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霞
(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孩子拥有成功生活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是什么?我们希望他们的未来如何?Kimberly A. Schonert-Reichl和Shelley Hymel[1]调查了家长和教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发现,家长和教师的回答往往是社交和情绪技能,而不是传统的学习技能。教师和家长表示,他们希望幼儿快乐,拥有关心和支持的人际关系,幼儿能同情和关心他人,能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能停止危险行为和损害健康的行为。
Elias等提出,尽管人们最开始或许是独自学习的,但最终学习变成了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得以改进的过程。[2]幼儿与他人互动的学习成果表现为一定的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社会—情绪能力(SEC,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e)是一个多含义概念,涵盖认知、意动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相较于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更具有社会—情绪性。幼儿获得社会—情绪能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情绪学习。社会—情绪学习是幼儿在学业、个人、社会和公民的发展过程中,对处于核心地位的知识、习惯、技能以及理想的学习。社会—情绪学习是与社会智力[3]、社会能力、情绪智力[4]等具有相同研究领域、意义的一类概念。Casel确立了社会智力所包含的5个可教的组成部分,即自我觉知、社会觉知、自我管理、社会技能和负责任的决策。Denham认为,学前儿童处理重要的发展任务时,社会—情绪学习表现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5]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社会—情绪能力包括幼儿有效达成目标,并与他人互动所需的社会、情绪和认知三维的知识与技能。
Denham认为,情绪能力与其他类型的学习一样重要,是幼儿互动、与他人形成关系的核心。[6]这种情绪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幼年时期提升社会能力和幸福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实现在校期间的社会和学业成就,也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成功。社会—情绪学习将学术知识与一组特定的技能联系起来,这些技能对幼儿日后在学校、家庭、社区、工作场所中取得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日后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预测指标。[7-8]
社会—情绪学习涵盖了个人能获取并有效加以利用的必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这些知识、态度和技能有助于个体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树立和实现积极的目标,发展和维持与同龄人和长辈的积极关系,并做出负责任的有益于健康的决定。
教师参与积极的社会化行为的倾向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情绪知识、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技巧,以及关于情绪的信念等多个因素。幼儿教师的专业情绪能力是“关于儿童情绪和教师在儿童情绪发展中的角色的一整套有组织的信念和处理儿童情绪所采取的具体方式”[9]。幼儿教师花大量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执行许多承载情绪的护理任务,成为幼儿情绪安全的来源之一。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情绪能力,以便处理自身的日常情绪,与幼儿及其父母建立关系,与同事合作。[10]
人们越来越认为,在形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提供一个心理上安全的课堂环境方面,教师个人的情绪特征,是很重要的能力基础。[11]许多社会行为在与同龄人相处中学习效果更好。因此,幼儿教师在促进课堂社会学习方面处于独特的地位。[12]
教师情绪的个体差异可能与他们同幼儿的情绪生活交流有关 (Ersay,2007)。[13]Ersay发现,幼儿教师对自身情绪的认知程度越高,就越能接受并理解幼儿的负面情绪。幼儿教师越注意自己的情绪,就越有可能谈及幼儿的情绪,且不太可能小觑幼儿的情绪。越是了解自己情绪的幼儿教师,越不太可能忽视幼儿的情绪,越有可能鼓励幼儿的情绪。[13]
教师处理自己情绪生活的方式与学生情绪能力的提高相关。教师教授情绪的技能与教师对其角色的效能感有关。[14]那些在幼儿中扮演情绪社交角色的教师,其个人情绪自我效能感(personal emotional self-efficacy)水平较高,更能够识别、接受和调节幼儿的情绪。[15]
调节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当谈及自己的情绪时,幼儿教师大多会自发地提到自己的情绪调节、控制方式。[16]情绪控制也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Taxer和Frenzel研究了那些由教师报告出来的、频繁发生的、可以单独分离的情绪:真诚表达、隐藏和假装。研究发现,隐藏和假装与情绪疲惫和身体健康有关。有效的情绪调节可以促进教师积极情绪的提升和消极情绪的减少。[17-19]
