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敏
摘要:“不是我说你”中的“不是”为语用否定,否定的是说话人实施批评行为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属于批评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之一。“不是我说你”作为一种话语标记,目的是降低说话人批评行为的冒犯力度,在满足说话人自我保护目的的同时,间接地维护了听话人的面子。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来讲,“不是我说你”这一话语标记具有面子补救功能、提醒和强调功能、对言语行为的调节功能等功能。文章从社会、文化、心理三个方面讨论了这一话语标记的产生机制。
关键词: 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语用功能;产生机制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话语标记是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它本身不具有概念意义,但它指明前后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具有主观性,表明说话人的立场、观点等。本文拟对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我说你”进行个案分析研究,重点从共时与历时对其标记化过程等方面展开考察。
“不是我说你”,包括变体“不是我要说你”、“不是说你”、“不是要说你”等,“你”也可以是复数形式“你们”,从句法上说是一个短语结构,独立使用。这符合一般短语结构作为话语标记的特点,实际上,不仅“不是我说你”存在各种变体,就是这个大结构也存在变体,“不是我说你”还可以上推为“不是我 + VP”。
一、“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出现的环境
从句法构成来说,语用标记语是一种附加性成分,往往不受句法条件制约,出现的位置较灵活,对其所修饰的命题意义来说具有插入性特征,但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它们却具有丰富的语用意义,是说话人交际能力的一种反映。“不是我说你”同其它语用标记语一样,一般有句首、句中和句末三种位置。除了一般的语用功能外,其所在位置的不同,也会导致其功能效果的差别。
1.位于句首
不是我说你,你的胆子也太大了!
(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
2.位于句中
小卢呀小卢,不是我说你,你这么吵也没用,关键是上面不同意你上。
(方方《一波三折》)
3.位于句末
位于句末的情况很少,如果位于句末,一般要有相应的体态语予以配合,如摇头、叹气或某种无奈、不满等表情。例如:这件事搞成这样,唉! 不是我说你……(摇头无奈的表情)
二、“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
“不是我说你”作为话语标记,结构上一般放在句子或语段的开始,句法上是一个插入语,前面部分多是要“说”的人物对象,它作为起始句指示后面话语单位的语义内容,后续句就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就某事的批评、指责的内容。它的语用功能有下面几点。
(一)面子补救功能
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分析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就会发现这一话语标记的使用违反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和质的准则。 上文确定“不是我说你”的性质时说过,去掉这一标记不影响句子的语义。那么说话人使用了超出需要信息的话语成分自然违反了量的准则。再者,如“不是我说你,乃文。如果她是我老婆,我会把她留在我身边,至少我还可以保护她,无论我在进行什么计划。”(于晴《红苹果之恋》)说话人明明在说乃文,却要强调“不是我说你”,这就是在说自知是虚假的话语,违反了质的准则。然而说话人为何要违反量的准则和质的准则进行交际呢?利奇的礼貌原则给予了很好的解释。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准则要求最低限度地贬损别人,一致准则要求最小限度地减少自己与他人的分歧。说话人意在规劝、批评听话人,用一个“不是我说你”则缓和了不满的语气,给听话人保留了面子。同时“不是我说你”也避免了说话人的主观性,表明即使是反对或批评也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分歧,保证了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不是我说你”作为话语标记,经常出现在有损听话人面子的话语之前,具有面子补救功能。会话交际中“不是我说你”面子挽救功能的实现上文提到“不是”否定的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言行可能产生的一种判定。“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的后续语句所表达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听话人面子的,或者说是违反礼貌原则的。如果说话人无缘无故对听话人做出批评或过分赞许,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听话人的面子,也不容易得到听话人的认可,如果说话人能够说明自己做出的批评的言语行为是有充分、客观的理由,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听话人的面子,使其更易接受说话人的评价。“不是我说你”正是通过这种语用策略来实现面子挽救功能的。例如:不是我说你,林生,你也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能不分好歹见食就吞。(王朔:《我是你爸爸》)郁青青不置可否,看看远处放哨的顺子:“不是我说你,你真的缺几个精兵强将,也许一个都会很有用,像顺子这种粗人,早不行了。”(电影《冬至》)
“不是我说你”总是试图指出不是平白无故、毫无理由产生这种消极心理活动,而是事出有因的,后续句都是表示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的,用“不是我说你”来排除这种原因产生的随意性、主观性,强调事出有因。会话交际中“不是我说你”的申辩作用“不是”还表示申辩或解释的语气。“不是”对元语进行否定时,后面常常加一个解释说明的语句,目的是为了降低对听话人的冒犯程度,在满足说话人自保的同时,挽救听话人的面子。
(二)提醒和强调功能
“余静同志,不是我说你,徐义德做坏事,我们反对;徐义德做好事,我们又不赞成”。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如这句中听话人余静可能并没有听说话人说话,说话人为了引起余静的注意,插入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以便听话人更为注意他后面要说的话语。 这句话中,如果去掉“不是我说你”,也能引起听话人的注意,但是整个句子就缺乏连贯性,说话人所说的话也显得突然,不太容易被聽话人接受。
