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0-03-04 09:42:03律荣庆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06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律荣庆(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061000)

现代高中政治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同于以往的教师单向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高中政治教育需要教师转换视角,在尊重事实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就像陶行知先生主张的一样,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将教、学、做三者合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案导学,掌握基础框架

虽然新时代的高中政治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是指教师没有任何责任,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要通过合理干预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号召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各个阶段的合理干预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学生对知识格外陌生的课前预习阶段,选择合适的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比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教学时,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了学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案分为了商品、货币、纸币等版块,每个版块又根据教学的重点,分为了“商品的含义”“商品所具有的条件”“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等问题,并且在每个问题的后面,以选择、填空等形式将问题的答题区留出来,等待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寻答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预习,既能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也能够通过找寻、填写学案所留问题的答案,加深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印象。同时,由于学案是笔者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框架所编,所列的知识内容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在阅读学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于高中政治主观题的训练十分重要。

对学生来说,基本学习方法就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要求。而教师的引导者身份在课前预习这个阶段尤为重要。教师应在课前预习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做好预习的学案,初步整理课堂所学内容的框架,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和知识框架,高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了然于心,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好地跟上节奏,跟着教师一起思考,更好地扮演教学主体的角色。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高中政治教授的不仅是工具性知识,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原则和行为准则。因此,想要教好这门学科,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外以身作则。学生只有耳濡目染,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才能更好地用学科思维理解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上,还要依靠生活,改变生活。因此,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教授教学大纲内的知识,更应该在生活中贯彻所教学的知识,以身作则,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政治学科的思维,认识到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比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政治与哲学》时,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了“我们应当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知识点。在课下与学生相处时,笔者也始终牢记自己传授过的知识和行为准则,当学生遇到难题,或由于考试复习时间太短、复习内容过多,询问笔者意见时,笔者会告诉学生,不妨回忆一下“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知识点,结合这句话来认真思考和制订复习计划。大多数学生在听完笔者的回答之后,都会恍然大悟。这个行为不仅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也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给学生指明方向。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意识,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从而乐于探索、钻研,主动学习,真正成为政治学习的主体。

三、回归生活,用实践检验真理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治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来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最终也作用于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应只注重课堂上的单向知识传授,更应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发展课堂所学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切实地运用知识,获得参与感,增强对知识的认同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对知识活学活用。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实践中要把握每一个时间节点,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经验还不丰富,可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这时,教师就需要适当提供帮助。但教师要把握帮助的程度,既不可冷眼旁观,让实践陷入僵局,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可过分干预,混淆实践主体,过度地插手。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配置资源”这一知识点时,就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自己身边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案例,大到国家的产业部署,小到自己每天都会接触的柴米油盐的价格跌涨。同时,笔者还号召学生收集过往被报道的案例,分成小组,根据学过的市场配置资源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和组员共同探讨,群策群力。而笔者在其中仅是引导者,在学生无法得出统一结论时,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课堂所学的知识,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做好教学的规划部署,合理设计课前预习制作学案,课外以身作则,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思考、知行合一,养成政治学科思维,为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人格塑造,甚至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