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摘要】 本文就一节初三英语读写复习围绕“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评”的三次不同尝试,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调整,就英语读写课上如何建立“读写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提出“读”要围绕教学目标,“写”要注重适切原则,“评”要贯穿课堂始终。借以探讨读写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加深对读写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 读写课 复习课 有效性 语篇分析 写作任务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163-03
引言
近年来, 在《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的要求下,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倡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读写结合的综合语言实践课也受到英语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崇。(赵红艳,2017)。笔者参与的课题,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依据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图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式探究教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提出初中英语话题整合下的PACE写作模式,即Preparation —— Analysis——Creation——Evaluation,指的是“阅读、铺垫、激活—— 体验、探究、领悟—— 思考、创造、生成—— 分享、欣赏、提升”。在该模式下,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中解读语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写作体验。
笔者在一节区公开课上,将初三复习課和PACE写作课模式进行结合,试图打破初三复习课枯燥的上课形式,通过整合话题,创设情境,训练读写技能,来达到巩固话题复习,提升写作技巧。但实践中,笔者就阅读材料的选材、写作任务的设定和写作评价机制的确定三方面产生了困惑,现结合三次试教中的不同尝试、教学效果和完善过程中的反思,围绕“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评价”,就读写复习课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读写结合教学更加科学的认识,并为读写课有效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整体教学思路
本堂课是以“旅游”为话题的复习写作课,整合沪教版牛津教材7A U6 Reading:
Visiting Shanghai; More practice: Hong Kong-a wonderful place to visit以及7B U2 Reading: France is calling三篇文章。本话题属于广府文化之一,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本节课教学思路结合PACE写作模式,以篇话题主线,串起preparation-analysis-creation-evaluation的四个环节,并将布鲁姆六大教育目标渗透在这四个环节中:
Preparation,侧重课文内容梳理,确定内容构思。课前让学生完成导学卷,重温这三篇文章,以首字母填空和完成句子自己梳理写作框架和相应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达到“回忆”,为课上写作铺垫。课一开始,笔者以Visiting Shanghai 为例,引导学生从篇章中梳理出“介绍一个地方”写作框架,让学生结合课前作业,分小组讨论整合该框架下相应表达,分组派代表展示。
Analysis,侧重解读另一篇范文,学生探究出更多好的句式和表达,掌握篇章的衔接技巧,实现“理解、分析”目标,帮助学生铺垫写作上语言准确性、表达的丰富性和流畅性。
Creation环节,即创作发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写作环境,引导学生将所复习和解读到的内容综合运用在写作中,以实现“应用、综合”教学目标。
Evaluation环节,则是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让学生运用所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馈和思考,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写作。
这堂区公开课一共磨课6次,不断困扰笔者的是这节课究竟要从范文中解读出什么才对学生写作有更针对性地指导,要写什么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复习内容的练习,要怎么评价才能要标准不那么空洞。于是笔者就“读什么——写什么——怎么写”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终于找出一个相对清晰的思路。现将磨课过程中三次最有代表性的尝试,以及过程中的反思和调整分析如下。
二、“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评价”的三次不同尝试
(一)第一次尝试
1.读什么
一开始,笔者只是想要学生在范文中吸收更多的好的表达和句式,于是给学生读
这样一篇有关在北京的旅行计划:
Beijing is our capital city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Now we have a three-day tour plan for you.
On the first day, you can start your trip at the Great Wall. Its one of the greatest wonders in the world. Its so magnificent(宏伟的) that you cant go to Beijing without visiting the Great Wall.
On the second day, I suggest you go to the Sumer Palace. There are so many interesting sites, such as Wanshou Mountain, Kunming Lack, Suzhou Street, and some other ancient palaces(宫殿). In the morning you can climb Wanshou Mountain first. The view on the top is so wonderful. In the afternoon, you can go boating on Kunming Lak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around it. Later , taking a walk along Suzhou Street can allow you to enjoy the life of the southern China.
On the third day,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Beijing, the Palace Museum is a place you cant miss. There you can see many different valuable objects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evening, the Front Gate Walking Street is a good place to go where you can buy a variety of souvenirs(纪念品) and clothes.
Wish you a nice trip.
读完之后,笔者让学生观察文中的“suggestions + reasons”的结构,再挑出文中so…that…,
这几类句式进行句子分析和造句,旨在让学生在写作中直接用上这几种句式以丰富写作句式。接着让学生观察写作顺序,找出时间标志词,想要以此让学生留意篇章的衔接手段。
2.写什么
参照范文,笔者布置给学生一篇有关在广州的旅游计划,并给出写作要求,希望学生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写作:
Requirements:
Be abundant(充实的):Introduce at least 3 attractions.
