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男
摘 要:徐霞客《游黄山日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撰写的一篇散文游记。作者以游历黄山过程作为主线,运用简明质朴的语言,生动描写记载了黄山许多具有审美情趣的自然意象,达到以主体精神体验反衬客观景物审美的效果。这篇游记内容详略得当、描写自然生动,在文学地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新时期文学艺术理论为理论指导,探讨分析这篇游记独特丰富的艺术元素。
关于新时期文学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高屋建瓴的建议,他认为,作家艺术家要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那么在新时期,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是优秀作品呢,那就是要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游黄山日记》无疑是这样的一篇优秀作品,这篇游记散文,展现了的丰富的科学内容和很高的文学价值,在新时期也是一篇值得深入研究学习的好作品。
一、《游黄山日记》及作者徐霞客
《游黄山日记》的作者徐霞客,是集地理学家、文学家、探险家于一身的伟大的旅行家。从二十二岁开始考察旅行起,游历三十年,走过了安徽、湖北、广西等十几个省区,在那个时代,他已经在践行着为人民的思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记录了祖国的壮美河山,为当下的地貌学、水文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又丰富的参考资料。《游黄山日记》中,徐霞客运用“移步换形”的写作手法,以他的登山路线为脉络,描写了黄山上的一幅幅画面,充分体现了科学与文学的水乳交融,也体现了主观审美与客观考察的和谐统一。
《游黄山日记》记述了四天的游程,由汤寺登朱砂庵,上黄泥冈,转入石门,进文殊院,然后鼓勇攀援天都、莲花二峰,观赏了三海门、石笋狂等胜迹,最后过九龙潭而下山。这些路线景观同今天的黄山游程基本相符合。只是霞客当时石瞪未经整修,山径崎岖,山中只有几处庙宇茅庵可以憩足,少数苦修和尚可以导游。
二、《游黄山日记》展现出的优美艺术元素
徐宏祖在游黄山日记中,用精炼的语言,老练的笔法,特殊的感悟和哲学辩证思考,记录了作者在攀登黄山时观察到的自然景致、植物分布和人文景观,凝聚了作者真挚深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作者令人赞叹的文学造诣和艺术功力,也展示了让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元素。
1.繁华落尽见真纯的语言之美。对\于徐霞客的游记,朱东润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这样的辞句,与郦道元、柳宗元相比,是没有丝毫愧色的。”黄山游记,虽然以日记体的形式写成,有丝毫那个时代僵化的八股文写作的影子,叙述简明没有丝毫私事赘述,没有套话废话。例如,在游记中篇中,徐霞客用寥寥数语,就写清楚了汤池的形态和特征。如游记后篇中有这样一句:“同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渐渐透”与“渐渐落”,刚才云雾笼罩的群峰渐渐地显露出来,在传统意义上和大众视野中,山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徐霞客用这样一组词语表达,生动传神地把山化静为动,把黄山的茫茫云海化动为静,这样,在今天的审美感受中,徐霞客好像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动图,雄伟的山峰在茫茫云海中时隐时现,生动反映了黄山云雾缭绕的独特风韵。再往上攀“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一句,简洁而生动地写出黄山两主峰高耸入云。“秀”字尽显双峰之高、美;倨于天都峰上观,则“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万”与“独”对,“伏”与“抗”对,运用反义词,形成强烈对比,准确传神地写出天都凌驾万峰,唯莲花能与之比高的情景。总言之,霞客之文,语言质朴、简明而不失优美生动,用词精炼极为传神;摹物形态,虽粗线勾勒亦形象准确,不饰雕琢却又刻画极工。情感真挚自然、文词朴实,往往引人入胜。
2.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景观之美。黄山日记像是一部黄山生态人文景观记录片。徐霞客运用他的生花秒笔,记录下来黄山的自然风光,描摹了黄山的气象物候,堪画出了黄山的水系源流,还有黄山的地质地貌、瀑布温泉、植被植物、寺庵文化和僧侣生活等,不一而足,堪称是黄山小百科。“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短短二十几字,概括出黄山“秀”这一特点。而且这样描写,似乎连黄山的各座山峰都带上了与众不同的活力。在秀山之中,作者还发现并写活了一批生长在黄山的奇松,他们高度上不满一丈,还有一些生长的比较低的,只有几寸高,树顶长的平平的,鬣很短,越短的树龄越老,越小的长的越令人称奇。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在这秀山之中,有这样一批奇品,真是相得益彰,熠熠生辉,在祖国众多的奇山异峰中特色鲜明,独树一帜。还有云海、温泉等等,他的日记中记载的大多数景观,依然是现在新时期黄山旅游的特色景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审美体验。还有他的这些对黄山的积雪、植物的记录,在今天的黄山研究中,尤其是黄山生态系统中,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植被生物的发展研究,成为科學家们宝贵的历史资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一语天然万古新的形式之美。以游览过程为主干,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主观与客观、世俗与审美结合起来。徐霞客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在井然有序的记叙描写中,随时随地地穿插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独特见解,很好地平衡了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和对主观感受的融入,在不失对自然景物准确描述的同时,保留了即时的感兴之言,其感情的波澜,心绪的起伏,全都在游记中体现了出来,至今读来都能给人带来非常新颖的阅读体验。
4.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学之美。“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其它的山峰都没有天都峰高,只有莲花峰与它不相上下,将自己融入自然,成为一体,是文学的笔法,却表述了科学的论断。在不畏艰险的登山实践中,徐霞客与黄山之间实现了主客体互相关照,达到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完美统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辅相成,既反映了客观实际的科学真实,又显示出徐霞客造诣深厚的文学功力。看到日出奇景之后,徐霞客这样写道:“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这种心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不仅描写了壮丽多彩的美景,也带给读者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感觉。就这样,在自然界客体的关照中,油然而生的主观感慨,再一次印证的文学的生命来源于现实,也传达了物我关照的哲学之美。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代诗人元好问曾经这样评价陶渊明的诗歌。此句用来形容游黄山日记也恰如其分。日记语言风格省净、不假词采,淡泊平和中具有清新明丽的风格,让今人读来也觉得清新生动,如神游黄山,不辞辛苦勇敢攀登的感情抒发表达也真淳朴实,引人深思,展现给人们一部黄山植物与环境、人文与自然和谐相伴的写真集,在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朱东润.《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J].读书,1982(03).
[2]徐霞客.徐霞客游记[M].中华书局,2009.
[3]赵伯陶.《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书写[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
[4]朱钧侃等.徐学概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