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蔺
摘 要
绿色教育惩戒由绿色教育衍生而来,是教育惩戒的理性回归,具有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生态和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四重意蕴。绿色教育视域下的中小学惩戒方式包括“诊疗式”惩戒、“延时式”惩戒、“联合式”惩戒、“无声式”惩戒等。
关 键 词
中小学;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惩戒;终极关怀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2-00-04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让教育惩戒再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尽管教育惩戒在法律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实践层面依然举步维艰。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都谈“惩”色变,教育惩戒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为此,探索一种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教育惩戒方式,对于帮助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至关重要。
一、现实审视:生态失调的教育惩戒
当前,打着教育的名号,误用、滥用惩戒,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事例并不鲜见,中小学教育惩戒生态呈现出一种失调的状态。
(一)灵肉分离的体罚
体罚是一种极其落后的惩罚方式。笛卡尔认为,精神和肉体之间是对立的,“肉体无法让精神发生改变,精神也无法让肉体发生改变”[1]。洛克强调,体罚是教师采用的偷懒及简单的方法,是奴隶式的管教。体罚只能让学生爱好更大肉体的快乐,惧怕更大肉体的痛苦而已。[2]
近年,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极端案例屡见报端,如青岛某中学男生因忘带板凳而被班主任罚做380个蹲起,导致肾损伤而尿血;广西百色某高中一学生因迟到被年级长罚冒雨跑步致死;陕西澄城县某小学数学老师让18名完成作业的学生各打8名未完成作业的学生10个耳光,每名学生共计挨180个耳光;河南常某因20年前班主任勒令其在上衣和背部插进一块木板罚站等体罚而殴打班主任……数据显示,山东某高中9.4%的学生表示老师有扯耳朵、打手板、掐、搧甚至罚跪等行为。[3]体罚,只是对肉体施加痛苦,而非使心灵得到教育。把对肉体的惩处和对心灵的教化割裂开来,让学生把肉体上的痛苦看作是最大的惩罚,而随着肉体痛楚的消失,所犯错误也很快忘却。
(二)精神摧残的心罚
相较于体罚,心罚相对隐秘却应用更加广泛。心罚即精神摧残、心灵施暴,是一种用语言的形式对精神施加痛苦的消极惩罚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用不适当的语言对学生冷嘲热讽、过多指责、随意挖苦、粗暴威吓、冷落歧视、孤立隔离等。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心罚的危害甚于体罚,经常受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恐吓等的学生,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会受到挫伤,容易产生痛苦失望、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甚至悲观厌世情绪,还可能导致学生麻木不仁、冷淡粗暴,拒绝接受教育。
除了体罚和心罚,当前中小学还存在变相体罚,如罚打扫厕所等,导致学校的权威和教师的素质受到广泛质疑。
(三)孤军奋战的惩戒
近年來,媒体对教师过度惩罚学生的个案过度渲染,再加上缺少教育惩戒的制度依据,舆论对教育惩戒滥用行为的讨伐甚嚣尘上。由教师惩戒学生引发的师生冲突、教师与家长的矛盾更是司空见惯,造成家长越位、教师让位、学生错位的尴尬局面。赔偿、处分、丢掉饭碗甚至付出生命等“教育惩戒之殇”事例的“示范效应”,致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惩戒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教育惩戒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与管理学生的方式,既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家长的不理解、社会的不认同、法律的束之高阁和学生维权意识的觉醒,让教师陷入“不得不管”但“又不能管”的两难境地。
二、理性回归:绿色教育视野下的教育惩戒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教育相继在美国、英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等各个国家推广,1997年在由教育部和相关国际机构联合发起的“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上,绿色教育的概念在中国正式被提出。绿色教育诞生时指的是环境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立足长远,开始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绿色教育的范围扩大,融入了科学、人文等各个方面内容,绿色教育逐渐演变为促进人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
绿色教育包括生命性、差异性、生态性和人道性四重底蕴。从绿色教育视角观照现实教育惩戒,衍生出“绿色教育惩戒”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所谓绿色教育惩戒,指对学生实施一种无暴力、消极作用小、富有教育性和弹性、能被学生认可的教育惩戒方式。[4]绿色教育惩戒是一种冷静的、健康的、科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理性教育行为,它以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绿色教育惩戒同样具有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生态和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四个深层内涵。
(一)尊重生命
绿色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尊重、呵护学生的生命是其基础与本质。学生生命具有未成熟性、脆弱性、肉体性和精神性等特点,未成熟性和脆弱性要求教育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肉体性和精神性要求教育注重学生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5]绿色教育借鉴生命教育的思想,要求在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绿色健康发展。
为此,绿色教育惩戒以尊重、敬畏生命为出发点,视学生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树立学生生命高于一切理念,尊重生命成长规律,惩罚适当,杜绝一切伤害学生肉体、虐待学生精神的惩戒行为。
(二)尊重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千差万别。绿色教育强调尊重学生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四)“无声式”惩戒
从终极关怀视角审视教育惩戒,绿色教育惩戒推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惩戒方式。“无声教育”是绿色教育惩戒追求的最高境界。针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教师以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和引导,让学生在无声的教育中产生愧疚感,从而勇于正视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无声式”惩戒不是冷暴力,更不是回避学生的失范行为,而是一种“欲除杂草,先种庄稼”的智慧。这里的“雜草”喻指学生的失范行为,而“庄稼”喻指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当学生犯错,当面的指责批评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学生不仅认识不到错误,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聪明的做法是采用“迂回”战术,另辟蹊径地去启发、教育学生,比如抓住主题班会机会,教师在班里讲授校规班规,让学生们重温其中的某一条,并请学生们指明什么行为是禁止的,而后教师给予补充和强调。洛克指出,只有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和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这种“无声式”惩戒,并未指责学生的失范行为,但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启发下,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于内疚中自觉地改正错误。在“无声式”惩戒中,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铭记于心,终身受用。
总之,绿色教育惩戒是教育惩戒领域的“绿化”,是一种尊重人性的教育惩戒方式,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艺术。绿色教育惩戒作为一种善良的干预,小惩大戒,能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约束与保护,最终实现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
[1]梯利.西方哲学史[M].文竹,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307.
[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 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0.
[3]张华杰.高中教育惩戒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N中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10):337-340.
[4]郑立平,张乐华.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惩戒艺术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
[5]叶向红.绿色教育"三尊重"理论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32-37.
[6]索伦·克尔凯戈尔.致死的疾病[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12:28-30.
[7]申雯.阅读疗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8):192-193.
[8]王波.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12:184.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