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媚
【摘要】 无论在任何学习阶段,数学学习一直属于至关重要的教学科目。尤其对于打基础的小学时期,学好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未来长远的学习与人生发展,都能够发挥出深远的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思想,作出与时代相符的教学转变,寻求更为“有效引导”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以全新面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乐学的高效学习氛围,以此在小学阶段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引导”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16-01
通过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发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好基础性的教学准备工作。因为数学知识具备极高的实用性,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与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时,教师要响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有效性的引导下,展开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缺乏“有效引导”的现状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思想,一切教育活动的展开都只为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课堂的知识灌输外,再就是希望通过以量化达到质化的效果,试图运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样机械化且繁重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没有受到教师科学化的教学引导,反之,还会在不堪重负的学习压力下,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二、“有效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存在重要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无处不在,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习科目,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递进,学生们将逐渐学习到内容更丰富更复杂的数学知识。而小学生本就玩心大,且缺乏较强的思维逻辑性,以至于在数学学习时易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上作出改变,通过“有效引导”来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处境,帮助学生获得较为轻松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
3.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对问题自主思考的激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改变沉闷的教学氛围,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与教学知识点相关且带有趣味化的情境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关于三角形时,对于此几何图形中不同的边长度的关系探究中,教师便可能通过“有效的引导”来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中先让学生自行准备一些小木棒,然后用三根木棒来拼成三角形,因为这些木棒的长度不一样,学生们会发现怎么围也围不出一个三角形来。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很重要。为何构建不出三角形呢,通过引出这个问题情境,来让学生们展开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再从中发现构成三角形时,需要三条边具备什么样的规律性,反之,当木棒围不出三角形时,这些木棒长度间又存在什么关系?通过教师“有效引导”创设出问题情境,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又通过自己的动手拼接与思考,来解答这些问题的答案,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积极性,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3.2引导学生对生活事物的观察思考,开拓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用心观察,即可发现无处不数学。在课堂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生活事物应用了数学知识,如我们过马路时的红绿灯,便是应用了读秒知识;在房屋建筑施工时,就运用了几何图形及函数知识;引导学生对生活事物的发现,寻找运用数学知识的元素,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展开对数学知识的联想。
又如,在教学关于“混合运算”的数学知识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提前制作出具有教学情景的超市背景图,再在课堂中提供一些纸质的“钞票”,再用一些水果图片来代表超市里的“商品”。在教学时,教师将按照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依次将这些图片利用电子白板,投射出具体的形象,给学生打造出一个较为逼真的“水果超市”。然后,再将班上的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团队中,安排同学们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有的扮演购买水果的顾客,有的扮演水果超市的老板,有的扮演超市收银员。在教师的旁白引导下,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命令执行各自角色的任务,如听取教师命令采购多少数量的水果,然后由学生自行付“钞票”给收银员,收银员怎样找钱等。在这样生活化的情景环境中,带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展开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也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3.3引导学生对所犯错误的归纲总结,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学习能力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与理解能力上还稍显欠缺,故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對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些有利的教学资源,发挥出对学生纠错的教学引导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讲解完新学的教学内容后,请部分同学在黑板上完成几道典型的例题,当有的学生出错后,教师不应盲目的批评学生,而应及时地做出当堂的纠错分析,增强学生对该题错误原因的印象,以杜绝更多学生出现此类错误。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知识对人们的生活可发挥出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对数学课程的教学,通过在课堂中的“有效引导”来改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朱木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09.
[2]甘琦.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7(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