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0-03-05 01:48孙振洲
时代人物 2020年36期
关键词:助学金奖学金贫困生

孙振洲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但从资助现状上看,贫困大学生资助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真正实现“三不愁”,为贫苦生提供一个轻松、无忧的学习环境,高校必须进一步健全资助体系,创新资助方式,完善监督手段[1]。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贫困生基数庞大,资助工作无法充分落实。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资金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和学费的收取。当前,除了过去的“老、少、偏、山、穷”等地区的贫困大学生之外,城市中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国家逐年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比重,可是贫困大学生基数较大,有时很难全面覆盖。且高校之间的贫困大学生人数不均,若按照传统的以人数比例来分配,将直接影响供需关系[2]。

贫困生产生方式复杂,资助工作无法精确落实。高校贫困生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或边远贫困地区,或父母下岗、欠债、家人体弱多病的家庭。二是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大学学费高,贫困生在校期间开销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贫困。三是多数贫困生家庭以务农为生,收入来源单一且收入微薄。通过对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贫困生的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务农的要占到66.4%,工资的占18.2%,个体经营占9.1%,其他占6.3%(表1)。部分贫困生由于心理、自尊等方面因素,甚至出现拒绝接受资助的现象[3]。

表1 贫困生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贫困生认定标准不明确。目前各高校在判断贫困生的标准确定上,主要凭学生提供的县乡等各级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材料以及学生评选。但一是由于当地政府开具贫困证明不慎重,加上走关系说情,导致了一些“假贫困生”的出现,挤占了一些真正贫困生的名额。二是学生评选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往往是依赖人际关系,并不是真正考虑到贫困生的家庭情况[4]。在调查中,关于贫困生的评选要考虑的因素,90.17%的人认为首要考虑的是家庭情况。

“扶志”工作仍需加强。当前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中,重点主要放在贫困生经济资助方面,往往忽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贫困生由于家境贫困,大部分都有自卑心理,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家境,拒绝外人的资助,交际能力差。另外,由于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初入大学,可能会不太适应城市生活,加之经济困难,需要其面对的事情与压力接踵而来,适应环境的能力普遍较弱[5]。

高校学生资助对策分析

加强调查,精准定位贫困生。为了防止“假贫困生”挤占受资助名额,要加强对贫困生评选工作的监督。首先,要严格审查贫困生的贫困证明,由申请人所在地政府、曾经就读的中小学,以及县市级政府各自出具的真实一致的证明才是有效的贫困证明。其次,建立贫困生档案是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的关键。对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辅导员要深入调查了解,认真考察每个学生真实的家庭经济情况,建立贫困生信息档案。另外,高校负责贫困生评选工作的教师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防止有些学生通过辅导员的关系获取贫困生资助。对于“假贫困生”要进行诚信教育,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处罚,以维护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增设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困生自食其力。高校要增加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高校可以尽量减少使用临时工,让贫困生从事教室、校园的卫生工作、学校绿化管理以及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等,这样既可以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又可以增强贫困生的自强意识。高校还应把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其能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其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可与企业联系,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兼职机会,既解决了高校贫困生问题,又帮助其尽早适应社会。学校通过开辟勤工助学岗位,不仅锻炼了贫困生的实际能力,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更增强了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

扶贫更扶志,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帮扶,还应该更多地落实到精神帮扶上。一方面,高校要关注助学金、奖学金乱发的现象。要杜绝高消费却拿助学金、奖学金的情况,解决贫困大学生因自卑不愿申请助学金等问题,让助学金、奖学金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大学生手中。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这类大学生往往因为自身条件不足而胆小自卑,甚至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高校辅导员应该多多关注他们的发展动态,教授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同时要建立贫困大学生成长档案,借助班级活动等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树立远大的目标,从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助学金奖学金贫困生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