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兰
(无锡市玉祁中心幼儿园,江苏无锡,214000)
小班幼儿的学习以直观感受为主,游戏的自主性、模仿性强。在实施戏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在指南引领下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幼儿在看看、玩玩、演演的过程中展开戏曲主题活动。下面就以“好玩的乐器”为例进行阐述。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开展学习的前提。小班幼儿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情绪化的。当幼儿出现某一方面的兴趣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直接探索的机会。就戏曲乐器而言,教师要创设与之匹配的戏曲,让他们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发现乐器特点,积累对戏曲乐器的经验从而萌发对戏曲的喜爱。
在观看变脸活动后,幼儿对戏曲中的乐器产生了兴趣。追随幼儿的兴趣,笔者在戏曲角提供了常见的戏曲乐器——大锣、小锣、钹和京鼓。幼儿关于对乐器的探究活动也就开始了。
在戏曲角中,幼儿自由探索敲打乐器的方法。幼儿一边玩一边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跳跳:我是用乐器拍的,它有绳子,抓住绳子就能拍的,就像拍手一样。
浩博:这个乐器有两个,圆圆的。
张梓浩:我敲的是一个大的圆圆的乐器,还有一个棒。
幼儿一边敲打乐器,一边尝试着用多种方法演奏乐器。活动结束后,幼儿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戏曲中的乐器有很多种,幼儿对乐器的经验只停留在鼓的层面,于是,选择哪些乐器对幼儿来说就尤为重要。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内容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突出张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更加投入活动。于是,笔者选取京剧乐器中常见的锣、钹和京鼓,让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受乐器的有趣。
在戏曲角中,幼儿自由探索乐器,通过观察、触摸,幼儿对乐器的外形特征有了认识并会用语言进行表达。幼儿在反复摆弄敲打的过程中探索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这种无意识的敲打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有了关于乐器的初体验。只有让幼儿玩得尽兴,他们才会对活动有更多的关注,对戏曲有更深刻的认识。
戏曲教学中京剧锣鼓的音乐一放出来,有的幼儿就问:“老师,我知道这是唱大戏的声音,是不是要去看大戏了?”幼儿因为有了上周欣赏唱大戏的视频的经验,对于戏曲音乐甚是熟悉。笔者提问:“你听到哪些声音了?”睿堂说:“有鼓的声音。”倩倩说:“我听到的是玻璃敲碎的声音!”(其实应该是锣敲打出声音)锦垚说:“这个声音很快!而且这个声音是脆脆的。”这时,龚子轩说:“这个就是在戏曲角中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我们都玩过。敲打出来就可以唱大戏了。”通过讨论,幼儿知道了唱大戏的时候就可以用乐器演奏,其他人员进行表演,这就是唱大戏。这是戏曲角中围绕“乐器”的话题又一次展开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经验分享的活动,认识了常见京剧乐器的名字,并练习了正确演奏乐器的方法。
从幼儿的对话中可以发现,幼儿对乐器有浅显的认知。接下来就要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提升其对乐器音色的感知。教师提供的视频欣赏内容让幼儿视听相互结合,达到戏曲乐器欣赏的目的。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围绕在戏曲的音乐上:听到快的音乐,表示动作要快;听到慢的音乐,表示要做亮相的动作。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音乐一般是人物出场时演奏的,同时也明白了戏曲中的音乐和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是不同的,他们也学会了从乐器的演奏快慢的不同了解戏曲的特别之处。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因而在活动中笔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游戏化的理念,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如区域自主学习、小组的探索活动、集体的分享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戏曲教学,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最后大家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变得积极、主动,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对戏曲乐器的认识,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要充分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戏曲的兴趣。
随着幼儿对乐器的深入了解以及兴趣的提升,笔者尝试借助歌曲《看大戏》开展戏曲活动,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
《看大戏》歌曲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于是,戏曲活动中有了幼儿一边敲打乐器一边说唱的情景。顺应幼儿的需要,笔者为看大戏制作了简谱和节奏型,幼儿尝试看节奏型演奏。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不熟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笔者告诉幼儿一个叉就是敲一下,这下幼儿恍然大悟。
尹尹是第一个发现,并说:“第一排有4个叉,所以我们只要敲4下。”堂堂说:“这个儿歌有3排,每排敲四下。”两人一边看着图谱一边看节奏型演奏,边敲打边念儿歌,其他幼儿看见也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中。他们一会儿交换乐器演奏,一会儿表演看大戏,到后来几个幼儿在演奏,几个幼儿在表演看大戏,还对笔者说:“老师,我们也在唱大戏啦!”
生动形象的图谱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推动了幼儿的自主探索。练习乐器演奏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幼儿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是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师生融为一体,师生间或者生生间的交流都比较自由广阔,幼儿能够沉浸其中,乐意学,快乐学。同时,图谱和节奏型的整合,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幼儿在敲敲说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节奏型的认识。
幼儿从无意识地敲打乐器到有意识地演奏,这一过程的转换就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幼儿自己摸索敲打节奏型,学习看简单的图谱,初次尝试和同伴一起演奏。在演奏中,大家相互配合,这一过程发展了手眼协调性、同伴合作的能力,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开展的,幼儿在看图谱、练节奏型、一起合作表演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戏曲经验。
“好玩的乐器”只是“娃娃看大戏”中的一个活动。笔者通过各种形式的戏曲欣赏活动,让幼儿真真切切地了解了戏曲,认识了戏曲。尽管幼儿对戏曲的认识还很浅显,但他们这种由不懂到懂的过程是非常珍贵的。教师需要将游戏理念渗透于戏曲特色课程中,运用游戏化的思维模式进行课程组织与实施,跟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符合幼儿需要的戏曲活动,来满足幼儿表演欲望和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师要通过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等情感渗透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对戏曲的兴趣,让戏曲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心里,激发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以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