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珊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主动地学习。智慧教室环境下应运而生特有的交互功能,为每个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如何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培养个性化学习的智慧型人才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例1和例2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思考。
一、前测引路,调整教学设计,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本课教学不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喜好和需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选择学习素材的快乐,因此,课前笔者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对实验班的48名学生进行了前测问卷调查,为后续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课前笔者搜集了跟位置有关的教材课后习题以及“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分别用“识字天地”“格子屋”“棋乐世界”“中医馆”和“科技馆”为它们命名(如图1)。考虑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这些练习无法全部完成,笔者在进行初次教学设计时将体现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识字天地”、需要动手操作涂一涂的“格子屋”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馆”这三道题作为课堂的练习。随后,笔者利用易课堂的“答题(单选题)”功能做了一次前测,让学生从这几个素材中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练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素材与笔者之前所想略有不同,最终“科技馆”“棋乐世界”和“格子屋”荣登学生喜爱度前三甲。通过前测,笔者得知学生的喜好,对先前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将学生最喜欢的几个素材融入课堂练习中。在前测的引领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教师以学定教,从而为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智教为媒,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教室所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这也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观察、思考主动地进行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
(一)师生互动,帮助知识习得
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与学生互动,把握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点来诱发学生质疑,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习得知识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如课伊始,笔者创设了一个“班级座位分布图”的情境(图略),笔者提问:“在班上,老师有一个得力的‘小助手,她是个女生,猜一猜这个小助手可能坐在哪个位置?”紧接着,笔者打开易课堂的“抢答”功能,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学生A认为:“小助手可能坐在第4排第1桌。”笔者根据学生A的回答在图上比划,故意从右往左数第4排,再从后往前数第1桌。这样一找,位置上坐着的竟然是个男生,学生A着急道:“我不是这样看的。”笔者提问:“谁知道他是怎么看的,现在随机抽选2个同学说一说。”此话一出,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的“抽选”结果。学生B说:“我觉得他应该是说从左往右数第4排,从前往后数第1桌才对。”学生C补充说:“老师跟他看的时候是相反的。”
这个环节,学生在保持较高积极性的同时,很容易就能发现师生找到的位置不同是由于描述的标准不统一造成的。这时,顺势引入“列”和“行”的规定就显得顺理成章。“抢答”和“抽选”这样的师生互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此制造冲突让学生质疑,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理解规定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获得后续学习所需的必要知识。
(二)生生互动,训练数学思维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是活动。”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积累适应个性发展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例如,在建立数对模型的环节,笔者放手让学生将“第4列第2行”这个位置用更为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每个学生先在平板上写出自己的表示方式,再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利用“课件推送”功能,笔者从教师端可以看到每个人提交的个性化表示方式。随后,从中选出“4列2行、(4,2)、4/2、4A2B”等几种典型的表示方式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思维的火花,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驱使他们更为主动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人机交互,塑造健康人格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个性化人才。个性化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媒介,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激发起学生对数学求知的热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笔者在课中向学生推送了第一位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听得尤为认真。借助“发表观点”功能,笔者让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描述对于这个故事的感受。有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有的惊叹于笛卡尔的聪明才智,有的认为自己要向笛卡尔学习他的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这样的人机互动,架起数学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唤醒学生的潜能,在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同时,又能发散思维,真正做到让数学文化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挥不同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正确的价值观。
三、线上相辅,优化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傳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根据教师布置的单一练习进行课后巩固与训练,达不到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智慧教室的出现,改变了已有的课后学习方式,其所带来的各类功能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例如,课后笔者录制了“怎样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网格地图上的点”“怎样用数对表示棋盘上棋子的位置”等“知识胶囊”,将课堂中重点的知识利用“教师空间”推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针对自身学习的情况选择所需的重点段落进行复习观看,实现有选择地自主复习。除此之外,笔者还利用网络资源组建了有关“位置”的练习题库,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从学生课后练习的作业报告中,笔者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对“位置”这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些宝贵的数据也为后续第二课时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钱塘文博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