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雄 陈胜锦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西方的一些消极的社会观念涌入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也出现了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标准不清、价值取向错位、行为方式扭曲等问题,因此,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信念,以其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朝正确方向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具有激励引导作用,以抵御错误思潮。本文将从探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反思,以更好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信仰。
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近年来,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正能量的文化形态,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被高校吸纳,用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是極为重要的,这就需要高效德育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时间价值。[1]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由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定的地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交互作用,共时存在、历时发展,从而融合生成的一种特色文化。”[2]
通俗地说,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人民军队的创建到土地革命、红军长征、解放战争各个时期所留下的足迹及取得的伟大功绩,还有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伟大品格、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时期,却没有停止于革命时期,而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所红色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的精神内核被赋予了时代内涵,是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红色成果。只有透彻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实质,才能使我们科学、准确地把握“红色文化”这一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影响,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转化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3]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
当今世界,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学术文化繁荣昌盛,加之信息化和全球化等物质力量的推动,对大学校园生活进行全面而快速的渗透,影响了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当今大学生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等问题。
三、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面临挑战表现
(一)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洪流般涌入中国,而大学生作为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时至今日,很多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很陌生,而对西方的节日却极度疯狂的崇拜,并且以过洋人的节日为荣。对于处于形形色色的信息包围之中的大学生来说,可谓是耳目不暇,甚至是疲于应付,在社会互动中进行角色扮演和价值规范选择时,产生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困惑。
(二)反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奉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绝大部分大学生持反感态度,认为太过枯燥、虚假、不可实现 ;针对国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不能辩证地看待,而是片面地埋怨中国共产党腐败,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却盲目追求自由和浪漫,例如,对大学生而言,校园爱情早已不再讳莫如深,而是公开化、开放化。受到西方电视广播和网络及价值观念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更加注重心灵的释放,过度追求自由、独立和浪漫。忽视对红色文化的弘扬。
(三)单一的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诀在于求真务实,真实是红色文化教育的本质。红色文化所宣讲的内容,要尽量真实、客观、符合历史事实,切忌“假”、“大”、“空”。但是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都是将简单的政治说教当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忽视大学生当前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道德需要,认为只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理想信念的灌输,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二是没有看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大多是因其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而导致的,在确定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时过于抽象化,使得红色文化教育的具体工作单薄乏力。
(四)红色文化传播载体过于功利
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三大载体进行,即学校、红色旅游景点和新闻媒体。红色文化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重头戏,此处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红色旅游景点和新闻媒体的传承功能的发挥。1999 年江西省率先提出了红色文化旅游战略,领衔全国,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在“红色文化热”的持续催生下,各地的红色文化旅游顿时引爆,红色文化产业也悄然兴起。红色文化产业的兴起,本应是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延续以及创新发展的好事,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对其正面价值有所消解。
对于高校大学生目前存在的信仰不坚定,价值观模糊的问题,红色文化教育不到位等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四、建议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当大力发展经济,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经济支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为人民群众修建公共文化设施,方便大家开展精神文化交流,也可以筹建专题公共图书馆等场所,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增加人民幸福感。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形态,大学生在探究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当自觉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保持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因此,政府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导向,推进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程。
(二)学校层面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首先,要凝练教育内容,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精品才能孕育精品,文化教育同样如此。红色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内容比较丰富,针对性相对较模糊,因此,为了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凝练红色文化内涵,将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者指出,红色文化精神包括诸多表现形式,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等建设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改革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
学生不是被充满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炬。道德感知和道德内化之间没有一个直接的、必然的生理通道和逻辑通道,因此,要塑造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发挥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體作用和学习的主动性,将信仰教育与学生的情感教育结合起来,避免简单的概念灌输,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形成良好的授受互动。而且,也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转识成智”“转智为行”的能力,才能使他们乐于并善于自愿、自觉地将所学习、接受的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顺利完成化知为智、化智为行,以德率行的过程。[5]
五、反思
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三十年后,现在的大学生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不管是任何国家都会把培养青少年做为重点来抓,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因而需要树立历史眼光,提高理论素养,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之源的青年大学生,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复兴民族文化的使命。认同民族文化方能复兴民族文化,认同红色文化首当其冲。加深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吕荤全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4):30-32.
[2]人民日报理论部.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3]杨建义.红色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教育研究.2016(8):43-46.
[4] 刘建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步骤[J].思想教育研究.2017(3):58-61.
[5] 袁卫根,刘伟,江楚玲.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立人”[J].高等农业教育,2014,(4) : 24-27.
作者简介
黄德雄(1994年-)男,壮族,广西钦州,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陈胜锦(1995-)男,汉族,广西平南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