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五点策略

2020-03-04 09:42:03李峰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小学22532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李峰(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小学 225321)

在小学数学总复习课中,一线数学教师可采取统整处理教材、创设复习情境、区分不同题型、深化合作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等策略,通过系统的、全面的总结、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小学阶段数学的总体框架和知识要点,为高质量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任务,顺利实现小学与初中衔接打下良好基础。

一、统整处理教材,系统梳理知识

进入总复习阶段,不要只让学生进行刷题练习,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综合处理,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让所有的知识点形成体系和结构,也让学生形成更深的理解和印象。比如,在教学《整理与复习》最后一章节时,教师不要按部就班、平均用力,而要在把握课标要求、试题走向和学生基础的前提下,突出不同年级教材内容的取舍增减、不同类型训练题的设计安排、不同难度知识的掌握情况。现行教材在《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进行了很大的调整,重点突出了几方面,主要是:第一,知识点不再全部罗列出来,而是选择了一些在小学阶段比较重要、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知道重难点是什么,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为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提供方向、传授方法。第二,现行教材不再是单一地讲述知识点,而是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无论是在书本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转化和应用,力求实现查漏补缺、固强补弱的复习目标。

二、创设复习情境,构建知识网络

教育家陶行知的核心主张之一是“生活即教育”,数学总复习也离不开生产生活。创设数学应用情境,模拟案例发生的原因与经过,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分析,可以对相关数学概念、数学模型、图形空间、运算法则等加深理解、促进掌握。同时,构建有关数和代数、统计和概率、图形几何、综合实践等若干领域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梳理各个领域内部知识网络的关系,并最终以表格或树状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直观、深刻的印象。比如,“图形与几何”章节,包括“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图形和位置”“图形和运动”三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看到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再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旧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掌握水平由“点状”发展成“线状”。

三、区分不同题型,精准复习备考

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总复习也需要把教、学、做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精准复习、精准备考的目标。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主要有三个维度,从领域维度上讲,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观念与思维、数学情感与态度、数学问题解决与实际应用;从过程维度上讲,包括增强数学学习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经历、增强数学学习体验、促进数学问题探索;从结果维度上讲,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对此,数学教师针对领域、过程、结果三个维度的目标达成度,区分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答等不同题型,在组织总复习的过程中保持强烈的备考意识,使用精准的复习方法。总复习课的关键在“总”字,即全面、系统、归纳式地复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但这绝不是盲目、简单、平均用力地组织复习,而要分类指导、有详有略地组织复习,科学分配课时比例,增强集中专项训练,力求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消除失分点、抓住得分点。比如,针对计算题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讨论解题的步骤,梳理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需要注意的是,从整数的四则运算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从前期的四则计算到后来的混合运算,要由易到难,阶梯式前进,帮助学生透彻分析不同题型中的数量关系,梳理具体题干中的有用条件与干扰信息,明确每一类题型的算理和算法,确保计算的方向对路、结果正确,引导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实现数学思想与计算能力的“双提升”。

四、深化合作学习,实现取长补短

总复习不仅依靠学生个体单打独斗,而且有赖于4 人学习小组的合作攻坚。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从而形成优势互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同时,在总复习过程中,在面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难度较大的题型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和分享审题方法、思维方向和解题结果,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补弱固强,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例如,复习“比和比例”时,由学习小组共同梳理表格,共同比较“比”和“比例”两者的异同和关系,弄懂比的前项、后项共2 个数相除,明白比例的外项、内项各2 个项目组成一个等式,梳理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掌握2 个外项的乘积和2 个内项的乘积相等的基本性质。其中,可以列举全班学生总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算出男生、女生在全班的占比和男女生的比例。通过类似的题组或专项练习,引导学生熟练且正确地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相继组织小组内部或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实现彼此解题智慧的碰撞,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五、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复习样态

数学总复习并不只有背概念、排法则、刷题目等传统方式,还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复习手段。信息化的复习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复习方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小学生的关注,降低抽象数学、复杂数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增进学生对不同数学复习内容的直接认识和切身体验;能够扩大数学复习的容量,加快数学复习的节奏,缩短数量关系、平面图形、立体空间与小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模型思想。比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时,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在首次接触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对“点、线、面、体”缺乏足够的了解,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掌握起来会比较困难,即使有所理解,也可能是比较浅显的。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大量图像以及影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点变成线、线变成面、面变成几何体的过程,学生就可捕捉到图形的动态变化,形成数形结合、集合、分类、类比、转化、代换等数学思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总复习课十分重要,一方面决定小学阶段能否完美收官,另一方面也影响初中阶段的起步效果。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加强谋划,认真梳理,针对数和代数、统计和概率、图形几何、综合实践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数学总复习,帮助学生建好知识体系、完成导学单,总结数学复习的方法,找到数学复习的规律,实实在在地提高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