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向庆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545000)
作为20世纪举世闻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几乎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儿童教育事业,她不仅创立了 “儿童之家”,而且在广泛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蒙氏教育法。进入21世纪,特别是受到人口政策、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在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大步迈进。如何充分利用蒙氏教育的价值,努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不得不面对与解决的课题。
1.关于幼儿教育
蒙台梭利良好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对医学的兴趣以及越挫越勇的毅力为其成为优秀的幼儿教育家奠定了基础。随着她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深入实践与研究,特别是“儿童之家”的创办,让她对儿童教育逐渐痴迷以至于矢志不渝。从蒙台梭利的相关著作和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主张幼儿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始终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她对儿童教育的贡献主要是提出“吸收性心智”和对敏感期的细分,前者包括无意识、潜意识、意识三个部分,后者包括秩序的敏感期、协调性敏感期、触觉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等。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填鸭式教学、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混龄教学、摒除奖惩制度等。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是相对系统化的,既可以配合专门教具,如日常生活练习、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等,也可以不配合教具,包括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等。
2.关于教师培养
蒙台梭利在开办“儿童之家”过程中始终强调,儿童是接受自由教育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也不可以忽视。她十分注重教师的培养与训练,她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是儿童活动敏锐的观察者、支持性引导者、探寻秘密者和良好的沟通者。幼儿教师必须是“被动的观察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能努力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既要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也要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精神状况。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被动”不是指简单地对儿童加以干涉,阻止他们正常的自由活动,而是对儿童的各种自由活动耐心地等待。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教师应该尽可能发现“童年的秘密”,力争做“秘密的探寻者”。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尝试用多种方法关注儿童身心发展。当然,教师的研究不应该凭空想象,而应该来源于对儿童的观察研究。教师通过“被动”观察儿童活动所得到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整理与分析,探究儿童发展“内在的秘密”,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护佑下健康成长。同时,她还认为,教师不仅要观察儿童的方方面面,也必须对自己进行观察与研究,认识自己在教育幼儿方面的优缺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思者”。
1.职业认知
一般来说,职业认知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要素的综合。任何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认知,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比较正确的认知,才有可能合理地定位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说,职业认知就是从事该职业的精神准备。蒙台梭利认为,要全面透彻地教育儿童,教师必须有思想准备。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生来说,他们应该认识到,学前教育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并不是所谓的“小儿科”,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道路上除父母之外的第一任老师,无可替代。只有认识到这些,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幼教事业,尽可能做到不计个人得失,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
2.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进行幼儿教育工作的总体规范。幼儿教师应该富有爱心,只有对幼儿以及幼教事业产生发自内心的爱才可能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时刻保持童心,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学段的教育,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童心未泯的儿童,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完全处于未知状态,如果教师从成人的视角与幼儿交流,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从内心密切关注幼儿,用童心感受幼儿们的可爱之处。另外,幼儿教师也应该具备团队意识,要知道,幼儿教师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在战斗,幼儿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3.职业知识与能力
职业知识是每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前者有学前教育的相关原理、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后者包含英语、天文、地理等。专业知识有助于学生知道学前教育的内涵,而通识性知识能够让幼儿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职业能力是学生入职后应该具备的技能,学生进入到学前教育行业中,知道如何正确地观察幼儿的日常活动,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做出准确的合适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顺利完成从在校学生到职业幼师的转变。另外,作为新时期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也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等。
当前,学前教育受到空前重视,高职、高专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得到蓬勃发展,虽然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有所改进,但是许多高职学校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学前教育学生进入高职学校之后,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由专业教师完成的,他们所学习到的专业课程和技能也是在学校完成的,因此高职学校与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客观因素。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高职学校里能胜任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的教师数量依旧严重不足。
不仅如此,大多数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尚未转变,大多高校课堂遵循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演示与讲解教具操作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不能体会到蒙氏教学法的精髓。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很难跟上时代步伐,大多数学校里的教材版本多,质量参差不齐,不能适应各校学前教育教学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熟知并熟练掌握蒙氏教育理论和教具操作的人才,但是,反观当下我国高职学校中的学生现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基础比较薄弱,而且他们对专业的认识不深刻。由于生源的多样化,大多数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几乎为零,对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更不要说热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热情、职业认同感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信心。
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刚从高度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这时的他们渴望更多的是对校园外世界的探索。他们在高中时就已经厌倦对枯燥书本知识的学习,因此在相对轻松的大学校园中他们将抗拒学习的心态完全展现出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大体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但对百科知识的补充就很难自觉完成。因此,学生从业后,由于知识面窄的原因,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
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充足的实践经历。学生在校园中,很多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虽然书中的知识内容丰富,但要想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领域学生必须亲身体会。尽管学校会组织安排学生进行见习活动或实习,但见习和实习多是在固定的幼儿园完成,学生了解到的行业情况仍不全面,实践经历仍旧不够。
幼儿教师应该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知识,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实践智慧。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尽可能让学生在学校完成“准幼儿教师”的转变。借鉴蒙台梭利的看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热爱幼儿和幼儿教育事业,对自己所即将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对学前教育要有比较强烈的兴趣。所有的教学都应当以激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能够持续处于兴趣范围之内为目的。因此,高职学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认识到儿童在教育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成长和发展影响因素等。
蒙台梭利强调,幼儿教师要掌握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指导儿童心理活动与生理发展,而这些又来源于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高职学校教师传授给学生。因此,要想让学前教育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基本功,高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深自己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深入幼儿教育的一线,收集幼儿教育的相关资料,并开展分析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例如,蒙台梭利要求教师应该掌握好适度干预的时机和方式,而这些方式并不是学前教育学生可以掌握的,最后的解决方式就是教师自己通过实践研究,将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蒙台梭利认为,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强大的学习机制,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应注重小组合作、团体学习等学习模式,而这些又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经过反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在当时受到技术、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虽然不可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但是其对幼儿教师“手把手”的培养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任何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让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引领示范,通过展示正确规范的动作分解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加深对他们相关操作技能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波斯纳说:“经验+反思=成长”。“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而教育教学理论只有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幼儿教师对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反思,可以影响教师对是否要调整教学行为的判断,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职前培训、教育视频的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对儿童的观察与观察结果的反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儿童的心理,探讨童年的秘密。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的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地捕捉、获取有关信息,在合理选择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内在知识结构的变化,而且可以从信息中发现其隐含的意义和价值并整理、重组、综合,创造性地生成新的信息,提升教学质量,产生新的信息增长点,激发学生的批判、反思与创造性思维。
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要求更高,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制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推行体现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所以,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必须明确科学定位,从国家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学校的角度全面考虑,进行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打破学科理论中心,重塑学前教育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努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素质的完美结合。高职学校要在分析毕业生就业类型、岗位基础上,参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相关文件,整理学生需要从事的典型工作及相应的职业能力,确定每门课程教师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例如,作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课,可以开设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课程,而专业主干课是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保证,包括教师口语、幼儿语言教育、幼儿艺术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培训等。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准幼儿教师”,既要体现出师范性又要凸显其职业性。蒙台梭利方法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其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效果显著。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借鉴蒙台梭利的理论精华,有效指导我国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