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类课程中的运用

2020-03-04 05:24陈思曼
教育观察 2020年8期

陈思曼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思想之上的教学模式,非常强调任务和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在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阶段,已经有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等方面,在市场营销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也有所运用,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类课程中的运用较少。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类课程中加以应用,旨在结合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课程自身特点及专业特点等基础,探索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由于所依据的理论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类型。[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任务相结合,通过完成任务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真实紧张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从而使得教师掌握整个教学活动流程。[2]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殊价值

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具有如下特殊价值: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学习,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2.从理论学习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法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辅以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在幼儿园实践中的运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幼儿园真实的任务中,感受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更好地体会实践中真实的任务情境,使理论直接运用于实践之中。

3.从单方评价到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由教师以统一标准进行,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中除了有固定的教师统一标准进行的评价外,还有由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对于任务完成度的评价者来说是多元的。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在任务情境中建构知识

以往的研究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存在一些共识,概括地说,任务驱动教学己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3]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任务,供其练习,还创设任务的情境,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别于先学习理论而后进行相关任务学习的方式。

2.并非完全抛弃讲授法

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要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下进行感知、建构、学习,但并非要让教师完全抛弃知识的讲授。相反,教师唯有更加恰当地运用好讲授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完成任务、在任务中有所收获。如教师可以运用讲述法在学生完成任务前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基础知识点及任务要求,在完成任务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任务完成后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总结提升等。

二、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实施困境

组织与管理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无时无刻不需要教师进行组织与管理,但在高校课程的实施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容面广,学习难度大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是在学前教育各门专业课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卫生学、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基础之上开设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将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贯通,相互综合。该课程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因而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二)跨多学科,理论难掌握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中不仅包括学前教育专业课的相关内容,还涉及了管理学、法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学习起来有困难。

(三)方法单一,实践效果较差

由于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是一门跨学科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多采用先理论讲解后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由于学生没有相关实践经验且很多学生未能深刻意识到管理的普遍性特性,他们不能深刻意识到组织与管理是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因此,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不足且效果不佳。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任务情境中,将其运用于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类课程中可极大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效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设计并布置任务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建立网络支持平台,围绕重要知识点及教学目标设置任务及评价要求,并发布到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自由选择。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并为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做好准备。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定位准确,符合学生特点;分析教材,知识容量适中;因材施教,任务大小适宜。[4]整体来讲,任务的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连贯性。

(二)选择并完成任务

各小组在选择好自己的任务后,要根据任务需要,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应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引导,如在学生第一次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对完成任务的基本流程、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搜集资料及如何进行商讨等给学生以相应的提示,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

(三)汇报并讨论任务

在每章内容开始前,学生围绕该章的任务进行小组汇报,如任务背景的介绍、完成任务的过程、遇到的困难、最佳的解决方案等。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对汇报小组的任务完成度进行点评,共同商议提出更多完成任务的方法。

(四)点评并总结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对适宜的方法进行总结,上升至理论。对于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理论支持,并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在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再运用案例法为学生提供恰当案例,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五)总结评价

针对任务的完成度进行总结评价,先请汇报小组从任务的分析、分工和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自评并提出改进方向。然后,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结合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度及课堂讨论时的情况,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而非进行不同小组间的横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