Be practical: Make your travel plan practical and useful.
Be accurate: Try to avoid grammar and spelling mistakes.
Be skillful: Try to use the good expressions weve learned in class.
3.评什么
参照写前给的标准进行评价。
4.教学效果和反思
课上,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会用准确运用分析的句式造句,对程较弱的学生最有效,但局限了程度好的学生的发挥。并且,很多学生忽略了在Preparation环节复习的语言要点,体现不出复习效果,反倒成了写作句式的新授课。加之,写作要求是一篇旅游计划,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可按时间、空间顺序或者以景点知名度的顺序来写作,因此笔者认为课上就时间标志词的分析无效的。
此外,部分学生就文中句式生搬硬套、堆砌辞藻,内容空洞。比如:学生写到广州塔是这样写的:We can enlarge our horizon in the Canton Tower.这句话并没有任何语言问题,但文章目的是为了突出广州特色,吸引游客,一句话来介绍广州塔未免有些空洞,若进一步讲清楚“by having a good view of Guangzhou”等具体做法,内容会更加充实。因此在解读文章时,不能只是剖析句式和表达,脱离篇章内容和功能。
在评价时,学生根本没有运用上任何评价标准。原因是评价标准太空太泛,不够具体化,。具体到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才算abundant或者practical的标准,才能辨出高低。
(二)第二次尝试
1. 读什么
这一次,笔者有意将范文与复习到课文中的写作框架相结合,将推荐王府井的原因部分有意隐去,试图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来补充完整。为了在篇章连贯性上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将北京旅游计划改写成了北京介绍,篇章如下:
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places of interest. Having a tour in Beijing can offer you opportunities to experience the ancient history, go sightseeing , buy a variety of souvenirs(紀念品)and enjoy the local food.
The Palace Museum,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used to be the homes of 24 emperors home in history. There you can learn about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and culture by seeing different objects of different periods and listening to many interesting emperors life experience.
Besides, the Sumer Palace is the place to go if you like sightseeing . There have so many interesting sites, such as Wanshou Mountain, Kunming Lack, and so on. You can climb Wanshou Mountain to have a wonderful view of the whole palace at the top. Also, it is a good choice for you to go boating on Kunming Lak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around it.
Whats more , Wangfujing Street is the perfect place for shopping and foo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good shops and restaurants where you can not only buy various goods but also enjoy different local food from all over China. There i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in Wangfujing Street.
Beijing is the city that you cant go to China without visiting
读后,承接Preparation环节,让学生关注范文中的写作框架和相关内容,并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结合图片来补充介绍王府井大街。再让学生留意文中丰富的句式,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三个地点以这样先后顺序介绍的理由,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范文中总分总的篇章结构。最后提醒学生留意文中的连接词,为学生写作提供参考依据。
2.写什么
让学生依照范文的写作结构和框架,写一篇介绍广州的文章,要求涵盖三个去处,并说明理由。写前再次复现复习课文中的框架,如下图:
3. 怎么评
给出中考作文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准确性、流畅性三部分,让学生参考标准给出档次分数。
4.教学效果和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复习文本中的写作框架和目的语, 说明在范文中复现的内容对写作中目标语的使用有积极引导作用。但只有部分同学运用范文中大量复杂的、复现较少的句式和表达,还需加强。
另外,部分同学在写作中运用总分总的篇章结构,文章开头会用到串连篇章主线的句子,下文随之展开,说明篇章这样改写分析,对学生训练篇章连贯的衔接技巧,树立篇章整体意识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
但还有学生忽略连接词的使用,或者套用连接词,说明学生没能理解文章逻辑关系及连接词实际的语用功能。评价标准几乎也没派上用场,学生还是不会用所给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作文,给也说不出具体的理由。
(三)第三次尝试
1. 读什么
这一次,笔者将原来范文中复杂的句式和表达用复习课文中的语言改写,目的是为了起到反复“注意”和“理解”,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为了让学生对篇章中连接词的使用有自己的思考,笔者特意将范文中连接词的部分挖空。范文如下: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It is famous for many beautiful places. Touring around Beijing can offer you opportunities to experience the ancient history, go sightseeing and buy kinds of goods.
The Palace Museum lies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palaces in the world. There you can learn about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by seeing different objects of different periods and listening to many interesting emperors life stories.
