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香港集体备课活动

2020-03-11 02:58肖铭
新教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集体香港知识点

肖铭

集体备课,是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聚集了众多教师智慧,能显露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个性,一定程度上的思想碰撞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谈到香港的集体备课活动,不得不谈当地的教育文化,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从集体备课中可以窥见其教育的模式。

一、香港语文教学的若干“文化”

所谓文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所有能够传承下来的物质及非物质产品,统称为文化。从这个方面说,香港教育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特色,并形成了其特定的模式,在长期沿革中传承下来,所以称为文化。

1. 香港的教材。香港的教材丰富多样,教育局并不指定统一使用某版本的教材。出版社为了让学校能尽可能地使用本社的教材,也都努力在教材及配套教辅的质量上下功夫。各个版本教材都注重引入名家名篇,甚至聘请专人把关;教学参考书对各课挖掘的语文知识点清晰明了,细致到对各个段落提出了思考点,同时每一课都配备了现成的课件,教师只要一拿到书即能执教。正因为教材的选择存在竞争,造就了多元的教科书文化。

2. 教师的负担。在香港,能切身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高强度、高负荷。一般说来,教师一周的课程至少有28课时,多的达到34课时,平均下来,教师每天的工作量要达到5~6课时。而且,教师并不是纯粹单学科、单一班级教学,而是兼教体育、艺术等课程,几乎都要承担跨年段教学的任务。特别强调的是,语文教师跨年级教学,是非常普遍的事。一个教师可能同时教授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课程。所以,教师们往往围着课程表连轴转,难得不用进班上课的时候,又要忙着批改作业,几乎没有停歇,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3. 课堂的教学。由于教材的指示性强,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大多直接聚焦于知识点的教学,如修辞的运用、联想的展开、标点的规范、对话的形式、词语的理解,等等。每一课都有不同的语文知识点,这些罗列出来的要点是学生学习的“必知点”,又成为评价的“考试點”,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自然成为日常教学的重点,往往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二、香港语文集体备课的模式情形

正因为香港教育存在着以上若干文化,由此延伸出来的集体备课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香港教师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尽量去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

1. 基于实践操作的交流常态。一般说来,香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不喜欢阐述大量的理论依据,而是更多地指向操作层面。教师们喜欢谈论的是“怎么教”,而不是“为什么这样教”,大家就教材的内容各抒己见,谈论各种教法,详细解构教学的过程,只要是课堂操作层面,大家都会亮出各自的“招数”。至于纷繁的教学理论,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不是讨论的重点,甚至不会涉及。

与此相对应的是,香港教师高度重视工作纸的设计。所谓“工作纸”,是为学生设计的一种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这些工作纸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又与每一课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点紧密相扣,只要设计出合适的工作纸,进班上课也就基本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可以说是“一纸在手,教学无忧”了。因此,教师们就工作纸展开各个知识点的讨论,也成为集体备课的一道独特风景。

难道香港的教师不重视理论吗?非也。香港的很多小学与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小同办学”的现象很普遍——这里的“大小”就是指大学和小学。甚至有的大学教授直接蹲守在小学,对小学教育教学进行“零距离”的指导。因此,对香港的教师来说,根本不缺各种理论,他们更在乎的是实践环节的操作。于是,集体备课就指向课堂实践,各个参与者都可以从大家的交流中各取所需,截取自己最能接受也最便于操作的部分。如果集体备课结束后,能直接进班操作,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2. 基于改进方向的推进模式。教师在集体备课结束后,实施起来不可避免地与理想化的预设存在着差距。这时,备课组往往会把这些不足(或者说是“失误”,甚至说是“缺陷”)记录在案,并作为档案留存下来。这些白纸黑字记载下来的“污点”,并不是要追究备课主讲人的责任,而是要进行改进,其真正的意图在于要传递给下一年的教师——今年教学中出现了这些问题,但进度已经完成,新学年的教师再教同一内容,就可以根据留存的记录,提早做出教学调整,设计更合理的方案,从而避免走弯路。

