主体的思想,要求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站在评价的角度来看,这五大主体,其实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换言之,他们既需要去评价他人,也需要接受他人的评价。当然,他们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作为客体,在教育格局中的作用和使命都是一致的。
(二)应然与实然的关系
评价是标准取向的,而标准通常都坚持应然逻辑,是各方经过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但评价又必须要从实然入手,而实然通常都是现实逻辑,总是与应然之间有一个张力,有着或长或短的距离。我们所说的“五维”源于现实,遵循着基本的现实逻辑,因为这五个方面是我们过去的教育评价所缺乏的东西。但同时,这“五维”又是一种理想的建构,遵循着应然逻辑,是需要我们通过变革现实去实现的目标。因此,我们在评价改革中处理好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三)逻辑与结构的关系
《方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改革要求,这些方面体现了不同的思维逻辑,其中有政治逻辑,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也是教育的政治性之所在;有责任逻辑,体现的是不同主体的责任、目标与要求;有内容逻辑,体现的是价值与追求,以及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有过程逻辑,体现的是评价的规律与程序。但本次评价改革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要理清这些逻辑,更重要的是要建构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评价结构体系,以最终消除“五唯”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四)路径与方法的关系
《方案》提出了落实评价改革的三大路径,我们可将这三大路径概括为责任路径、专业路径和生态路径。责任路径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五大评价主体的责任和要求;专业路径是要建立科学的、综合的、立体化的评价体系;生态路径则是要营造全社会积极、正确的育人、选人、用人氛围,形成良性的、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发展与评价生态。通过这三大路径,整合运用已有的评价方法,以改变单一评价、片面评价的局面,最终“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林彦?摇?摇?摇?摇刘贞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 人民日报,2020-10-14(001).
[2]李如密.教育评价改革思维的突破与挑战[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08).
[3]兰英.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与当今我国的教育发展观[J].外国教育研究, 1999.(02).
[4]陈鹏勇.教育口号视角下的教育发展观嬗变[J].学术研究,2018.(06).
[5]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06).
[6]冯永潮.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J].教育研究,2002.(01).
[7]杨晓江.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与科学的教育评估[J].教育研究,2000.(08).
[8]施久铭,邢星,魏倩.教育评价改革的“破”与“立”[J].人民教育,2019.(06).
[9]刘志军,徐彬.教育评价: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博弈及超越[J].教育研究,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