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学法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2020-03-04 09:42:03苏金鹏山西师范大学04100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苏金鹏(山西师范大学 041004)

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知识的情境性学习观点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精心创设适合学生且生动有趣的情境,将知识置于情境中,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新知识。这为生物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发现,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物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精心创设有趣、生动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物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多种情境,以推动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从而实现新课改的落实。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王庆忠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或体验,使学生充分吸收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情感陶冶为主,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根据一定的要求采用一些教具或手段,有目的地引入生动具体并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以帮助学生吸收课堂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教学情境要结合学生和教材,可以设置于课的开头、课的中间或课的结尾。

二、基于情境教学的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建议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经长期教育实践活动而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充分必要条件,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目前,一些生物教师未能基于生物核心素养来创设情境。对此,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改理念。

1.创设生活情境,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解释,是经过人们实证后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陶行知曾说过:“我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生物学科是与现实日常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五章的《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进行导入,提出日常生活中有关细胞呼吸现象的问题:为什么菠萝堆里会出现湿热现象?剧烈运动后,为什么肌肉会酸痛?为什么把手放在鼻孔下,能感觉到有气体进出?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掌握细胞呼吸知识,更加深入地领悟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的生命观念。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过程,具备科学思维的学生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能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科学思维。问题情境可设置于导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创设于知识讲授过程,让学生更易领会知识;还可创设于教学结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课堂中,教师创设问题:为什么要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来制备细胞膜?能不能选取人的口腔细胞制备?为什么要将红细胞吸水胀破?如果胀破的细胞膜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如何获取较纯的细胞膜?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

3.创设实验情境,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生物学科教育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的重要途径。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在行动中追求真知识。生物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因此,科学探究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通过创设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使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的生物知识点,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教师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初步探究能力。

4.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18 个要点之一,也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应该从青少年开始。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或名人事迹,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施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生物科学与现代农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袁隆平的一些讲话,如“我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水稻亩产1000 公斤梦”“中国人能用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明白袁隆平是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探究杂交育种原理以及袁隆平对农业的伟大贡献,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情境教学多种多样,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能发挥积极的效用。创设情境时要基于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境创设不能生搬硬套,要适合学生且符合教学实际,要不断地创新。教师通过结合各元素,探索多元化情境创设方式,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师要敢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故事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从而落实新课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