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标准下职教师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以“学前教育管理学”课程为例

2020-03-04 05:24周驰亮
教育观察 2020年8期

周驰亮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建设“金课”的概念。同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金课”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的标准,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科学文化与综合素养的融通,注重课程教学水平。课程教学是学生受益最直接的途径,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问题。职教师资学前教育本科生是职业院校的准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的储备力量。建设“金课”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适应新时代课程发展趋势。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金课”标准存在差距,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是现实选择,“学前教育管理学”是职教师资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宏观视野和管理思维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策略,重视学生建构性学习的引导。

一、“金课”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定位

职教师资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接受性学习占重要位置。在教学中,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占主导性。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的,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1]基于“金课”标准,教师应从教学效果出发,鼓励学前教育本科生找准学习方式定位,逐渐减少接受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强调实践和感悟的交融,强化建构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

“金课”的高阶性强调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具备处理现实问题的高水平思维。教学质量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与学习方式紧密相连。教师要综合构建教学体系,在实施教学策略时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探究方式,主动思考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前教育本科生从积极的学习动机出发,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观察等活动,去探究幼儿园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学生在探索中训练思维,用现有的知识去认识、分析幼儿园的管理问题,理解幼儿园在保育、教学、总务等方面的运作过程。职教师资本科生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实操技能的训练,定位是成为综合能力突出的职业教育教师。探究性学习能促进个体学习与情境化实践活动的融合,符合高阶性标准。

(二)自主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不是教师在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个体结合自身现有的经验进行知识获取、转化、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是实现知识内化的归宿点。“金课”的创新性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注重知识转换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其进行自我教育、主动摸索,学会举一反三,运用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宏观学习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内容,微观探究幼儿园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等问题。学生可选择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等方式,主动分析和探究幼儿班级管理等问题,在自我教育中形成个性化体验。

(三)合作性学习

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2]职教师资学前教育本科生需具备合作探究的意识,将自身的职业性特征与团队协作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是学习共同体的互动行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交流,探讨课程内容。“金课”的挑战度表现为教师设置一定难度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等途径,攻坚克难。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共同研究,进行头脑风暴,形成交互合作的良好氛围,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共同进步。学生可组建学习小组等,集体研究西方管理理论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启示、学前教育行政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影响等主题。合作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连续性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和行为潜能。

二、“金课”标准下职教师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策略选择

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对教学行为的全局把控和有效推进的实施方案,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制约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基于“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教师的教学策略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前教育本科生特点进行合理构建,整合教学资源,“以生为本”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案。

(一)“体验、解释和理解”的对话教学策略

教师实施对话教学策略,旨在教学中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平等的对话环境,将原理感知和情感渗透寓于交流对话中,采用直接问答形式,抛出开放式问题,如让一些学生现场分析西方国家学前教育行政的特点和优势,并请其他学生评价作答情况,保持提问、作答、评价等环节的有序实施。同时,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设置幼儿园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组织结构差异性等问题,引导学生随机组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要求小组讨论后要达成相对一致的方案,自发选出组长发言,并由一名组员评价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对话环节中,呈现出学生在交流体验中开动脑筋、教师解释概念、学生逐渐理解的递进顺序。对话的过程就是调动学生的思考力,让更多学生参与对话、说服、认同、评价等体验的过程。对话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体验、解释和理解的融合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促进自我建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展现“金课”的高阶性的过程。

(二)“问题、探究和反思”的实践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幼儿园管理中现实问题的素养和能力。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策略,要创设实践教学平台,把教学融入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首先,教师提前设计实践方案,确定探究幼儿园特色培育等主题,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选择访谈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式,要求学生组建小组,构思和设计访谈提纲,并且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践学习,丰富教学方式。再次,教师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积极探究,根据小组课题需要到园内观察记录,并联系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访谈,按照课题采录相关信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形成调研报告,把小组成员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有序整合,提炼调研的劳动成果,分批进行课堂汇报和交流,并组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实践教学策略是问题、探究和反思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参与度,让学生走出教室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方法和素养。实践教学策略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契合学生自主性学习特征,体现了“金课”的创新性。

(三)“动机、评价和提升”的组织管理策略

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推进学业难度的调整,适当增强课程挑战度、强化教学深度、提高教学质量。“学前教育管理学”既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理论,又涵盖复杂的幼儿园现实管理问题,依据“金课”的挑战度标准,需要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评价上进行适当调整。第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考量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积累,运用认知匹配策略,围绕学生的认识需求,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二,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方面,要构建问题探究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适当提高课程考核难度,实施形成性评价,课后布置章节思考题和实践探索题,从外部环境提高学习动力。第三,教师要组织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参与其中,对课堂作业、现场问答、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教师可以及时获悉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并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改进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持续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学生自身反思和完善。组织管理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增强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体现“金课”的挑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