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2020-03-10 01:35莫志军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摘  要:众所周知,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管在哪个年级,语文课本上都存在着古诗文教学内容。所以说,古诗文贯穿着学生们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生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讲授古诗文内容时会对作者创作背景、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古诗文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而语文古诗词教学更能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渗入,分析作家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意志,能够促进学生看到传统文化光辉,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古诗背景渗透传统文化、借鉴古诗语言渗透传统文化、借鉴古诗内涵渗透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

一、渗入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古诗词就是这些优秀文化的结晶和重要代表。初中古诗词教学,其实质是一种较为丰富和多元的教育教学内容,能充分展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思想精华时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有效改革初中语文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古典文学,分析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具体要求,重点关注新课标的实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解读。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教学所占的比重相对于其它版本来说偏大,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揭示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求,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一些借鉴。通过对古诗文句的学习,使学生对古诗文句中优美的词汇、深奥的含义和绚丽多姿的词藻有了全新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积极地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培养了良好的爱国情操。

二、借助创作背景,强化学生内涵理解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先去了解创作者对古诗文赋予的情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中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由于古代诗词作者每个人的风格各有特色,每个人所书写的诗词文章也独具风格。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诗词作者的诗歌词派作风进行详细的了解。比如说在东晋末年南朝宋初时期一位有名的诗词大家陶渊明先生,他的主要诗歌创作意境是描写诗人弃官南下,归属田源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调,以及脱离官场悠闲自在的生活意境。而陶渊明在他的诗词创作过程中,他大多所创造的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以及自然淳朴的野外生活。通过陶渊明的这些诗词创作,我们可以从中发觉诗人创作诗词过程中所在诗词中蕴含的个人情趣以及处事态度。在诗人创作的《归园田居》中,一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从中可以体现这位诗人,坚守个人自觉的高尚情操,以及他不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的气概。而在陶渊明所写的诗词中,我们还可以发掘他内心的真实情感。从田园风光的自在悠闲,可以表现诗人在创造诗词的过程中自身理想实现的愉快以及对自己过去蹉跎岁月的悔恨和不愿为黑暗官场服务的态度。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创作背景,能够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文化品质。

三、结合生活实际,挖掘诗歌文化内容

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其特殊之处在于,语文是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它所反映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所说的、做的、想的、感觉到的,都可以成为语文内容。初中语文教學中,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师在讲解苏轼《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先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特定时期发生的事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免显得课程单调。《水调歌头》一诗中还提到了与嫦娥有关的背景故事,它能让我们想起我们生活中的中秋节,从而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在讲解《沁园春·雪》这篇诗歌时。诗歌中的雪,令人叹为观止,开篇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学生回忆起在生活中见过的雪景,将诗歌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背景的了解,提高了诗歌教学价值。

四、总结语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而古诗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初中阶段,教师在开展古诗教学时,应该明确其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有效深入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古诗词教学的整体性,提高对古诗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提高古诗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这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栗冬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J].科技风,2016(08):54-55.

[2]李倩.不忘传统,不忘初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课外语文,2018(09):163.

[3]李天华,周全中.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3):142.

[4]党艳丽,张芸.赏诗中美景,悟诗中文化:浅谈初中古诗中的传统文化教学[J].中外交流,2017(25):107.

作者简介

莫志军(1965.09—),性别:男,籍贯:广西罗城,民族:仫佬族,最高学历:大专,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