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云(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410300)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将旅游资源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进行融合,符合生活教育理念,已成为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常来说,旅游资源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风情、都市面貌、人文景观等中获得舒适感受的所有活动因素的总称。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广义上讲,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环境因素都可以被称为旅游资源。目前,旅游资源按照基本属性,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专指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人文景观则是受人文地理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景观,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现代建筑等方面。
旅游资源对提高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是旅游资源是高中地理学科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高中地理学科研究了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探索了宇宙中人类生存的空间与规律。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地理知识,增强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旅游资源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在需求。二是将旅游资源融入地理课程教学,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利用旅游资源,可以深入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生动、形象地认识到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助于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三是将旅游资源融入地理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教材和辅导资料,课程理论性强、社会实践性弱。应用旅游资源,促使教师在研究课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熟识典型、独特的各类旅游资源信息。教师在此过程中增加了知识储备,实践教学能力也会增强。
伴随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理教学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传统地理教学思维的限制,部分地理教师固守陈旧的知识理论讲解模式,对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存在抵触心理,对旅游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很多地理教师以应试结果为导向,将历年高考的重点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忽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缺乏旅游资源应用意识。
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在其个人旅游过程中并没有用地理视角去探索和发现旅游资源,导致其忽略了很多教学素材。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倘若自身对旅游资源知识的储备不足,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大部分地理教师应用旅游资源的方法单调,千篇一律地采用通用的典型案例分析法,缺乏深入实践的指导针对性,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教学实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有了更多外出旅行的机会。但由于平时教师对旅游资源与地理教学的融合较少,学生缺乏将旅游时所游览的景观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意识,不能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解释问题和发现问题。此外,大部分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储备较薄弱,即便有些学生在旅游中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但受制于实践能力,无法准确、有效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地理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融合教育意识,深入挖掘旅游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一是在选择旅游资源时要正确把握“真实、典型、启发、互动”的原则,用地理的视角从真实环境中发现、探索大自然中的地理信息,确保地理素材的真实性;面对复杂、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善于抓住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要注重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强调地理问题的启发性。二是遵循正确、合理的旅游资源课堂流程。一般来说,旅游资源课堂应用想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遵循“资源收集—资源评价—资源梳理—资源整合—应用反思”的基本流程,确保各流程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旅游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能获得学生认可,关键在于教师采用的融合方法。只有不断地创新旅游资源与地理学科知识的融合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适用性。地理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积极探寻旅游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结合点”。高中地理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三个板块。依据新课程标准,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分别与此三类内容相结合。比如,讲解“大气运动”时,将新疆和西藏的高原气候及旅游资源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讲解人文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时,将典型的具有人文旅游品牌的现代都市——成都作为案例,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化的进程。教师要不断创新旅游资源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方式,在自然地理板块,应着重融合自然旅游资源;在区域地理的板块,应融合人文旅游资源,确保其与民俗风情、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效结合。
旅游地理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兴趣度较高。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教学目标。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势地貌,教师可以采用虚拟导游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国家地理》的相关节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可以利用当下比较火热的抖音、快手等APP 收集各地名胜景点的现场直播资源,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事实证明,虚拟导游方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其讨论热情和探究意识,从而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