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训练与积累的方法探讨

2020-03-04 09:42:03王昕山东省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2762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王昕(山东省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 27620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新课标为参考,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字词在2500 个以上,这显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并践行字词训练与积累的新方案,引领学生比较、揣摩、品味词语的内在意蕴,体会汉语的魅力。

一、课前预习,自主探索字词读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方法,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学习效果,已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预习是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与初步掌握课程知识的重要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进程的掌控能力。在字词的训练与积累中,小学生若是能够通过预习独立完成一部分学习任务,则其自学能力可得到训练。因此,在优化字词的训练与积累之时,小学语文教师不可忽视课前预习的作用,而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字词的读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设置预习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尽自己所能解决生字词的读音问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需“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而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文已不再像低年级的那样通篇注音,小学生应在预习中自主完成注音的任务。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为了防止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无从下手,可以采用制作导学案的方式,细化课文的注音要求,将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单独列出来,用于学生练习字典等工具书的使用。如“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与“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两个句子存在对比关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依赖教材的情况下,完成字词的注音,并使用字典自查字音标注正确与否。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以自查的形式筛选生字词,并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掌握字词的读音,以便在课堂学习中将更多的精力置于字词内涵与用法的学习。

二、课堂学习,深入掌握字词知识

1.采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

在字词的训练与积累中,小学生不仅要准确识读汉字,还要了解字词的内涵,准确地将之用于各类交流场景。随着年级的提升,小学生掌握的字词数量越来越多,这时“比较法”便有了用武之地。教师可以为新旧字词创造比较环境,帮助小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解读课文之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意思相近的两组字词在表达上有何区别。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中运用了大量优美的景物描写,教师可以将比较法用于课文语句的赏析,让学生对特定的字词形成深刻的印象。在描写春天的段落中,“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一句中,“鱼肚色”间接描述了天空中出现的“白色”,于是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更喜欢哪一种表述,鼓励学生试着说出“鱼肚色”与“白色”的不同表达效果,并在学生发言完毕后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意识到,“鱼肚色”与“白色”所代表的颜色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牛奶色”与“珍珠色”等形容也在间接表达“白色”,但这些词在实际使用时,却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讨论结束后,小学生了解了间接表达与直接表达的差别,理解了汉语“含蓄”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准确理解了“鱼肚色”的含义与用法,还同时积累了几组意思相近的字词,用于日后应对不同的表达场景,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2.采用表演的方法,增进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同其他部分的教学一样,字词的训练与积累也需要采用丰富的形式,寓教于乐。为了增进小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表演的方法,带领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与神态表演,亲身体会字词的含义,将书面的文字与实际的生活串联起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时,考虑到这篇童趣十足的课文使用了大量的神态与动作描写,教师在优化字词的训练与积累中,可以组织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还原课文内容,以此帮助学生体会字词的含义。在课文的第11 自然段中,“大吃一惊”“蹦到牛身上”“用尾巴轻轻一扫”“摔到地上”与“一骨碌爬起来”都是十分生动的神态与动作描写,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各组字词的表演方式,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排演一出微型情景剧。在为学生安排表演任务时,教师还可以增加一部分字词解释的要求,如学生在表演结束后,需要说明自己所做的动作来源于哪组字词,以此加强表演与字词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时光中,既释放了对游戏的渴望,又深度理解了字词的内涵,对字词的训练与积累形成良好的印象,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课后延伸,拓宽字词积累范围

语文学科以汉语为基础,学习语文是小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字词积累与训练的目的最终要落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上。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广阔的生活中处处藏有语文学习的机会,这意味着小学生既要在语文课堂上完成固定的字词训练与积累任务,还要在课后自觉地扩大学习范围。因此,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语文,将电视广告的广告语、街道上的指示牌、商品的原料成分说明表等生活事物中的字词作为课后学习的素材,结合自身喜好,扩大字词训练与积累的范围。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多使用新颖、复杂的表达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活用字词的能力,将字词训练与积累的成果充分用于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将更加多元,小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积累字词并练习字词的使用方法,得到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四、结语

积累是字词学习不变的准则,小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字词并将之消化吸收,才能厚积薄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独特的学习特征,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以适宜的方式呈现字词部分的学习内容,优化字词的训练与积累。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需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字词部分的教学看作长期任务,耐心地引导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字词积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