1 , the Summer Palace is the place to go if you like sightseeing . There hav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such as Wanshou Mountain, Kunming Lake and so on. You can climb Wanshou Mountain to get a birds-eye view of the whole palace at the top. 2 , if you prefer to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around the Kunming Lake, you can try going boating on it.
3 ,Wangfujing Street is the perfect place for .
.
Beijing is a must-go city if you ever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讀后还是先解读每一段的写作框架,到用目标语补全信息,再到关注篇章逻辑连贯。所不同的是,笔者省去关注语言句式这一环节,而是在梳理范文写作框架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再次复习了目标语。在补全连接词上,让学生分析语篇中上下文的逻辑来判断使用连接词,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连接词的功能意义。
2. 写什么
通过课上的梳理,学生对内容、语言和连贯这三个层面在这篇写作中的具体要求有了清晰认识,笔者给出整体评价框架,让学生按照标准写介绍广州的作文。
3 .怎么评
写后,学生对照写前梳理的评价框架来完善自己的作文。具体评价表如下:
4. 教学效果及反思
从写作生成看出,学生写作框架和目标语有了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在篇章逻辑上,很多学生根据上下文连贯的需要,准确地使用连接词。评价部分,由于时间问题,学生无法在课上完成自评互评,但从学生课后完善过的作文来看,大多都达到评价标准。
三、初三读写复习课的有效策略探讨
结合三次尝试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笔者对复习读写课中“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评”有一些思考。
1.注重语篇文本分析,基于学生问题和教学目的进行整合
赵红艳(2017)曾提出,教师在读写设计时,要重视解读文本、依据文本特点以及所处的不同教学阶段设置以读导写、以读促写或者读写评结合的读写任务。因此选择语篇一定要能解决学生实在的问题,在写作中直接起到指导参考的作用。比如:针对A层学生喜欢堆砌高级词藻,忽视内容等在语篇中的连贯衔接,写作缺乏结构意识等,所选的文本要尽量在语篇连贯和逻辑表达上起示范。 B层学生更多更大的问题则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上,因此选择的文本语言的运用不可过难,要尽可能多地复现课文中的表达,以达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此外,选材不能只关注语言,还要整体分析语篇。程晓堂(2005)明确提出,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更不是词汇,而应是语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不能孤立地以词汇或句子为单位来学习语言,要注意学习语篇的功能和语篇的结构模式。 因此,对语篇的分析,不能只局限于内容和语言点的讲解,要更多地针对不同的体裁,超越句子层面,整体结构语篇的段落,梳理段落要义以及段落之间的显性链接或隐性链接,还原语篇逻辑。
2.关注写作任务设置的适切性
赵红艳(2017)提出,写的教学任务要与阅读材料的文体、结构、语言特征相匹配,并将该部分作为教学重点,多给学生赏读、仿写、举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写的重点,突破写的难点。 因此,写作任务可以和阅读文本紧密联系,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再进行运用和迁移。写作的话题要给学生留给学生创作生成的空间。
另外还要考虑学生对写作话题的熟悉度,是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如,这堂课的写作如果要广州的学生介绍杭州,学生缺乏了解,就算给出参考词汇,学生也难以下笔。
因此,写作话题和任务的设置,既要关注和阅读文本的关联,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
3. 评价标准应贯穿课堂始终,切忌空洞泛化
写作的评价标准要贯穿整节课始终,随着教学环节层层深入。随着写作标准在课上的不断复现,学生自然会依照这个标准来写。此外,评价标准应该是可量化、可评价高低的具体的标准。同一个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写作中是有不一样的要求和体现的,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切实明白具体要求和标准的体现究竟是什么,而不是把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準表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切实将读写评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写作时有据可依,评价时有理可循。
四、存在的困惑
针对这节课,笔者还存在着一些疑惑。比如:既然读写课的阅读篇章如此重要,那么这类篇章要如何寻找?如果找不到,又要如何针对学生问题和教学目标进行改编?改编后如何保持语言的地道性和真实性,为学生切实提供参考价值?这不仅是这节课的疑惑,也是整个课题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会是笔者在今后读写课教学模式摸索的路上,将会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规划2017年度课题“初中英语话题整合下的PACE写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立项编号:1201731711)。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2003.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程晓堂.2005.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J].国外外语教学.(1):
8-16.
[3]金曦雯.2018.“使用原文”在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5):90-93.
[4]吴红.2017.基于语篇特征分析的初中英语读写课案例语反思[J].基础外语教.(2):69-75.
[5]赵红艳.2017.从同课异构课例反思中学英语读写课的有效教学[J].基础外语教育.(4):8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