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
(惠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惠安, 362199)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童趣盎然、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童谣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其生存现状相对窘迫。伴随老一代传承人的相继逝去,相关技艺曲调有消亡的风险。为此,保护、传承闽南童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促进3—6岁儿童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将闽南童谣寓于体育活动中,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形成具有浓厚闽南本土文化气息的体育游戏。以下是闽南童谣渗透于体育活动中的几点做法和一些体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含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2]一线教师应该开发生活中蕴藏的教育因素,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努力建构生活化的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趣味性的闽南童谣融入体育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闽南童谣是弘扬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巧妙地将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内容渗透于欢快有趣的体育活动中,不但可以强化游戏的节奏感,而且可以增强游戏的情境体验感、生活气息和娱乐氛围,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3]幼儿在体能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用最快乐的方式熟悉那些逐渐消失的曲调,从而增强对闽南童谣的兴趣,也能进一步了解家乡特有的文化底蕴,使得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幼儿心中萌芽,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是否能得到锻炼是体育游戏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所选的活动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爱模仿,中班幼儿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有情节的活动,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喜欢竞赛性、挑战性的活动。[4]教师选取合适的闽南童谣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并根据体育游戏的特点将游戏分为跑、跳、钻、爬、平衡、投掷、徒手、器械等类型,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特点,他们喜欢模仿,对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节、角色、动作容易产生兴趣。在观察小班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老鼠的头像很感兴趣,每次经过都会捡起地上的沙包去砸它,但由于手臂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较弱,掌握正确投掷方法的幼儿并不多,投中的概率不高。于是我们将闽南童谣《贡沙包》更改为浅显易懂适合小班幼儿的四句话:“沙包准准贡着脚,贡来贡去闹喳喳。沙包准准贡着手,贡着一只大老鼠。” 通过这样充满童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学习了正面单手向前投掷的正确方法,锻炼了上肢力量,在此基础上练习投准目标,提高了手和眼睛的协调能力。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整体参与性高,通过自主探索、练习,轻松地掌握了单手投掷的动作。
游戏环节环环紧扣,由易到难地开展了一系列锻炼活动,趣味性强,幼儿乐在其中。这样的方式突显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将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整合,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中班幼儿喜欢游戏性强且具有互动性的游戏,我们根据闽南童谣《老鼠仔钻壁空》设计了有关钻跑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学习在一定高度的障碍下钻跑,发展灵活协调的钻跑能力。游戏玩法:多数幼儿站在圈上,手拉手围成一个“墙洞”,少数幼儿当“小老鼠”,圈内放置许多粮食,依照童谣的韵律,老鼠在“墙洞”内外穿行,在圈内捡粮食送到圈外的老鼠洞里,当念到“人人看到都要抓”时,站在圈上的幼儿全部蹲下,圈内被抓住的“老鼠”替换为新“老鼠”,圈外的“老鼠”继续游戏。在捉与逃的游戏情境中,幼儿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的定位,主动调整自己的动作以完成游戏,从而灵活掌握钻跑能力。
在掌握钻跑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的反应能力。教师根据闽南童谣《阿不倒》的情景内容,把全班幼儿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游戏,各组选两人面对面把手搭起来,当成一个笼子,剩下的人排成一队像一列火车一样,边钻笼子边念童谣《阿不倒》。当童谣念完的时候,笼子就关起来,谁被笼子套住,谁就得出来代替其中一个搭笼子的人。幼儿通过玩钻笼子的游戏,可以提高身体的反应能力和灵敏度。教师通过观察、讨论改进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动作要领,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大班幼儿的身体处于迅速生长阶段,在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强的同时,合作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对抗性强的游戏,能充分满足大班幼儿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根据闽南童谣《扒龙船》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场龙舟赛。他们六人一组,每队各有一面旗,两人套上龙头上的绳子,其余四人则拉紧龙舟身上的绳子站在起点线上,听到哨声响起,一起边念童谣边提起龙舟半蹲着向前走,先到者举起小旗以示获胜。幼儿在前进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速度,而且要根据同伴的速度来调控自己的身体,在小组合作中,要使龙舟顺利、快速地前进,小组成员需要步伐一致,这样,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可以慢慢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闽南小吃谣》里“加刀剪”(石头、剪刀、布)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传统游戏。把轮胎作为体育游戏活动的运动器材,让幼儿站在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进行双脚并拢跳、双脚立定跳、双脚前后跳等跳跃动作,以此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幼儿在掌握轮胎上跳跃的动作要领的同时可以发展下肢的动作力量。本次活动设计紧紧围绕着“轮胎”开展,有效地利用了运动器械,童谣中闽南小吃的情境氛围,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环节的设计和幼儿的知识经验的建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巩固了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并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幼儿在抽象的思维和具体的动作中进行锻炼。
运用闽南童谣帮助幼儿记忆体育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的情境,但念诵闽南童谣对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幼儿来说具有发音上的难度,幼儿在表述时存在自信心不足、害羞等问题,在用闽南话逐句逐章地念诵童谣时,韵律性和节奏感比普通话差,经常顿住、停住后就难以继续。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游戏空间。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均有个体差异,因此活动一定要有层次感。教师应考虑到幼儿在表述闽南童谣时可能遇到的困难,降低念诵童谣的速度和记诵童谣的难度,把简单易上口的闽南童谣设计成难度较小的游戏,先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循序渐进,逐步加强游戏的难度与强度,一步步地提高幼儿的适应性。[5]具体直观的游戏情境能帮助幼儿正确理解闽南童谣,让幼儿与情境、同伴、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的情感交流,避免单纯、枯燥的动作技能训练。活动中,教师应将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结合起来,在了解每个幼儿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并能灵活地调整活动组织,随时掌握活动的进程与节奏,所用的教学技巧也需要适时调整,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活动的节奏,必须掌控在教师手中,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深入研究和实践,让闽南童谣走进幼儿园,巧妙融进体育活动中,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