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霞
(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莆田,351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幼儿园美育尤其是自然美育一直在被弱化,处于从属地位。多数家长更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幼儿情感、能力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幼儿园的自然美育课程要给十几年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如今的幼儿,上好人生第一堂自然课。幼儿园让幼儿从小发现自然之美,从而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爱护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在成人后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壮丽篇章。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注重将自然教育与幼儿审美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怀,使他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实践中,我们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微观自然环境,挖掘自然元素,对幼儿进行自然美育启蒙。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更进一步将广阔的大自然作为幼儿园自然美育的宏观环境,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的“小天地”,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为幼儿将来创造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充分利用园中教室内外各种可利用资源,为幼儿创设自然化环境,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中蕴藏的美育元素,实现自然美育目标。幼儿的美育有其特殊性,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处于浅表层次,环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必须考虑幼儿的童趣特点。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创设的美丽的小花园、快乐的种植园、形象逼真的自然角等,均具直观、童趣的特点。
以 “快乐种植园”为例,它根据幼儿自然美育特点,将多年偏居北隅的菜园子,进行两次大改造,变为具有童趣的种植乐园。夏天,“快乐种植园”里的小木门上爬满丝瓜,犹如一个一个挂着的绿色的灯;春天,紫色的紫藤花点缀门框,让幼儿恍若步入仙境;各种形状的小菜地凸显着几何图形的美感;休闲小木屋里的玉米、南瓜,农耕区里的锄头、镰刀,都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劳动之美。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在幼儿自然美育中,因地制宜、独辟蹊径、变废为宝,将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创设微观自然环境,让幼儿从中感受美、领略美。
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室的走廊、阳台等区域,在幼儿自然美育中实现了利用价值最大化,多个班级都在走廊创设自然角。小班年段创设的“绿野仙踪”,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多样性,感受动植物的形态美;中班年段创设的“农家乐”以多种淳朴的田间风格,吸引幼儿发现田间之美;大班年段创设的“木兰溪畔”,以莆田美丽的母亲河为主线,展现家乡美景。这些自然角,让幼儿在方寸之间发现自然之美,欣赏自然之美。
在启发幼儿发现自然之美、欣赏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幼儿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觉系统,积极引导幼儿多看、多想、多听、多说,全方位、不断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
在“快乐种植园”里,幼儿一年四季种植不同的植物,他们最爱在这流连。春天,教师领着幼儿发现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忙碌之美、小菜苗破土而出的稚嫩之美;夏天,教师引导幼儿描绘各种植物的造型之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洁之美;秋天,教师带领幼儿感受收获之美;冬天,幼儿穿梭田间,寻找生命的足迹,观察小虫栖息场所,惊讶于小虫洞穴的不同造型之美。教师和幼儿将收获的果实制作成一件件造型各异的艺术品,将干枯的树枝粘贴成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大自然美丽画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会深切地关心在隆冬严寒中无处栖身的小山雀,并设法去保护它免遭灾难;想到保护小树过冬,那么这个孩子待人处世绝不会冷酷无情……如果他为了那棵孱弱纤细、毫无抵抗能力的幼苗长为粗壮挺拔的大树而操过心,那他就会成为善良真诚、热忱的富有同情心的人。”[1]幼儿在观察自然之美中,学会了尊重生命,从大自然的生命中感慨生存的不易,激发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的友善以及对父母的感恩。
幼儿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内,尤其是审美教育,大自然才是最好的美育课堂。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一草一木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天然素材。这些大自然的素材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自然之美,与自然和谐共生。[2]幼儿年龄尚小,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由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带领他们到户外,到大自然中,领略自然之美,探索自然奥秘,让幼儿学会观察思考,体验生活之美,在探索中成长,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3]
金秋时节,笔者所在班级曾组织幼儿去郊外田野游玩。幼儿看到美丽广阔的稻田,兴奋得叽叽喳喳。“田埂就像妈妈一样,我们要保护田地。”“田埂弯弯曲曲环绕着每块田地,特像迷宫,我觉得好美。”“稻田一层一层像金黄色的蛋糕。”幼儿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自然景观,感受金秋时节之美,这也是他们对自然美的艺术想象和礼赞。
在稻田里,他们见识了农民伯伯怎样收割稻谷,怎样把稻穗割开,从而“变”出他们生活中吃的大米。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这真的是让他们大开眼界。好奇的幼儿在农民伯伯的帮助下,学着踩打谷机、晒稻谷等农活,通过劳动,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他们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感受到了劳动之美。
乡村之旅给幼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活动结束后,笔者又组织他们分享乡村之旅的收获,幼儿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感受,有的用画笔画出自己眼中的乡村,有的把摘到的野花制作成干花,插在小瓶子里做纪念。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全身心投入,亲眼看、亲手做,融入自然,体验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感悟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
为了提升幼儿对自然美的创造力,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艺术长廊,将从自然界中收集的东西作为创作原材料。艺术长廊根据幼儿的兴趣分成“泥巴乐”“稻草屋”“疯狂石头”“涂鸦乐”等区域,这些自然原材料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如“疯狂石头”区,幼儿将河边捡来的鹅卵石变成京剧脸谱,将从海边捡来的石头变成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动物,将从山上捡来的石头变成一座座造型独特的房子等。而“稻草屋”里的稻草一会儿变成稻草人,一会儿又变成坐垫、鸟窝,等等。这些变废为宝的行动,树立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大自然是最慷慨的,只要幼儿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他们都能找到创作的材料。在沙池玩耍时,幼儿发现在沙子上可以画画,就提议将沙子放在艺术长廊里。笔者根据幼儿需要,为他们准备了一些沙子以及其他辅助材料便于他们创作。艺术长廊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一件件普普通通的自然材料,在幼儿的手里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美的创造。教师创设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制作艺术品,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环境,而且对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4]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从娃娃抓起,坚持自然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自然美育。通过自然观察与自然体验,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在幼儿最初的人生基因里写入了尊重、责任和博爱;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审美教育,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尊重生命,使幼儿在探索中成长,在与自然真善美的互动中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