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子, 夏庆, 高洁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种疾病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是标准化的诊疗护理流程,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最高效的医疗服务[1-2]。将CP理念引入教学,应用临床路径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3]。临床路径教学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时间把控严谨,具有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优点,使临床护理带教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教学质量提高[4-5]。本研究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应用到儿科神经内科护理本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报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实习的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统招四年制护理本科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实习的3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实习带教法;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实习的30名学生为研究组,实施临床路径式带教。对照组入科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3.86±3.21)分,研究组为(73.94±3.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批护生在科室实习时间均为5周,均由获得医院本科实习带教资质的老师进行带教,由同一名老师担任实习管理教学组长,护理学院要求的培训大纲一致。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模式的临床带教法。护生入科后,护士长对其进行入科教育,然后集中进行入科操作培训,随后每名学生在科内有一名主带教老师和一名辅带教老师,护生实习全程跟随主辅带教老师临床学习。同时按照护理学院、医院及科室教学计划及要求,定期为护生开展教学查房、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等,每次培训的主题由主持查房或讲座的老师临时根据大纲及患者情况确定,与此同时护生也参与本科室护士的各种业务学习及质控会。实习中,主要由主辅带教老师在临床中根据教学大纲实施“传-帮-带”的教学,大纲及计划比较笼统,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教学中,由实习教学组长及护士长负责实习生统一协调管理,如排班、实习意见收集、问题反馈、质量检查等。整个带教过程护生更多将教学意见及情况反馈给教学组长和护士长,再由教学组长或护士长传达给带教老师并进行相应改进,缺乏带教老师与实习生间面对面的学习效果评价及意义反馈。
1.2.2 研究组
采取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具体实施如下:
1.2.2.1 路径式周教学计划及实施 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模式,入科前按照临床路径方法制定详尽教学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需要完成的内容,要求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路径的标准程序完成每一天或每一周的教学任务并及时与学生一起共同评估完成情况。路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周:第一天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及操作培训,随后护士长及教学组长组织所有带教老师、实习学生召开本轮实习教学计划会,明确每周需完成的内容和目标。第二天开始实施“一对一”跟班教学,要求熟悉科室环境、各班工作流程及职责、专科主要用药及急救用物,参与到患儿的基础护理、晨晚间护理,能够单独进行患者入科教育。本周注重培养查对意识、爱伤观念、院感及职业防护。
第二周:跟班教学中开始分管2~3张床位,熟悉科内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能够在老师指导下正确开展患者入院评估,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如输液、雾化、吸氧、皮内注射等。开展小讲座一次。本周注重培养安全风险意识、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注意事项。
第三周:继续分管床位,掌握专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护理常规,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对专科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评价,掌握各种风险评估及内容,熟悉部分神经内科的专科操作,基本能够独立进行患者入院评估,实施腰椎穿刺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能够对部分常见病患者实施基本健康指导。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开展公休会一次。本周注重培养护患沟通交流技巧、医护沟通要点,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和健康教育质量。
第四周:能够对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正确实施健康教育,护患沟通能力提升,专科各项护理操作及能力得到加强,能够书写专科护理大病历1份,熟悉部分神经康复治疗,了解专科护理新进展和新技术。开展专科小讲座一次。本周注重细节培养、人文关爱的落实、专科知识的延伸以及管床护理质量。
第五周: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对各种癫痫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各项专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开展师生间双向总结及反馈,进行本专科学习的查漏补缺。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一次。最后两天进行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完成实习手册总结填写和教师评价。
1.2.2.2 路径式实习教学活动开展 与传统教学一样,按照护理学院所要求的每周一次教学查房、两周一次小讲座、每批一次疑难病历讨论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路径式教学中明确规定了每批护生应依次进行的以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大纲,主题均为神经内科护士需要重点掌握的疾病或护理技能,查房及讲座的内容不再由老师临时随意选择,而是老师根据事先拟定好的路径计划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
1.2.2.3 路径式教学中的质控 将周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安排作成表格,每周四或周五由带教老师与护生一起进行本周学习完成情况评价,完成一项就在表格上打勾,未完成的师生间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于周日前完成本周所有培训项目。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情况的过程,既是对实习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相互评估和交流的过程,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教学方法或实习态度的调整,必要时共同补充学习。教学组长或护士长每周一督查上一周教学路径完成情况,收集带教老师和实习生意见,必要时进行后期路径的调整。
实习出科前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和学生满意度调查。理论考核采用统一试卷;操作考核项目、考核标准及考评老师一致;理论和操作考核满分均为100分。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两组入科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2.46±3.36)分和(91.05±2.7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4±3.56)分和(83.48±4.62)分(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研究组学生满意度(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实习教学的满意度比较[n(%)]
传统的临床跟班带教中,教学大纲往往比较笼统,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和细化,同时带教老师管理患者的临床工作繁重,往往只机械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缺乏求精求细,容易忽略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6]。临床路径式教学则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计划性差、易疏漏、繁杂无序的特点,通过详尽的路径安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阶段性的教学任务[7-8],将任务细化到每周、甚至每天。路径式教学使带教老师及学生很早就明确了教学的计划及安排,可以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的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实施标准化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诊断和治疗[9]。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引入教学,其目的还是为了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10]。路径式教学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计划性、时间性、针对性,确保教师和护生按照计划的内容有序开展学习[11],循序渐进,达到获取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的。路径式教学使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行为更加标准、规范[12],符合实习生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培养目标。临床路径在教学查房、小讲座等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也避免了授课老师自行确定内容的随意性,而是将所有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将更加全面并符合教学要求。同时,临床路径式教学改进了传统带教中的单一封闭的随机性,注重教学双方互动,通过每周共同评价和填写教学路径表,达到师生面对面总结、反馈和评估教学效果、进行知识查漏补缺等效果。路径式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质[13]。本研究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研究组在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路径式教学有详尽的带教计划和带教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路径教学中严谨的教学步骤设计及不断评估反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14],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个人因素对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避免了不同带教老师教学的随意性,避免教学内容片面、零散或重难点脱离大纲等[13],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形成系统性的专科知识体系[15],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及提升。本研究中学生对临床路径式教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学生对传统教学的满意度,表明临床路径式教学明显更受学生欢迎。
综上所述,将医疗的临床路径引入实习教学中,对护理本科生实施路径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