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20-03-04 05:24张丽莹
教育观察 2020年8期

张丽莹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顺应了促进我国幼儿教师师资水平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重申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些文件都会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专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制约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能够满足我国对较高水平的幼儿教师的需求。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仍存在专业发展素养薄弱、科研活动意识淡薄及方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将探讨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以期为宁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一)缺乏专业精神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的经验与能力固然重要,但若缺乏专业精神的基奠,其专业发展水平将被限制。调查发现,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仍存在问题。一方面,缺乏引导幼儿发展的教育责任感,通过访谈可知,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更关注其保教任务的完成,没有充分考虑在幼儿发展中所发挥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另一方面,缺乏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调查发现,在面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且不能够针对其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索,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二)专业发展支持力不足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内部发展支持力,二是外界环境的刺激。较强的内部发展支持力有利于幼儿教师有效地提升其专业素养。相应地,一定的外界环境刺激有助于引导幼儿教师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提升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对宁夏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发现:第一,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对专业自主发展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大部分教师认为自主发展就是圆满完成园长所安排的任务;第二,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外部支持力,幼儿园没有制定相关制度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幼儿教师需要外部与内部支持力的合力共同支撑其专业发展。

(三)专业能力发展失衡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幼儿保教活动直接、基本的因素。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教育计划和实施能力较低。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在园的每位幼儿息息相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43.9%的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不能够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来保证教育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生活化。此外,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激励与评价能力相对较低。正确的激励与评价有益于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如在宁夏农村地区,51.3%的农村幼儿教师缺乏运用观察、幼儿作品分析、家园联系等方式来评价幼儿的能力。

(四)专业知识相对匮乏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运用熟悉情况将直接决定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目前,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过于注重实践性知识,他们更偏重如何备课、如何上一节好课,这就导致幼儿保教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二,知识体系更新停滞不前。由访谈得知,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缺乏探索知识的主动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应主动获取新知识以面对幼儿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而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在此方面则表现得很不积极。

二、影响宁夏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入职标准

目前,宁夏农村地区部分民办幼儿园办园动机不端正,他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师资的准入水平。尽管各地都颁布了幼儿园建园标准,但对幼儿教师的入职标准始终没有具体要求,这就造成农村幼儿师资准入水平较低,从而进一步导致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2]据调查,53.28%的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虽然幼儿教师资格证不能代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但是幼儿教师资格证仍是幼儿教师专业门槛。

(二)职后教育

职后教育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重要影响因素。宁夏农村地区在幼儿教师职后教育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职后教育方式单一导致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缓慢。目前,幼儿教师的职后教育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教师对于职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其专业能力发展。第二,职后教育机会少且教育内容不适合农村情况。新手教师需要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老教师则需要接受较多的教学教研培训,但在实际安排中,幼儿园安排培训内容时并没有结合实际。

(三)社会认同

宁夏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条件相对较落后,缺少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硬件设施,在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园本文化及社会整体环境方面限制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如观念落后保守、幼儿家庭早教意识薄弱、教师保障机制不健全。在宁夏农村地区,人们普遍对农村幼教事业内涵理解不足、对教师人文关爱缺失。[3]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在描述从教以来最大的感触时表示“工作累”“不受重视”“职业认同感较差”。社会对幼儿教师较低的认同降低了幼儿教师的成就感,导致幼儿教师缺失进行自主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制约了幼儿教师自主进行专业发展。

(四)薪资待遇

宁夏农村地区幼儿园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幼儿教师的待遇较低。调查显示,71.8%的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工资水平在2000元以下,他们在面对繁杂的工作、较差的环境,得不到相应的薪资待遇时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与城市幼儿教师相比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造成了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宁夏农村地区,优秀的幼儿教师缺乏投身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外部推动力,进而阻碍其专业发展。

三、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多管齐下,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依据农村幼儿教师的现实需求建立培训体系,对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首先,培训应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多种需求。在开展培训之前培训者或组织单位可以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教师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困惑,进一步在培训中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升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其次,适当延长幼儿教师培训周期。幼儿教师培训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培训组织单位应建立“设置培训主题—跟踪了解—分析问题—改进培训主题”的培训模式。最后,培训形式多样化。组织单位可以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如带领幼儿教师到优秀幼儿园现场观摩,现场与当地教师交流沟通,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

(二)多方支持,提高幼儿教师薪资待遇水平

当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对于薪资待遇水平比较重视,较优越的薪资待遇会吸引优秀的幼儿教师投身于农村学前教育的事业中。为此,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一方面,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编制,逐步解决幼儿教师编制问题。考取事业编可加强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政府部门应根据现有的幼儿园编制标准,指导当地人事部门按照农村幼儿园规模,对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编制标准适当降低要求,逐步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的事业编数量。另一方面,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社会福利。政府部门应落实农村公办园幼儿教师工资、医保、养老保险等福利,制定农村民办园教师养老保险、医疗制度,对非公办幼儿教师实行最低工资制,实施社会化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实行定期聘任制与劳动合同制,保障相应待遇以解除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5]

(三)因地制宜,设立合理的教师准入制度

现行的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职业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国家设置的幼儿教师一般入职标准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设立适合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第一,适当提高幼儿教师入职资格,确保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第二,满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特殊性需求,依据特殊性需求予以师资条件的保障。如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幼儿为留守儿童,因此,幼儿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幼儿心理方面的知识。

(四)协同创新,加强高等院校与幼儿园合作

协同创新推进高等院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有利于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农村地区教育教研工作,促进高等院校与农村幼儿园建立合作,大力推进农村幼儿教师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一方面,在深入合作过程中,农村幼儿教师可针对幼儿教育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与学前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不断提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同时,科研工作者可与幼儿教师探讨幼儿一日生活管理、家园合作、园本课程开发等多方面的教研经验,促进高等院校科研工作与地方实践的切实结合。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可通过与农村幼儿园共同探讨幼儿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考量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及是否需要根据幼儿教师的实践反馈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予以一定的修改,从而不断提高学前师资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