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时候,对写得好的作文,我喜欢用“学以致用”这个成语予以肯定。我的意思是说这个学生能把课堂学过的知识包括课文的写法、好的词句等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并且写得比较成功。
1984年春季,我们到南安一中实习。我和同学陈敏的指导老师是李清安老师,他是比我们早两届的福建师大中文系学兄。其时,他对“学以致用”已有独到的理解与运用,他指导我们说:“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讲得好不好?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和衡量标准;学生要是听了你的课,对完成‘思考与练习没有助益的话,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失去听课的兴趣。总之,要能学以致用。”我觉得,李清安老师这里的“学以致用”更类似于“用以促学”或“教学相长”,不过,不管怎样理解,都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一致。从此,我记住了这一方法,并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这种心中有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以致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尽管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甚至学生作文的“卷面工整”变成了“阅卷舒适度”,但老祖宗的启发式教学没有变,仍然深受学生欢迎。我的课堂一向有“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有时只是把课后的思考题变得简单些、容易些。对此,学生大多愿意认真思考,或者“合作探究”,进而积极回答问题。
前些年,永春师范有一位英语老师考上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参加泉州五中语文老师的招聘考试。笔试通过后需要面试,面试的形式是“说课”。她的父亲请我给她做辅导,我再三推辞,表示可以提供课本、教参等参考资料,辅导的事恐难胜任。后来,实在推脱不了,就对她的“说课”教案提了一些意见,回答了她提出的几个问题。其中比较满意的就是把李清安老师的“学以致用”的方法告诉她,希望能助她一臂之力。
又过了两年,一个朋友的女儿从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参加厦门市教师的竞聘。虽说她是厦门户口,有竞聘优势,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朋友让我帮忙辅导,我觉得义不容辞,就尽力而为,自然也少不了告诉她如何“学以致用”。
以上两位老师都以自己的出众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现得偿所愿,在教学岗位上“传道受业解惑”,成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以致用”的践行者。
1995年7月1日,中共福建省天湖山矿务局委员会党校成立。之后,围绕“双学”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新党员培训、股级干部培训、科级干部培训等等。作为兼任的党校教务处主任,我是给培训班上课的老师之一。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学员似乎更爱听我的课,或者说听得更认真。当时我认为,可能我本身就是中学老师,讲课是我的专业和特长,属于正常现象。
后来有一个学员悄悄告诉我说:“你讲的课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生动有趣。最主要的是,你讲的内容很多都考到了。许多同志都是边听边做笔记,或在书上划重点。”至此,我终于恍然大悟。这是“学以致用”原则在语文教学以外的运用。
武与侠
近年来,在山城永春一连拍摄了两部有关白鹤拳的电影《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极品师徒》。对此,总制片人周将哲先生及其团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两部电影走的都是功夫喜剧的路子,而我认为有关永春白鹤拳的武侠电影应该在“武”与“侠”二字上花心思、下功夫。这是由电影的题材和白鹤拳的历史传承所决定的。
正如十四年抗日战争,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华儿女付出的是巨大的牺牲,唤起的是人们痛苦的记忆,让人体悟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因此这样的题材是极其不适宜拍成喜剧片的,像《举起手来》这样的喜剧电影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永春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儿方七娘所创。经过“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后五虎”等历代白鹤拳名师的传承发展、总结提高,形成了有自己独特理论、包含108个技法的自成一派的拳法。到了近代的1929年10月,永春武术界人士更是组成以潘世讽为主任的“闽南国术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巡回表演献技,开创了我国以武术对海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先例,得到了爱国侨领陈嘉庚的赞赏和大力支持,并获赠对联两副: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且看中华国术我武惟扬;勿忘黄帝儿孙任人鱼肉,相率中原豪杰为国干城。这些体现的都是“永人尚技击”的尚武传统。
纵观武侠电影,获得好评、引起轰动或影响深远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少林寺》《武当》《武林志》到如今的《叶问》系列,无不贯穿着“武”与“侠”的精神。
“武”字,这是武侠电影的根本。电影中要有激烈的打斗,精彩的场面,浓厚的武术氛围;要能体现各门派、各拳种包括器械的独具特色。比如永春白鹤拳,其“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内外合一,意守丹田;吞吐浮沉,寸劲节力;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善于近身搏击,利于防身健身”的特点就非常显著。当然,电影是一门艺术,对武术完全可以艺术再现,甚至是适度夸张。这一点,王群主演的《金镖黄天霸》等就做得恰到好处。它能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走出电影院还感觉浑身是劲。
“侠”字,这是武侠电影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侠”就是能够扶危济困、見义勇为,就是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是明是非,有豪气,有爱心。时代需要英雄,拥有侠义精神的人就是英雄。英雄的“侠”就是一种阳刚之气,它在困难时刻、危急关头尤其难能可贵。武侠电影应该在“侠”字上做文章,增强电影的故事性,突出主要人物的个性。这方面,李连杰所饰演的角色的潇洒飘逸与曾子丹所饰演的角色的精明干练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作者简介
康玉琨,60后,男,1984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大学本科,现为福建省永春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校刊《梅峰报》副主编,福建省作协会员、泉州市作协理事。已在《每周文摘》《新青年》《年轻人·魅力校园》《微型小说选刊》《中国校园文学》《中华校园》《中华文学》《中华传奇》《鸭绿江》《当代教育》《大观·诗歌》《泉州文学》《湛江文学》《检察文学》《火花》《参花》《速读》《椰城》《花溪》《中华武术》《搏击》《武当》《少林与太极》《武魂·武道》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稿件200多篇。曾在全国及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诗文入选多种选本。小说集《给我一次机会》于2019年7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