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课堂上的应用

2020-03-03 05:02贺勇久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探究

贺勇久

[摘  要] “问题—探究”教学不可缺少教师的精心设计,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需求,提出难度适宜以及具有可行性的问题,而学生则需要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资料查询或者实践操作以自主寻求答案. 落实于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在其中是活动组织者的身份,这样才能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对思维的有力拓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探究”教学的关键是先由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然后由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并在这一过程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探究”教学不可缺少教师的精心设计,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需求,提出难度适宜以及具有可行性的问题,而学生则需要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资料查询或者实践操作以自主寻求答案. 落实于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在其中是活动组织者的身份,这样才能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对思维的有力拓展. 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助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极其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教学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对学生形成较高层面的思维激活,能够使其灵活地理解定理,深刻地记忆定理.

《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经历了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解题基础,所以,可以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 一方面是为了组织学生展开探讨,另一方面也能够自然地引出两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打下良好的根基,同时树立了丰富的感性认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和棱台相关的知识,针对两个平面相互平行这一知识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基础,所以,可以再次带领学生回顾棱柱、棱台以及圆柱等概念,然后逐步推导,揭示判定定理.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区分异面和平行,然后引出相关的性质定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学习内容的“鲜活”.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以下生活情境.

师:通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你们已经掌握了直线之间、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了解了各关系的判定及其性质,那么,大家认为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还存在哪种关系,是我们之前没有研究到的?

学生陷入思考.

师:接下来,需要大家关注的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探究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生思考)

师:实际上,这一知识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宿舍中的双层床,可以将上下铺的整个床板面建设为两个平面,爬梯所在的面也可以抽象为一个平面(如图1所示).

问题1:两个床板所在的平面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其中存在多少个公共点?

问题2:床板面与爬梯面之间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其中存在多少个公共点?

然后,引导学生行自主观察,并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这一堂课的基本内容初步感知.

■设计导学问题,推进探究进程

问题是引发探究的“启动器”,问题设计的巧妙性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探究的质量. 在引出学习内容之后,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学问题的.

(一)引导初步探究

问题1:平面α内存在直线a,且与平面β平行,α与β平行吗?(不一定)

問题2:平面α内存在直线a,b,且与平面β平行,α与β平行吗?(不一定)

你认为怎样才能判定两平面平行?

师:木工师傅有一个常用工具,那就是水平检测仪,你知道是怎样检测桌面是否水平吗?其依据在哪里?

借助多媒体呈现木工师傅使用水平检测仪的过程,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师:针对这样一个检测过程,大家是否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呢?

(小组交流,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汇总和补充. )

将水平仪置于桌面上时,需要交叉放置两次,如果两次气泡都位于中央,可判定其水平.

师:你认为这一过程的原理是什么?

先进行小组交流,自主推导出判定定理,然后教师进行补充、板书.

师:在长方体模型中,你是否可以利用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对上述结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呢?

师:如果要求你使用符号语言或者图形语言,你又该怎样表述上述定理呢?

学生纷纷开始动手画图交流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二)借助定理证明

给学生出示图2:

师:你能证明平面AB■D■∥平面C■BD吗?如何证明空间中两个平面平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自主探究证明空间内两平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法:以定义作为判定基础,如果两个平面之间没有公共点即可证明. 用符号进行表示就是α∩β=■,则α∥β.

(2)判定定理:当一个平面内存在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证明. 以下是用符号的方式对其进行表示:

符号表示为:a?奂αb?奂αa∩b=Aa∥βb∥β?圯α∥β

师:你认为哪种证明方式相对简单便捷?

生:判定定理.

师:那么怎样运用这个判定定理对其进行证明呢?其中的关键点为何?

生:首先一个平面内必然要存在两条相交直线,并且都平行于另一平面.

师:请大家自主完成上述证明过程,在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版书)

(三)推进深入思考

师:如果两平面平行,如何分析一平面内的直线和另一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生:也是平行的.

师:能否对其进行解释呢?

生:首先,这两个平面平行,由此可说明,其间不存在公共点,一条直线位于一个平面内,当然也不可能和另一平面存在公共点,根据定义可判定直线和平面是平行关系.

师:如果有两条直线,分别位于这两个平面内,如何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生:首先这两个平面平行,由此可说明其间不存在公共点,而这两条直线分别位于这两个平面内,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之间也不存在公共点,根据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由此可判定,其或者平行,或者异面.

师:如何才能够分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内找到两条平行的直线呢?

此时学生们纷纷陷入思考.

师:在我们的教室中,或者在这个长方体中,大家能否找到具体的实例呢?

学生们参照实例展开了探讨和梳理,然后以规范的数学语言对探究结果进行表述.

教师梳理总结,完成补充.

师:两个平行平面如果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怎樣证明它们的交线平行?如果要求用简练的符号语言,怎样才能够完整表达?使用图形语言又该如何表达呢?

已知:α∥β,α∩γ=a,β∩γ=b,

求证:a∥b.

师:想要完成上述证明,你认为需要考虑哪些要素或者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想要证明空间内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定义法.

(2)平行公理.

(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师:你认为选择哪种证明方法更为简单便捷?

(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解答)

(四)变式练习巩固

出示:

如图3所示,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点P是这两个平面外的一点,并且不在这两个平面之间. 直线PB交平面α于点A,交平面β于点B;直线PD交平面α于点C,交平面β于点D.

(1)求证:AC∥BD;

(2)如果PA=4,AB=5,PC=3,那么PD的长是多少?

学生结合图形展开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组织学习梳理,巩固探究成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借助问题进行探究获得学习成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巩固探究学习的成果. 在本课的结课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现在我们梳理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学生自主交流,自主总结,教师最后对其进行补充.

1. 在空间内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存在哪几种?分类依据是什么?

2. 想要判定两个平面平行,具体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3. 性质定理.

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于类比转化.

总之,伴随着新课改的有序全面深入,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地位,需要落实合作交流以及动手实践,所以,体现于具体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本位,还要提高其对具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可以亲历完整的数学抽象过程,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感受空间中的平面位置关系,不仅要了解其性质,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判定定理,更要能够成功地在文字、图形以及符号语言之间正确转化. 此外,特别强调数学思想在学习实践中的有力渗透.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