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淋淋
摘 要: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改革要求下,加快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加快培养社会发展所需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等情操和品质的树立和强化。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深入客观的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培养“双师型”思政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最后集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提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措施建议。希望能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师型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2014年以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政策的深化改革,构建“双师型”高校教师队伍成为写阶段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发展和培养“双师型”的优秀教师也是当下高校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重要目标。本质上讲,“双师型”教师是同时拥有相应教师资格证及中级以上专业职称,并在专业学科教学实践中拥有职业双证和“双能”的复合型高端教师人才。对于高校培养的思政双师型教师而言,要求思政教师不仅要拥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中级以上职称,同时具备高校思政教育及专业理论、学生实践等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虽然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成,但是思政教育教学重视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高校思政课程过于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思政实践的有效组织实施,这不仅导致大学生思政实践能力不足,同时对于高校思政教师而言,思政专业素养及业务实践能力也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此外,当前高校思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实践能力不高、教学针对性不强、与职业教育脱节等也问题普遍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教学质量,不仅不利用提高大学生思政素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同时对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造成不利影响,亟需改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成,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适应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教育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国内高校普遍将思政政治教育课程纳入大学必修课程。可以说,高校思政教育关系到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等情操和品质的树立和强化。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政教育上往往侧重课本上的理论教学,缺乏相对应的实践教学。而造成这种现象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培养“双师型”的思政教师,能够有效的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指导创作条件,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高
加大高校“双师型”思政教师的培养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自身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必须课程。但是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往往被设为公开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日常思政课程也多是以公开课或者多个专业学生组成的公共课程为主,教学方式也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模板。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同时,在思政教育的课程考核方面,很多高校思政考试流于形式,考前“划重点”,甚至开卷考试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很多高校思政教师对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意识不足,甚至很多思政教师出现工作懈怠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益自身思政知识的学习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够让高校思政教师清晰的认知自我能力提升的目标追求,从而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进行自我思政素质的提升。
(三)有助于适应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培养是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工作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培养“双师型”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有效的提升思政教师对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动学习更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明确了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对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明确、更严格的要求,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双师型”思政教师比例偏低
当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双师型”思政教师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高素质的思政教师人才资源缺失等,使得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比例相对较小。特别是对于综合性理工科高校,在培养“双师型”的思政教师队伍方面更是缺陷明显。“双师型”思想政治课程的专职教师比例偏低。据了解,很多高校承担思政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师多数为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但是在思政专业知识,特别是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方面严重缺乏,很多思政教师虽然具备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但是往往在职称方面条件不足,不具备“双师型”的教师资格,甚至很多思政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知识实践方面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甚至思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双师型”思政教师的整体质量不高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着“双师型”思想政治课教师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2014年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政策引导下,国内高校加大了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对其他专业学科,培养“双师型”思政教师的力度则相对较弱,从而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双师型”思政教师的整体质量不高。比如根据调研了解,目前我国超过半数的思政教师虽然具备了高等教育教师资格,有些导师拥有了中高级以上职称。但是,他们往往缺乏思政教学的实践能力,相当一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并不具备思政方面的实践工作经验,从而使得他们思政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业务能力严重不足,虽然具备了表面上的“双师型”教师资格,但是实际上由于缺乏丰富的工作实践,从而导致高校培养的“双师型”思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