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画像
——读《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

2020-03-07 04:15
爱尚书香 2020年1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公安战友

马 忠

描写公安的报告文学,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首先因为它是纪实的,具有别的文学体裁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同时又由于公安工作本身对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零距离亲近感,读者往往爱看记录与反映这种生活的作品,又因为公安破案本身就是在曲折、错综复杂的层层“解扣”中完成的,人们更喜欢刨根问底地打探和寻觅这个引人入胜的过程。可以说,公安题材报告文学作为整个公安文学的有力一翼,一开始便焕发出了战斗的风采。最近,读了作家欧平、姚燕飞、宁达波联合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内心不由涌起一股正能量,仿佛找到了读20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的感觉。

报告文学是非虚构写作,必须要遵守真实性的原则。报告文学在台湾叫“报导文学”,它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报刊通讯上。作为新闻与文学嫁接的文体,不可避免地遗传着消息、通讯和文学的基因和密码。新闻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的天性。可以这样讲,假如缺少了它,也就失去报告文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家茅盾在分析报告文学产生的原因时说:“每一时代产生了它的特性文学。‘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化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要求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迫切地要将社会上最新发生的现象(而这差不多天天都有的)解释给读者大众看,刊物要有敏锐的时代感……这都是‘报告’所由产生而且风靡的根因。”

正是如此,作家欧平、姚燕飞、宁达波非常重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在报告文学《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中,新闻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效性。2018年10月19日上午,清远市公安局百加派出所教导员刘国松在出警时与一名持刀打劫银行的嫌疑人斗智斗勇。为了避免伤及群众和辅警,他第一时间冲上前去同嫌疑人搏斗,被刺伤后坚持制服嫌疑人,72小时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2019年2月,刘国松荣获公安部颁发的个人一等功。随即,市公安局召开2019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人物媒体见面会,发出向刘国松同志学习的号召。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版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可谓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轻骑兵”的作用。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作家有较强的前瞻性,敏锐性和及时性。二是关注焦点和热点。刘国松是公安队伍中先进典型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清远公安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忠实履职等时代精神。因此,这样的人物,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值得我们进行推广、宣传和学习。三是真实性。作家笔下的主人翁,是我熟悉的公安民警;作家笔下的土地,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这里一草一花一木,我都知晓;这里一人一事一物,我都熟悉。如书中所写的不少人物的故事,我都熟悉和了解。作为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我觉得三位作家能忠实于公安的生活,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准确地写出了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的时代精神和品质。读着这样文字,怎能不让人产生共鸣呢!借用美国新闻学学者李普曼的一句话,那是对“一种突出的事实的报道”。

报告文学创作的核心要求是用文学的笔法写真实的人或事。《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用平和、生动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来讲述故事,因此通篇显得很鲜活,很接地气。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全面展现出清远公安的侦探破案故事、技术把握运用、情感投入等“情景再现”。其成功之处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以细节服人。写作者创作深度挖掘和再现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以小见大,没有刻意的拔高,而是“贴地飞行”,把人物原型的感人事迹置换为故事中的点滴细节,让人折服。用细节塑造人物依靠的是扎实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功底,往往具有以小博大的冲击力。比如第10章,写刘国松被嫌疑人用匕首刺中胸膛后,“尽管身体无力、手脚开始麻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警察,警察不能在歹徒面前示弱,不能在歹徒面前倒下!”这里,作者在表现刘国松的英雄形象时并没有使用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从普通民警的视角和立场来表达情感,着力表现了一个平常朴实,但又具有丰富性格的教导员。二是以情动人。作者的写作感情充沛,能以情动人。在报告文学《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中,倾注了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战友的爱,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恨,不管怎样都明鲜地体现到作品中来。比如:刘国松充当“和事佬”调解民警陈仲宝小俩口之间的矛盾、城区分局政委陈军写给十八岁女儿的信……透过字里行间,我仿佛触摸到了温情的天空,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体察到了人性的光辉。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真,字字句句都带情,绝非像有的人所讴歌的典型那般矫情、造作。三是以志励人。《警官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由发生在清远公安战线鲜活生动的事例创作而成,在一个个平凡而励志的故事里,体现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信念、为民情怀和奉献担当,传递了时代精神,彰显了忠诚本色,诠释了责任和担当。全篇字如其人,质朴、实在、不漂浮、不空乏、有嚼头。作者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绝对可信、可赞、可学、可仿的新时期的公安新典型,为新时代公安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客观地说,近年来我国公安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时有佳作出现,尽管题材面还嫌窄了一些,但作者在作品文学性上下的功夫,在采访、创作上下的功夫,是清晰可见的。那么,若问《警官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作者在采访、搜集资料、写作中花费了多少气力?本书的质量如何?我想从本书的容量、深度和叙事的谋篇布局、每篇文章的结构、语言等各个方面,相信每一个认真读过它的人都会有自己客观的感觉和公正的评价。在我看来,该书作者的写作态度是极其严谨的,是抱着对读者认真负责、对历史忠实客观描述的精神和思维,去脚踏实地地从事自己神圣的作家职业的。这其中的观察探访、刨根问底甚至推敲咀嚼等劳动量,作为读者似也可掂出个一二来。当然,如果用苛求的目光来挑剔这部报告文学,我觉得还要在文字上精雕细琢,方能使公安战线无数可歌可泣的好素材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公安战友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