(三)对言语行为的调节功能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言中有行,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言就是行。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语用学家开始从话语层面考察言语行为的实施过程。研究表明言语行为的语力是话语层面上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话段的命题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话段施事语力过强以至于会伤及听话人面子时,说话人就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减弱其语力,以维护交际的正常进行。通过分析包含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的句子可以发现,“不是我说你”连接的前面或者后面的成分,几乎无一例外的表达的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某一行为的不认可或是某一言论的否定。说话人说这些话时附加的批评、责备或不满的施事语力会对听话人的面子或多或少地构成威胁。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的功能就是减弱这些对听话人不利的施事语力,以维持交际的正常进行。
三、“不是我说你”话语标记的形成机制
语用标记语“不是我说你”,从语义的角度看,常常会出现与当时的语境、场合不相吻合的情况,明明是说话人在说听话人,却偏偏说“不是我说你”;明明是自己在说这样的话,偏偏说自己说的不是这样的话。这种表达方式,是汉民族语言的一个显著特色,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
(一)社会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言语交际中,身份地位较低的说话者,为了避免冒犯身份地位较高的听话者,往往选用这种“有话不直接说”的标记语。此类语用标记语,以其“兜个圈子再说正题”的特有形式,对话语主体内容的“不得体”进行了有效瓦解,从而可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例如:《红楼梦》第 101 回,贾琏因故在家里发脾气,摔东西,直闹得凤姐眼泪涟涟,平儿在一旁帮凤姐出气。(平儿):“爷也不知是那里的邪火,拿着我们出气。何苦来呢,奶奶也算替爷挣够了,哪一点不是奶奶挡头阵。不是我说,爷把现成儿的也不知吃了多少,这会子替奶奶办了一点子事,又关会着好几层呢,就是这么的拿糖作醋的起来……”
由此看出,明明是平儿在说话,她偏偏却说“不是我说”。在封建社会,妇女遵从“三从四德”,是无权对丈夫有微词的,何况平儿作为小妾更是无权说贾琏的。然而平儿借助“不是我说”一句,既大大强化了对贾琏发脾气的不满,又有效地弱化了自己对主子的冒犯,显得自然得体。在当今社会,人们之间仍然有职位高低之分、长晚辈之别,所以在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说话人同样也会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
(二)文化原因
语言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既是社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社会的发展会促使语言的变化,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然而,透过本文实例,我们发现一个不无趣味的现象:如果说,封建社会曾经迫使人们在说话时不得不大量使用标记语来“自我保护”,那么,为什么在今天的言语交际中人们还在大量地使用标记语呢?这是因为,中国人长达数千年生活在等级体制森严的社会环境中,不能不“委婉”、“谦虚”,也不敢不“委婉”、“谦虚”,以至形成了一整套的谦辞、客套、礼仪和礼节。这是其一。其二,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义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上级、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日常的言语交际也是体现“礼”的主要场合,人们在表达对其他人不满的言辞时,往往会加上语用标记语“不是我说你”,使自己在埋怨、批评对方时仍然显得“有礼”。这其实就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说,现代语用中标记语的大量生动存在成为汉民族文化的特点之一。
(三)心理原因
从前文“不是我说你”的语用功能可知,它不仅可以使说话者的话语变得委婉,并且还可以显现说话者的感情倾向、强化对听话者的不满。如:你这人呀,不是我说你,社会阅历也不浅了,难道没听说过:防火防盗防记者?(21CN. COM - 北京站《我租房所以我快乐》)“不是我说你”语用标记语的使用,明显有“这点道理你应该明白,根本不用我说”的含义,大大强化了对听话者的不满;如果去掉,则是一般的埋怨批评。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面为了表达对听话人的强烈不满,强化自己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又出于使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不得不使激烈的言辞委婉化,使自己的话语显得自然得体而利用“不是我说你”语用标记语来委婉其词。“不是我说你”语用标记语的使用,一般是在自觉意识控制之下,出于心理需要实现的。
当然,在实际的言语交际场合,以上三种原因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交叉共同作用。
四、结语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不是我说你”这一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对现代汉语语用标记语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但是文章提到的面子补救功能、提醒和强调功能、对言语行为的调节功能,并不能涵盖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在句中的全部语用功能,“不是我说你”是一个特殊的话语标记,话语标记在句中的功能纷繁复杂,随语境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至于其他的语用功能还有待在具体言语环境中细细考察。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汉语语用标记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需要我们做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參考文献
[1] 杜宝莲.埋怨语浅析[J].语文学刊,2004(1).
[2] 乐耀.从“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的形成看会话中主观性范畴与语用原则的互动[J].世界汉语教学,2011,(1).
[3] 李昕.试论“不是我V你”构式[J].语文学刊2013(4).
[4] 冉永平.话语标记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8-14.
[5] 温素平.“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语试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