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2020-03-11 16:37张明智
甘肃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管护水利设施

张明智

(靖远县水务局,甘肃 靖远730600)

1 概述

水是生命的源泉和农业的命脉,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资源。治水兴水是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秋大业。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治水兴水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就在各种“水生态”、“水文化”大项目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散落于乡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却因疏于管理而衰败不堪、淤塞不通,成为严重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致富的短板和瓶颈。小型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水利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一直持续。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全社会都注重发展大项目、建设大工程的背景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因“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且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无人问津、恒遭冷落。另外,距离水利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3年)出台已经快20年了,而一些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依然维持着20年前的模式,其管理的落后和改革的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不能满足防汛抗旱的基本需求。这些现象和问题,应该引起水利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士的重视和研究。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2.1 水利设施老化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由政府投资与农民投劳相结合的方式建成。有些工程由专业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专业资质的工程队或者“包工头”相互转包承建,没有经过严格的勘测和专业的设计,主要依靠农村群众的义务劳动来完成修建任务,建设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先天缺陷”;后来,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水利设施无法以义务工的形式来修复和完善,于是大量工程一直处于“只用不修、只用不建”的状态,设施管护人手不足、资金匮乏,导致泵站陈旧、设备老化、堤坝塌陷、渠道淤塞等“后天不足”。

2.2 管理理念落后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建设资金匮乏、维护机制欠缺,面对年久失修、“带病服役”的水利设施,管理者只求勉强使用,不谋高效运行;经营者只管经营,不管治理。经营收入大多数被用于村级管理的活动经费,只有极少部分象征性地用于管理和维护。管理和经营理念一直停留于简单粗放的“承包”、“收费”模式,水利工作者因循守旧,没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进行改革,也不积极主动引进其他地方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2.3 管护资金匮乏

有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兴建之初,只考虑建设成本,而没有充分论证建成后投入使用时的运行、维护及管理费用,更没有落实运行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经费,使得管理设施落后,管护资金匮乏,管理人员消极怠工、脱岗转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在运行费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强行抬高水费标准,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伤害了他们参与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

2.4 管理力度不强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点多面广、零星分散,而专门的水利管理人员由于编制少、待遇低而一直没有增加,致使管理工作人手不够、力度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只好委派没有专业知识的农民充当管理员,管理工作处于“宽松软散”的状态,而水利设施的“滴冒跑漏”普遍存在,极大地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严重地损耗了农村水生态的涵养潜力。

2.5 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受到不正确“政绩观”的影响,上级水利部门只抓大项目,轻视小工程,使小型水利设施的管护费用逐年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将水利专项管护资金挪作他用;而在一些基层领导的眼中,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是“无底洞”“烂摊子”,治理起来“吃力不讨好”,所以一届推一届,“凑合着用”,致使许多小型水利设施处于半瘫痪状态,给农村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乃至生态安全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3 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作为“毛细血管”的小型水利工程,是“大水利”、“大项目”、“大动脉”的基础,是治水兴水事业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有高度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切实提高用水效率,为发展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无论是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促进农村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水利保障,还是对于建设水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对于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等方面而言,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第三,从生态安全和永续发展等迫切的现实需求而言,要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就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第四,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4 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建议

建国以来,随着许多重大水利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我国治水兴水的“水利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国家已将水利工作的重心转到补短板、强弱势、夯基础、重监管方面。农村水利管理部门及广大基层水利工作者应该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加紧改革,树立先进理念,借鉴成功经验,创新管理和经营模式,努力提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切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的水利支撑。对于农村而言,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4.1 做好“确权”工作

传统粗放管理模式下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一直以来产权不明晰,主体不明确,而“有人用、无人管”“有人收费、无人维护”的症结正在于此。因此,加强管理,首先要做好“确权”工作。这方面,可借鉴“重庆市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的成功经验,按照“谁投资、谁所有”原则确定工程所有权,按照“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原则确定工程使用权,通过改革产权,颁发证书,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和经营;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推行市场化运作,充分激活并发挥“五小水利”的潜力和效益。

4.2 解决“三缺”问题

缺少管护组织、管理人员和治理经费 (“三缺”),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滞后的根本原因。要把解决“三缺”问题纳入地方和基层政府每年承办重点民生实事的范畴,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组织、充实人员、落实经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补充完善工程监管的相关规范和规程等,使“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真正发挥作用。切实加大工程设施的修复和完善力度,可借鉴湖北省委2011年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彻底破除农村基层水利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4.3 创新经营模式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抛弃落后的经营模式和陈旧的经营理念,通过修复完善,有机整合,科学配置,把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作为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或农村文化旅游的特色景观来精心打造、用心经营。这方面,可借鉴贵州省安顺市农村水利“三权促三变”改革的成功经验。

4.4 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缺乏、人员断档是基层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最大瓶颈,农村水利专业队伍建设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在今后的农村水利改革过程中,水利管理队伍的成份将变得非常复杂,既有基层水利工作者,也有承包经营者,还有种田大户、用水农民代表等,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农村基层政府和水利部门进一步强化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和干部教育培训,更要注重对所有参与管理经营人员的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和扶持引导,切实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水平。

5 结语

总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及水利工作者要站在促进水利绿色转型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按照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和新目标,改革创新,依法治水,智慧兴水,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水平,切实解决民生水利短板问题,只有如此,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多惠及广大农村居民。

猜你喜欢
管护水利设施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民生设施非“摆设”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