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经胜(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 341410)
利用复习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以架构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对历史知识的系统记忆和应用。通过复习课,学生还可以利用对旧知识的回顾发现新的历史问题,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是确保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内容。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进行科目选择,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当前,新高考广泛采用“3+1+2”的模式。历史与物理二选一的科目选择形式,实际上更加突出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历史一直被认定为“副科”,且家长、学生的“历史学习依靠机械式死记硬背”的意识根深蒂固,对历史学科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物理科目逻辑性强、考试难度更大,所以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选考历史,历史学科的地位由此“直线上升”。在历史学科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历史课程所肩负的育人功能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高考综合改革下,历史教学由传统的注重培养学生“三维目标”,转型升级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新形势下,历史教学必须依据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注重基础知识学习为前提,加强思维能力与历史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复习课进行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分析和探索能力。但当前历史复习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历史复习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火车头”。当前,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区分新授课与复习课在教学目标设定上的区别,甚至将复习课完全交给学生“自习”,缺少对复习内容整合的统一要求,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够明确、突出。二是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够合理。在复习课中,很多历史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随意,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复习课钻研教法。这也导致历史复习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复习的内容,忽略了教学的形式。其实,问题导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贯穿于历史复习课堂,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又或者是教师端坐在讲台上一言不发,让学生自顾自地闷头翻书。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状况。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大部分高中学校在高一年级就开始安排学生选科。为避免选科功利化的倾向,高中历史教师既要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从思想上、心理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其根据自己的潜力合理选科,做出正确抉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立足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融入课堂,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长远规划。此外,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新高考更凸显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基于此,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思想,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历史教师要及时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摆在首要位置,健全、完善评价反馈体系,及时完成自身角色转变和培养目标的转型。
高考,是我国人才选拔的标尺。深入研究历史试题,洞察高考历史考查动向,全面分析命题的内涵及特点,才能在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归纳、分析近些年高考历史的考查倾向,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方面。这五方面内容在高考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更加注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学习历史,实质上是感知、理解已发生的事件。学生想要更清晰地感知、理解历史,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当前新高考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重点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三是更加注重联系实际,强调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新高考改革下,历史命题不再单纯地考查知识点,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四是更加强调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近年来,高考历史对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考查越来越多。比如,与语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多以文学典故以及诗句的形式来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等;与地理、政治学科的融合,多以著名地域文化的兴衰,以及战乱等政治因素的形式,来考查历史变迁等相关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高中历史复习课中,教师要注重灵活应用训练形式,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具体来说,要注重课堂内的巩固性训练,多以随堂提问、笔答的方式进行强化;根据历史知识的延伸及时融入拓展性训练,可由学生依据自身状况自行决定,采用小组互评法进行强化;为促进学生的考试能力,还要及时融入模拟性训练,基于高考的强度进行定时、定量的解题训练,模拟性训练要尽可能地体现高考的特点及要求。课堂训练中,要注重学生答题速度、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此外,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多引入经典历史资料来增强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摒弃主观主义的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合作探究引入复习课教学,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复习课在学生知识学习和有效应用之间架起了桥梁。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高考与历史复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注重知识学习、巩固和应用的基础上,透过历史知识学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