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慧
摘要:在问题化学习背景下,我们意识到,课堂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渠道。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学生提问方向模糊;老师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法较单一,评价方式也较简单。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三问即“问源”“问流”“问法”使学生学会提问。本文从“适度引导,培养学生愿意问的兴趣;学生感悟,练就学生善于问的本领;小组合作,提升学生追问的能力”三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问题化学习;小学语文;提问
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对于问题教学的研究情有独钟,的确,这种“提问——答问”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奠定了其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问题化学习就是通过学生持续追问形成的学习过程重建课堂结构,通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改变师生互动方式,优化课堂生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撬动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在问题化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先行提出问题,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疑定教;其次,教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提炼,聚焦核心问题,形成问题系统的构建;最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疑问。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调查
通过对全校教师的访谈,发现在课堂提问情况还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
从对老师们的访谈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老师对这块的处理不是很重视,愿意花10分钟以上时间在课堂提问的不到半数,一半以上的老师连一分钟的时间都舍不得花,草草自己提出就算了。可见问题化的教学还没有引起重视,那么本研究也显得更有意义了。
2.教学方法较单一
老师的访谈中,我们感受老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对于学生提问、解决问题时间,有的老师根据自己课时的安排,有时间就保留多一些的思考时间,没时间也就算了,有4位老师说自己几乎没给学生上课提问的时间,都是自己提出就算了。
3.评价方式较简单
老师们的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制定评价量表的几乎没有。而指导学生如何提升提问能力的老师,在访谈中几乎没有发现。
一直以来,各类学者对问题教学的研究络绎不绝,但一线教育工作者总是在抱怨学生没有问题、不会提问,为何会造成这样矛盾的局面呢?本次研究借助问题化学习背景下,聚焦低段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研究,力求提高其提问兴趣,增强提问本领、追问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提问难、难题问。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次提问是偶然,多次天花乱坠式的提问是无逻辑地瞎问,要想真正做到针对之前已有的问题,再一次进行追究探讨,我们称之为追问,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状态,也是问题化学习所追求的状态。孙绍振在《多元解读与一元层层深入》中强调,我们重视问题化课堂,的确,课堂中问题多了,自主探究多了,看似课堂氛围活跃了,但却给我们传递出一种“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的叹息。甚至在《愚公移山》中,课堂上竟探讨愚公何必移山呢?课堂的活跃度提升了,但对多元的错误理解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失偏颇。在文本解读中,我们赞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但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把各种复杂的、分散的乃至矛盾的部分整合起来,使之逻辑有序化,问题越是具有连贯性越是深刻。
1.适度引导,培养学生愿意问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告诉我们,“问”是思维的导火索,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提问,甚至在起步阶段,我们可以花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只为了让学生提问,起步阶段的提问学生可能会天花乱坠式提问,但通过一个月的练习与指导,学生的提问方向将越来越明确。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通过课题,学生提出“大自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大自然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等问题,增添了学习本文的兴趣。
2.学生感悟,练就学生善于问的本领
学生初次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规划切实可行且是学生易于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方法与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新的知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给互动交流建立好情境。设定具体可见的教学目标,就好似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向,逐渐摸索,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中的各项任务。如在学习《青蛙卖泥塘》一课中,学生抓住课前提出的“它怎么卖?”“为什么卖?”“有没有卖掉?”这三个问题,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追问的能力
在学生做到以上两个基础:愿意问,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问,提升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而让学生学会追问,更是高层次的要求,这要求学生在抓住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形成问题链。如在学习《大还是小》一课中,学生提出了“‘我是大还是小?”这一基础问题后,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而提出一系列问题“‘我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我要变大还是小?”,学生终会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真正的长大。
当下,我区正在大力引进“问题化学习”课堂变革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我们学校领导、教师的新视野,我们意识到,课堂是课程的主渠道。在问题化学习背景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三问即“问源”“问流”“问法”使学生学会提问,努力地培养学生愿意问的兴趣、练就学生善于问的本领、提升学生追问的能力,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明显提高以及课堂的有效变革得以真实发生。
在问题化教学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快乐教育”的办学哲理,做到让学生愿意问、善于问、多追问。基于“问题化学习”这一课堂变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让“问题”在课堂里真正得以解决,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能力主动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达,张嬿,王晓荣.小学语文问题化学习课堂实践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1):03-68.
[2]顾稚冶,王天蓉,王达.合作解决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08-162.
[3]董晓群.简而有力[M].江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3):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