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职学生的视角审视教师的教学

2020-03-08 13:25李保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教育教学

李保

【摘要】  一些职业中学教师出现的负面情绪是不应该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是相对不优秀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出现了偏失。例如: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不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过分注重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过分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对学生缺少耐心,教学方式不灵活,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们经过不断反思、总结、改进,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为合格的中职教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职学生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36-01

自从迈出大学校门,便迈入了职业中学的大门,成为了一名职业中学教师。就职于“三流”的学校,面对一群“三流”的学生,我心中憋了一肚子的忧伤和无奈,常常是满怀激情地去上课,结果是无可奈何地下课,失落、无语、愤怒……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和身边的同仁聊天,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这样和那样的负面情绪。对一些学生感到无语,感到失望;对一些学生感到厌恶,想过放弃。我们的学生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现实:在同龄人中,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是相对不优秀的,他们中有的学习习惯不好,有的自律性较差,有的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更多的中职学生表现为方向不明、动力不足、浑浑噩噩、无所用心。

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反省自己,我认为,包括本人在内的一些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出现定位不准问题,教改理念讲起来头头是道,一旦实施起来往往走样。笔者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过分注重分数,不尊重个性

一些中职教师看到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办,就“恨铁不成钢”。比如,看到认真听讲的学生,那是满心喜欢,眼神里全是爱意;看到上课时交头接耳、走神开小差的学生,那是满心愤怒,眼神里全是厌恶。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各有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绝对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扩展中,每个人都以其独立的个性存在着”。中职学生是一个独特性个体,这种独特性个体首先是先天素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由于在后天所处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个人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这些决定了每个中职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品质。在教学活动中,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诸如生理上的身高、体重、速度、耐力;心理上的兴趣、爱好、情感、气质、意志、性格,以及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思维方式等。

二、过分注重灌输,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一些中职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时候总是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影响。“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成了一句口号,四十五分钟,从头到尾,在讲台上以自我为中心,讲课讲得口干舌燥,板书写得手酸背疼,生怕哪点内容没讲到。结果呢?事与愿违,许多中职学生本来文化课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知识悟性慢,老师一味灌输,学生成了消极的受众者,成了被迫接受知识的奴隶,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主动性荡然无存。

当代教学领域的各种变革,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打破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和统治,并承认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学到的,教师的“教”只是为了使学生的“学”更便利,更有效而已。

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立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于自己的生命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生的自我活动,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在教学中,凡属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来完成的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诱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自我活动。

两千多年前中国教育学家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与自得之也。”意思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求自得,自己钻研所得的东西才牢固,才能活学活用。

反省一下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对我们的学生感到无语、厌恶失望呢?是我们的“教学观”、“学生观”出现了偏失,问题出在我们教师身上。我们教师应该从“台上”走到“台下”,实现“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的转变,教学活动逐渐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学生的独立性逐渐增强,而教师则越来越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三、过分注重教书,不重视育人

回想一下,我们对我们的中职学生叹息、生气的原因多是他们的成绩差,不遵守学校、课堂纪律等,反省自身行为,是我们的教育观出了问题。我们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忽略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现在职业教育近乎于“平民教育”的代名词,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在外打工,他们缺少家庭的教育,身上有许多不良的习性。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就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对待学习和待人接物的良好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

学生是有情感的人,我们要增加与学生的接触,关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生动多样,“一碗水端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倾注更多的耐心和鼓励,激励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李克强总理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有领导关心,国家重视,我们职业教育一定会办好做大。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中职学生的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

那么,让我们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好好审视自己的人性特征吧。我们要与时俱进,及时发现自己内心美好的层面加以培养,筛选出自己内心阴暗的层面加以摒弃!这样,我们才能在反思、总结中去发现值得保留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实践和行动中去改正那些必須摒弃的行为与方式,使自己变得积极、努力、向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使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向上,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

[ 参  考  文  献 ]

[1]周成海,著.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2]田慧.《教学论》,2009版.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职业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