因此,与课堂管理技能一样,教师的情绪信念和自我调节技能是教学的必要内容。[20-21]
考察成年人如何促进(或阻碍)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意义重大。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在他们与父母、教师、看护者和同龄人的日常接触中普遍存在。幼儿的情绪知识与他人的情绪表达模式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幼儿观察成人的各种情绪,从他人的情绪表达中学会与不同情绪相关联的行为,学会如何掌握他人的可能反应。[22-23]
教师情绪社会化方式主要有三种:教师作为情绪表达的榜样,即示范(modeling);对幼儿的情绪做出应变回应(contingency Reactions);有关情绪的教学(teaching)。
DeMorat基于自己观察到的“老师因学生所取得的成就而表现出由衷的骄傲,并以愉快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好的行为”而指出,“老师越是经常地流露出骄傲和幸福的情绪,学生就越迎合老师的兴趣和喜悦”[24]。Denham等人认为,教师的积极表现与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能力呈正相关,因为教师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帮助幼儿表达和体验他们自己的更平静、更规范的积极性,并使他们能够在新学校环境中善于接受情绪学习。相反,强烈而消极的情绪会营造出一种难以监管的氛围。[25]
Jones和Bouffard(2013)认为,教师为幼儿示范社会—情绪学习技能要么有意,要么无意。教师几乎每天都在管理自己的压力,幼儿就在一旁观看。[26]教师管理挫折的方式、维持对自己和班级的管理、在分心的情况下保持专注,以及在需要的时候改变策略等方面,都是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这就是为什么R.W.Roeser与其同事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习惯或性格,如意识、注意力、流动性和意向性”[27]的原因。
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应变回应表现在他们对幼儿情绪表达的鼓励或劝阻上。研究表明,教师在回应幼儿的消极情绪中表现出了移情、让幼儿感到身体舒适、转移注意、解决问题、不予关注的积极反应和限制、威胁、嘲笑、惩罚或降低回应的消极反应。[28-29]Ersay指出,当教师对自己的情绪感知水平低的时候,他们往往更可能忽视幼儿的情绪,更少安慰幼儿的负面情绪,更少以积极的情绪与幼儿呼应。教师的回应因年龄而异(学步期幼儿比学前幼儿得到更多的鼓励,学步期幼儿更多地得到身体安慰和转移注意力,而学前幼儿则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口头调解)。教师支持性的回应会帮助幼儿正视情绪事件,让幼儿更多地学习情绪,适宜地支持幼儿的社会能力和学业成就。
情绪教学是指成年人有意识地使用指导来帮助幼儿在情绪表达、识别和调节方面获得更强能力的过程。[30]Reffett的调查表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在幼教机构中的工作年限与工作环境的某些方面(如工作要求、工作负荷和不明确的期望)对教师的情绪体验有显著影响,社会期望教师的情绪教学与幼儿的积极表达之间具有正向关联,幼儿期待更愿意、更善于教授情绪的教师。[31]
幼儿教师讨论幼儿的情绪,更多地帮助幼儿推断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教会他们表达负面情绪的建设性方法。Kolmodin发现,教师与幼儿谈论情绪话题存在不同的倾向。[32]那些重视情绪教学的教师,也倾向于采用幼儿更加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模式。[33]教授情绪的教师会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情绪,或者帮他们找到积极表达的方法,并通过提供一些工具让他们表达和调节情绪。在确保没有误导或其他特殊情况下,通过这种直接的指导,教师会帮助幼儿获得情感知识。
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得益于教师情绪能力的提高。教师情绪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准确地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进而有效地与幼儿谈论情绪。情绪能力提高培训需要设置专门的训练课程,开设解决教师情绪发展问题的课程。
首先,培训要注重帮助教师主动、自愿地表现情绪。即使有挑战,这样做也能让教师在课堂上保持积极情绪,调整消极情绪。培训旨在提高教师准确表达情绪、产生积极情绪、反思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其次,教师培训要注重教师与幼儿情绪对话的方式,如课堂活动中的情绪和关于课堂互动的对话。为了促进教师情绪的社会化,培训可以侧重于帮助教师学习评估幼儿情绪支持性角色的方式。培训要教给教师具体的策略,使教师用于对幼儿的情绪做出反应(如愤怒、恐惧、悲伤、过度兴奋)。
提升教师情绪能力可采取正念技术、反思监督、压力减轻训练等具体操作方法。[34-36]正念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保持积极性,反思监督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和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减压训练,教师能以轻松的态度开展情绪的示范与管理工作。幼儿园要创建一个情绪积极的工作环境,既支持教师的情绪能力提高,又支持幼儿的社会—情绪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