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高校文献检索是大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以及科研项目的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都能有很大的提升。教育部早在1984年就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1],接着,在1985 年和1992 年又分别下达关于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和改进教学的意见通知,这些足以说明教育部对该课程的重视。目前,本科以上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或必修课,有些高校已成功开设了国家级的文献检索精品课程。但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高校教学中也必须与时俱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信息资源的获得与共享相对欠缺,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也远落后于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实践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学校层面,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设计上,基本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很多设计在大三时期,实践时间短且仓促。并且课程时段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其他主专业课剩余的时段,学生的精神比较松散,而且课时量少,考核更是不太重视。其次任课教师一般是学院专业课老师,或者是外聘的老师,而图书情报背景的专业师资力量参与度不够。还有学生选修文献检索课程主要为了临时的论文写作或学分,积极主动性不强,即使选修了这门课程,也多因为课程实践内容少,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参与,授课效果不好。
1)生源限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偏远的民族地区,因经济条件、环境等原因,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程度低,很多学生直到上大学才开始接触网络、搜索引擎,缺乏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
2)硬件设备、信息资源有限。少数民族地区除了国家级重点院校外,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费紧张,部分高校甚至因为历年拖欠书商经费而无法及时更新电子资源数据,加上许多电子资源每年到升级的同时候,价格随之也上涨,如中国知网(CNKI)近几年来费用上涨较大。经费的紧张,导致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被迫延迟使用该数据库,这使图书馆能提供的数据库资源极其有限,为此影响了师生的教学与科研。现在的高校基本上都是综合性大学,文理兼备,学科门类繁多,教学、科研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这也导致图书馆无法集中核心资源,有效地提供满意服务。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虽然对民族语言、小语种等数据库资源有极大的需求,也因为经费和技术的原因不能及时开发和利用。这些问题同时凸显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短板。
3)师资条件。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二级学院可独立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大多是聘请其他专业老师或外聘教师或博士,也有的直接由图书馆员负责授课。虽有一定优势,但是授课老师学院专业背景与图书情报专业配合不够,学校未能充分整合校内教师资源,文献检索课程的教研水平有待提升。
1)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很多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比较单一,大多是集中授课、穿插讲座以及实地参观等方式开展教学。由于学生作为受众体,专业、年级以及掌握知识程度差异性都很大,教学课程活动设计的针对性以及层次性都不足,“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吸引力不够,导致课程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差,教学效果不好。
2)教学内容固化与脱节。目前,文献检索课程对于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检索能力还不能全面覆盖,教学内容只是针对所在学校图书馆的概况、电子资源分类与利用、服务规则等,还有对馆藏数据库检索方法和技能进行简单的学习。教学内容也固定于对搜索引擎、主题词以及学术网站等资源的掌握。文献检索是自成体系的技能型课程,如果不结合专业进行实践操作,只是制定统一的要求、规定以及目标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容易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求知欲。加上文献检索课程的课时量本来就少,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过于集中,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数据库与专业科研等学术课题深入地结合起来。信息的检索无法达到准而全,只能浅尝于理论概念,不能把检索实践技能运用于专业课程的深度学习和理解中。比如对某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时,无法达到查准、查新、查全。导致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研究、实际专业需要等严重脱节。
首先,学校要注重课程的宣传,把文献检索课程设置为核心课程,并加大课程考核的要求。在全校的范围内设置文献检索必修课,把课程开课时间设定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就开始。这样,学生已经对大学的课程有了一定了解,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和技巧[2]。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有效利用时间,并结合专业不断进行操作实践。其次,对于授课教师,要整合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能够使信息技术专业与学院的专业相结合,并通过短期培训、教研室合作、名师经验学习多种等方法,注重专业背景、计算机技术与图书情报等师资,对该课程的教研团队进行师资力量的整合,提升文献检索教研水平。再次,学生也要自我重视,对此课程要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文献检索相当于是学习工具的掌握,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中都会经常应用到。
