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探析

2020-03-08 14:24孙美荣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低年级

孙美荣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现实中,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往往存在内容随意、方式单一、评价缺失等问题。在低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有效把握活动目标,注重目标的具体化、易操作、层次性;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认识主题来源的多样化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合理组织实践活动,活动开展情境真实、生动有趣、注重实践、小组合作;巧妙运用过程评价,激励为主,多方参与。

关键词: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纲要》的出台无疑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指明了方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往往存在内容随意、方式单一、评价缺失等问题,甚至有些学校低年级并未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自身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认为低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尚无成熟的经验和案例可循,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笔者结合本区域近年来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探索和经验,从有效把握活动目标、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合理组织实践活动、巧妙运用过程评价四个角度谈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有效把握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要紧密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将总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为保证活动的实效性,教师需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对活动目标进行适当的把握。

(一)目标具体详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小学低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宜过大、过空,而应具体详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活动内容对课程目标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以便在活动指导过程中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如在问题解决方面,可将目标定位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尝试探索出围绕问题相关的现象和浅显的规律;会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比较、测量、调查、操作、实验和记录;能用图画、符号、实物、语言、文字、肢体动作或艺术等形式记录并自信地表达。

(二)目标明确易操作,符合学生实际能力

目标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落实才具有价值,否则只是“空中楼阁”。对于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活动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的可操作、可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可将二年级“小小统计员”一课的活动目标定位于:学生对统计有初步的认识,学会用数数法、画“正”字法进行简单的统计;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活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三)目标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指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课程的目标一般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方法”三方面展开。这三个方面紧密相关,密不可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必备,“方法”提升是关键。每一次活动的目标要基于学情和具体的活动情境,三个方面的目标要层次清晰,体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性和螺旋上升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活动主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教材,在课程实施中如何自主开发或选用活动主题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内容是活动实施的载体,恰当适宜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获得更全面的历练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在设计活动主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活动主题来源多样化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各校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以有多种方式。

一是将选择和确立主题的决策权交给学生。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头脑中充满了各类奇思妙想的问题。教师这时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定活动主题。

二是教师根据学校特色、学生特点自主研发活动主题,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可供选择的主题。在研发主题时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方面内容进行创造性开发,如设计“我是小学生了”“春天来了”等主题。

三是可参考借鉴《纲要》推荐的主题,如“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我与蔬菜交朋友”“生活自理我能行”等,这些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主题来源多样,但教师在选择运用时仍然需要慎重,以避免主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

(二)活动主题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活动经验有限,教師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如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等。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和生活环境设计活动内容。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经验为基础发掘出的活动主题,回归儿童的经验和生活,既便于操作和实施,又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如“我是购物小能手”这一主题,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增进学生和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主题选择尊重学生兴趣喜好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内容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尽管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较少,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对某个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

三、合理组织实践活动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来看,它是一门集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于一体的课程。因此,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教师设计组织的实践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真实,联系生活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在6~8岁之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年龄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然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实践活动时,要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问题情境,引导他们面对各种现实生活问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

如《我是购物小能手》这一活动,通过任务清单和有限费用,教师带领学生去超市购物,让学生学习如何挑选合适的商品。活动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情境真实,学生自然积极参与,兴趣高涨。

(二)活动有趣,形式多样

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难以一下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低年级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尽量以“玩”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还要考虑到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开放性,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活动组织中,可以选择游戏、参观、观察、情景模拟、现场体验、小实验、小制作、对话表演、画图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玩”并不是毫无目的、随意散漫的“玩”,而是要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比如一年级主题性探究课“东南西北”,教师与学生通过玩一玩“东南西北”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东南西北各个方位并进一步探究关于方位的问题,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三)注重实践,关注体验

在低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切实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去行动,而非单纯地让学生坐在教室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教师在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可供学生自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整理”“考察”“调查”“实验”“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每一次活动重在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和感受,而不只是活动的结果。当然,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实践能力有限,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可以简单一些,建议以短期活动为主。

(四)小组合作,提升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合作意识还没有养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又能提高活动效率、加深学生感情。

根据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的观点:高年级学生小组研究人数应控制在3~4人,以4人为宜;低年级学生小组研究人数以2人为宜,即成对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低年级建议采用规模较小、运作速度较快的2~4人小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承担小组的责任,又能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成员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取长补短。

四、巧妙运用过程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一个阶段。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学生,而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反思学习活动中的成败与得失,以便改进后续的学习活动。在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过程性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课程价值更大程度地发挥。

(一)激励为主,关注过程

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也并不是很在意;但他们喜欢听表扬的话,一旦得到老师的表扬,其主动性、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与结果相比,研究过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有意义。

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学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善于利用过程性评价,突出发展导向,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過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小组合作等。教师既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又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

针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了新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在表达时勇敢自信等行为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肯定、表扬,对于在活动中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督促、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表扬不是“你真棒”“非常好”等笼统的描述性话语,而是切实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给出具体的评价描述,如“你还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观察得真仔细。”

(二)多方参与,综合考察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有其特殊性。就评价主体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教师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在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时,学生、家长、同伴、校外指导教师等相关人士都可以也应该对学生的探究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三)方式多样,灵活应用

对低年级学生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如对学生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答辩、活动小报、表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应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定性评价为主,如采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在低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时要有效把握每一次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根据活动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灵活地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实践体验,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指导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11(2).

[2]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及其主题开发设计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6).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5]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背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低年级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