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评点式”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0-03-04 09:42:03郑开科广东省阳春市第五中学5296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郑开科(广东省阳春市第五中学 52960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了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八股”痕迹较重。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模式化地遵循着“背景挖掘”“段落划分”“大意归纳”“主题思想凝练”“写作手法及特色分析”的基本思路。学生在这种固化思维模式指引下,几乎无法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机械式地进行记忆和摘录,阅读中获取的技巧和方法实践应用性非常差。此外,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还广泛存在“重结论而轻过程”的问题,甚至很多教师将“完美答案”以“公式化”的形式强行灌输给学生,并严格要求其根据固定模式来答题,以提高“分数”。这一现象严重压缩了学生阅读的想象空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中语文引入“评点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1.“评点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

“评点”,古已有之。“评”为品鉴;“点”为圈注。“评点”,即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鉴赏,并对关键语句、修辞、表现手法等进行圈点和批注。“评点”延伸至高中语文教育,便产生了“评点式”阅读教学。概括来说,“评点式”阅读教学,指的是阅读教学中,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对文本产生观点及看法,并将关键性解析和感悟批注于正文旁,从而实现“文本再创作”的教学方式。

2.“评点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

“评点式”阅读教学,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其一,“评点式”阅读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阅读习惯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评点的过程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之间建立起立体对话通道。这样既做到了“意随文生”,学生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又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方法,提高语文学科思维能力。其二,“评点式”阅读教学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与教师教学主导性相互结合,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情形。学生转变为阅读批注的主体,通过自己的视角进行阅读鉴赏,形成独到见解。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创造性和创新性被激发出来,学习态度更加认真,研究讨论更加充分,理解阅读更加深刻;教师变身为引导辅助者,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中,且营造的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三、高中语文“评点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全面归纳“评点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评点式”阅读,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归纳、总结,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基于泛读的“符号式评点法”。“符号式评点法”,是日常阅读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利用“符号式评点法”,在快速阅读中将关键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字、词、句等用不同符号予以标注,便于抓住关键环节来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对于标注的符号,没有统一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个人喜好和习惯自由标注。对常见的“横线”“圆圈”“三角形”“波浪线”等特殊符号都可以灵活应用,甚至问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也可使用。符号式评点简单便捷,更适用于阅读的初始阶段。二是基于精读的“感悟式评点法”。一般来说,学生在阅读中,只有针对具有主旨性的词语、段落,才会产生感悟。“感悟式评点法”是最能启发学生心智、促进创新精神培育的。感悟式评点产生于阅读文本,却又与当下读者内心相连,展现其蕴含的思想以及所传递的情感,是开展阅读教学的核心。三是基于品鉴性的“想象式评点”。很多经典文章,结尾都是开放性的,给读者营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种表现方式,也被称之为“留白艺术”。比如,鲁迅先生的《药》中“夏瑜的坟上多了一簇鲜花”,却未说明何人所为,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去想象。实际阅读教学中,“想象式评点”应用频率非常高,引导学生用自己想象语言对“留白”做评点,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更好地感悟文章主旨,又为教师指导文本解读提供了一条捷径。

2.加强评点法在不同阅读文本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涵盖了古诗词、古典小说、现代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教师应掌握评点法在不同文本类型中的应用技巧。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格外关注古诗词中“意象”的古今变化。比如,赵嘏在其《长安晚秋》一诗中写道“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来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欲归去却不能的无可奈何;辛弃疾在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也写道“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表达了自己只愿实现为国民收复失地之壮志,而不愿归乡的豪情。可见,两者诗词中虽引用同一典故,却抒发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此外,评点中还要注意在对比迁移中对字句进行反复推敲,在鉴赏中增加评论的诗意,利用意象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实现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互通融合。

再如,评点法在古典小说教学中也有独特的应用技巧。针对古典小说文体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时的自由感知,通过侧批、眉批、行夹批、回前回后批等典型的评点批注方式,进行自由阅读和评点,这主要是帮助学生阅读古典小说文本时养成随时评点的良好习惯。而具体到课堂中,则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话式评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文章结构内容确立教学的重、难点,并以此选定评点内容,确定评点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融合于课堂之中。古典小说评点,必须注重加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事件环境以及语言特色的玩味品鉴。

3.提升教师“评点式”阅读教学的专业能力

开展“评点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全局把握能力,要确保“评点式”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陶行知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提升个人“评点式”阅读教学的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及时革新自身课堂教学观念,完成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面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评点教学的基本知识,应用中要注重加强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衔接,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