1)创造信息素养学习条件。学校除了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外,可通过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操作并反复的实践练习,把自己专业领域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运用于实际的课题信息检索、毕业设计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2)整合教学资源。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有限的问题,要对已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开发,适当自建校内资源数据库。根据民族地区各高校文献特点和重点需求,自建或引进各种特色文献数据库,例如,云南民族大学结合项目资源,自建了“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文献数字库”[3]。也可开发独特的地方民语、各小语种文献数据库以及亚基会(外文)赠书数据库等;云南大学则以历史学、民族学、生物生态学为重点的电子资源库;云南师范大学以西南联大资源库、民族教育类的电子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等。这些民族地区高校,整合各自特色和优势的数字资源,既方便了读者对数字化电子资源的访问需求,也能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文献存储信息,吸引本校师生对特有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各高校整合学院的重点专业学科以及图书资源,自建数字化资源的存储平台,可有效促进科研、教学与管理研究的发展。另外,拓展商家推送的试用等电子资源,组建文献信息开发团队,着力梳理已有的数据库信息。同时,辅助网络资源,向大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及获取渠道,从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4]。同时,通过加入一些基于网络技术共享平台的技术中心、专业联盟等,如calis 或地方图书馆联盟等,借助资源联盟达到技术应用的发布与共享,最大化地为读者获取可用资源。并通过超星、维普、读秀等学术引擎,获取电子全文资料,为师生提供远程电子文献传递等。
1)科技+教学模式。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可利用慕课(MOOC)、雨课堂、钉钉教学、智慧树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课堂的趣味性,类似“一对一”的情境,并与学生互动,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检索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检索与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Notefirst)和数据分析工具(SPSS、AMOS)有效地结合,既拓展了文献检索课程范围,也能激发学生实际运用的兴趣,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雨课堂、智慧树、MOOC 等网络课程平台的开设,既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提供了学生的交流讨论以及答疑平台,也达到了信息空间的共享[5]。教学模式结合线上教学,线下辅导等方式,借助手机、电脑、kindle 阅读器等,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固定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上学生只要有网络、电脑或手机,就能无限制地反复学习和消化。借助这些网络工具,搭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辅导平台,教师提前设置教学大纲并上传,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也可通过网络布置作业、提交答卷,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点评与互动,让学生明白各个单元的测试重点,做到有的放矢[6]。通过文检课程的辅导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完美结合,提升课程学习活力,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朝气。在当前新冠病毒爆发的特殊时期,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尤其显得重要与实用。
2)专业+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专业”课程模块化,根据文献检索课程班级的专业特点,除基础的理论课以外,课程内容必须因专施教。针对各专业特点进行授10.66%课,包括课堂教学以及上机实践,突出专业信息检索的特点与需求。比如图书馆学科馆员,利用自身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所具备的职业信息技能素养,为提高学科信息服务能力,可与学院学科专业的任课教师加强合作,把相关专业所需的文献数据内嵌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尤其针对研究生课程的设计尤为实用,实现学科馆员与专业学科教师协同合作的教学模式。图书馆配合文献检索课程需要,根据专业、年级的不同需求,对高年级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进行针对性的模块化培训指导,帮助他们如何进行海量信息的查找,并高效、准确地获取专业文献等方法,提高文献的检索课程的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模式。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应该多结合实践与各种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可以将所学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应用于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并得到巩固和完善[7]。要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总结与分析。对毕业论文的设计、选题以及相关专业课题的研究等进行实验与实训,理论结合实际并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4)方法+教学模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条件有限,接受信息程度不同这一特点,可运用分层递进式方法授课。对于有些学生,只要重点掌握万方、CNKI、电子图书以及部分常用搜索引擎就行了;其他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应用专业学术型数据库和本专业国内外学术网站,学会收集、分析、利用专业信息资源,掌握各种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与技巧,拓展他们知识搜索的范围,提高检索质量,增强科学研究及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8]。还可临时加设“课程+比赛”的方法,例如,结合4.23 世界读书日,开展一些活动,联合图书馆定期进行类似“搜王争霸”“夺宝奇兵”等游戏化的信息检索大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高校文献检索是大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以及科研项目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当今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通过重视文献检索课程建设、创造教学环境、嵌入科技、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等多元教学模式,能够打造高校文献检索精品课程,有效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