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西河镇中心学校 贵州 遵义 564100)
1.1 教学氛围枯燥,活力不足。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导致小学生提不起学习热情。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牵绊,思想品德教师无法高效的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效率不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场所往往是课堂,学生无法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感受不到生活气息,仅仅将学习精力妨碍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中,接触实践活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涨。
1.2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不高。仍然有不少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时候,以口授式为主,往往是教师卖力的讲,学生被动的听,双方没有互动,知识传输仅仅是单向展开的,课程氛围沉闷,选择该手段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也极大的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受到压制。此外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思想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有机整合起来,两者毫无交集,思想品德课程仅仅沦为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场所而已,机械的将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消化吸收,这与思想品德实践化教学初衷是相悖的。
1.3 教学评价过于片面。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相对片面,教师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指标,格外关注目标性评价手段的应用,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目标性评价手段过分关注结果,忽略过程,同时教师更没有立足于整体层面来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学评价没有实质意义,无论是学习效率还是学习效果都没有高效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2.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障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获得知识,还应该理性提升自己的学习意识,立足于情感层面获得更理想的学习体验。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应该立足于学科本质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强调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可以在情感中渐渐形成理想的道德品质。小学生的品德以及社会性其实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体验、情感等等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借助思想诉求,用心感悟实际生活,体味这丰富的生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统筹分析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借助小学生相对熟悉的实例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我为集体添光彩》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借助校方开展的形形色色的活动对学生展开教育,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真正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整体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2 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特别是小学生向师性明显,他们往往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为此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发挥好自己的榜样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典范,以正确的言行,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强调思想的解放,强调教育理念的优化转变。在具体教学环节,给予教育活动更深刻的热爱,积极乐观的开展每一节课。给与学生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例如在学习《我是教师的美容师》这节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向学生讲解环保的价值,强调学生环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环境也是我们良好生活习惯的体现。为了引导学生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参与到生活环境的维护中。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2.3 做好思想品德备课工作。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做好思想品德备课工作。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完整的备课计划,注重细节,与此同时结合自己的备课习惯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试图以良好的备课彰显课程的精彩性,提升教育价值。与此同时备课环节还应该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借助小学生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2.4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开教学。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新型授课技术媒介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知识更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小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征,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做好备课工作,保障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深刻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努力提升思想品德课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