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2020-03-04 09:42:03高君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小学22510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高君(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小学 225105)

在近几年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核心素养被不断深化,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学数学学科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推理能力,并非数学知识测评成绩。拥有一定水平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高效且长久地让学生保持高水平学习效率。推理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整个学习生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提高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视。

一、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教学推理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1. 教学方式灵活性不高

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是开展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教学的第一步,否则就会让课堂教学变成“强迫”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否会在课堂教学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课堂上拥有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但当前很多教师依然沿用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的形式化教学方式,没有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整理问题的关键要素,所以学生没有体验到逐步理清思路后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按要求完成任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2.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但部分教师或教学方式的选择欠妥,或教学观念上主观意识太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与此同时,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部分教师习惯于机械化教学工作模式,一味地让学生学习和记背,直接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而不再自主思考。

3.教学内容局限性太强

由于数学学科知识本身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到知识内化,所以还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外碎片化时间与资源。但当前小学数学始终存在一个教学局限问题,即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被限定在课堂或者教材内,一方面没有将数学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另一方面,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中的素材过于单一,问题情境的设计也不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上述因素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策略

1.数形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加之每个年龄段学生在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等方面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而满足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比如,数形结合,既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道路上,这属于完成培养目标的一个基础条件。

以“数学广角——找次品”为例,教师可以用表格将数量信息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表格和数量的关系。数形结合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观察、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形成推理思维。理论和实践在数学学科中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同时,可适当结合实践应用来进行推理能力培养教学。将待测物品分为4 份,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自主探索问题答案,切记不可一味地手把手教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教具并设计好提问内容,在最后环节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个有效融合理论、应用实践和图形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巧设情境,引发数学推理与猜想

合理的猜想在学生数学推理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和推理,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巧设教学情境,也就是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将复杂枯燥的知识进一步简化,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基于教学观念的更新,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合理的猜想,强化数学分析能力,为推理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3.有效推理,引导学生掌握推理方式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形式,前者指从已知事实角度出发,研究者依据个人直觉和经验推断结果;后者指从已知的规则和事实出发,通过证明和计算来推断结果。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活动,要选用更符合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特征的推理方式,即以合情推理为主,演绎推理为辅。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进行提问。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所以,从生活情境导入有利于确保推理的顺利性,比如,“分东西”这个主题:“如果只有一个苹果了,要分给5 个小朋友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立即就能做出判断,把苹果分为5 份,就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有1 块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整理将苹果分为10份、100 份和1000 份的过程和表达,进而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分数意义的同时逐步掌握正确的推理方式。

4.论证实践,进一步升华推理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知识的获得是经历了从推理到论证的过程后才能得以实现。对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学生要通过实践操作,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增强知识体验,以发现科学真伪的信念验证逻辑推理,内化新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等层面的综合性提升。

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每个学生在求取圆面积问题中都能正确地应用S=πr2这一计算公式,但很少有学生知道这一公式是如何得来的。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手工家庭作业:画出一个标准圆将其均分为16 份并裁剪下来,拼接裁剪下来的16 等份并观察拼接图形的特点,联想圆面积和拼接图形之间的关系后,尝试完成公式推导。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体验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验证过程,并以同样的理念和方式学会利用已知公式和法则来推导其他公式与法则。数学知识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进一步提高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综合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数学学习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当下学习成绩提升,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拥有数学领域学习上的优势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