在香港参加集体备课,每次都能看见教师拿出去年该年级的教学设计和工作纸,教师可以轻松借鉴去年教师的智慧进行再创造。当然,本学年新的创意同样也留存下来,然后传给明年的教师。就这样,每一个教学设计(也包括每一课工作纸)都形成一个档案文件包保留下来了,然后,一年年地完善下去,一年年地提升下去。由于每个教师都在为努力改变教学而工作,同时自己又是这些工作的受益者,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局面。教师不用担心新颖的教学设计会牵涉“知识产权”的问题,香港有着明确的关于教育的版权保护条例,人人明确且知道需自觉遵守。另外,由于香港没有职称评聘和撰写论文的要求,确保了教师们愿意更多地进行思考,奉献个人智慧。

期初开学,有学校会专门腾出时间,让同教该年级的前后教师进行专题交流,主题就是过去一年的教学情况,以便后一位教师能更好地衔接;也有学校会在内部网站开设专门文件夹,放入前一年教学的材料,方便教师自行取用,遇到特殊情况还可以随时与前一任教学者交流。

3. 基于严格遵守的时间观念。在香港参加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时间是起码的要求,相应的事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一旦大家入座后,就毫不隐藏各自的观点,也不用主持人点名,教师会根据主讲人的内容,随时穿插发言,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引发议论,在互动中取得共识。

之所以有这样的状况,完全是基于香港的实际工作环境。上文说过,教师的进班课程负担重,能够集中在一起备课并不容易。所以,高强度带来了快节奏,大家都必须争分夺秒。往往备课一结束,教师们就还要再进班,或者有其他课程,或者看护学生训练,或者组织课外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当然,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有学校把备课安排在下午学生离校后才展开。不过,越是这样的课后集备,教师对时间的把控越是精确,毕竟经过一天繁重的工作,必要的休息对每个人都显得特别重要。

三、香港集体备课模式的思考

香港集体备课的模式定位于实践操作层面,或多或少地有着语文教育研究的EPIE风格。

一般说来,教师集体备课前,会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做一个摸底,得出学生的整体概况;同时,结合去年教师的经验,掌握教学的前测情况,这是Evaluation,即前期调查、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教师拟出一定的教学设计,制订出上课的方案,这个环节被称为Planning。紧接着,教师根据计划开始具体的实施过程,通过课堂观察和反思,将计划不断地向前推进,这是Implementation。有了具体的实践,不难得出经验,于是也就有了经验总结,即Evaluation。这四个环节层层推进,由此组成一个整体,各取首个英文字母,简称EPIE。当然,在总结出经验的同时,仍然会觉得原计划和实施中存在不足或漏洞,于是,这次的总结又成了新一轮备课的前期调查与评估,新一轮的EPIE又开始了(如图)。

从总体看,香港教师集体备课具有如下的特点:

上手快。由于香港教师特别重视实践层面的操作性,几乎所有的教研都是聚焦于此,因此,能比较迅速地推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流程和学生需要过关的工作纸。教学设计流程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工作纸便于学生知识点过关,这样的集体备课成果校内共享,进班上课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哪怕是新手教师,也完全能以此为凭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螺旋性。很明显,香港教师的前后衔接做得比较到位。前一年教师的所有备课材料,均能毫无保留地传给继任者。新学期接班的教师,也能輕松地从去年的教师中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这信息不仅仅只是一份教学流程和工作纸,更有去年教师呈现的有关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教师以去年教师的教学心得为起点,筹备新一年的教学,大大节约了时间。同样,今年集体备课的成果,再一次传给明年同一年段的教师,激发教师继续完善,教研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格局。

依赖性。不过,这样的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许是有关备课的资料相对比较齐全,教师往往喜欢直接提取去年的资料,从资料中展开备课。但是,备课是一个体系,教师还需要深度研读文本、分析不同学情、琢磨教学教法、优化课堂教学、发挥个人特色……直接的“拿来主义”,往往容易产生依赖性,不免落入去年备课材料的窠臼。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集体香港知识点
我为集体献一计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香港之旅
警犬集体过生日
展与拍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