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0-03-04 09:42:03王佐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心小学31112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王佐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心小学 31112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科学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技术予以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优化,同时还能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充满趣味性、新颖性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情境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以《水》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可以借助多媒体把一段和桂林山水相关的视频呈现在学生眼前。此时,教师再顺势向学生提问:“很多风景名胜都涉及山水,特别是水,既美化了大自然,又是我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那么,你们了解地球上的水吗?”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趣味十足的语言瞬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也趁机把教学内容引入,告诉学生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顺利导入新课。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了过来,使其对本课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之后的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微观世界,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主要是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涉及诸多抽象知识。而小学生的思维尚在发育之中,教师一味进行语言讲解,不能加深其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所以,在小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起来,把存在于微观世界中的科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世界的认识。

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为例。因为空气这种物质无色、无味,用肉眼无法看到,学生难以借助文本语言描述以及教师的讲述理解此知识点。所以,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功能,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引导,让其进行联想:污染物在被排放出来后是会消失,还是会发生改变,以其他形式存在?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教师可将动态视频利用起来,让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待其看到显微镜下的空气粒子时便结束。之后,教师再对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的知识进行讲解,此时学生的理解便能更加深刻。

三、借助多媒体,打破科学实验的时空界限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实验是不能在一堂课或某固定的空间或时间中完成的。若教师一味采取口头讲述的方式,学生势必无法较好地理解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十分枯燥、乏味,也极易让学生反感科学实验,进而阻碍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构建高效科学课堂更无从提起。通过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突破科学实验的时空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主动性,构建现代化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充分观察科学现象,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以《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为例。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较长的周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整观察某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前将和植物生长相关的视频准备好,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使其迅速、直观地观察种子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如此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教师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科学教学,便能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其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以《校园的树木》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予其指导,让他们登录相关网站,借助网络收集资料,加深对本地区常见树木的认识。学生收集诸多资料,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同时又为学生在校园中开展搜寻实验提供了便利。而不同的课程可以运用相似的操作,如此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筛选、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和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收集诸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借助教师的指引,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兴趣,选择相应内容展开自主探索和学习。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了加工、处理信息的主体,这一点在传统课程中很难实现。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互动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积极开展互动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加强生生、师生以及教师和教学素材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来说极为有利。

以《蜗牛》一课为例,让学生通过蜗牛的外壳加深其对蜗牛内部结构的了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蜗牛壳内部结构的设想有区别,教师可要求学生把多媒体的平移功能利用起来,画出自己所想的蜗牛壳的内部结构,之后再为学生展示真实的蜗牛壳内部结构,让学生对两幅蜗牛图画进行对比和观察,更正之前想的不对的地方,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记忆正确的蜗牛结构。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蜗牛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增进学生对蜗牛的了解。

六、结语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十分有利。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但所有事物均有两面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取长补短,尽可能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